社区协商中社会工作发挥作用的路径浅析
2018-06-22欧小蓉
欧小蓉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社区协商中,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社会工作的重要作用,为打造和谐社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出谋划策。
一、社会工作参与社区协商有何意义
1.能增进了解,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当前,某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党员干部看不起老百姓,认为他们又脏又臭,不屑于与他们为伍。思想存在隔阂,与他们感情逐渐疏远。认为群众是越来越不听话的“刁民”,群众来办事打卡招,给脸色,办事效率低下,久拖不办。做决策惯于下命令发指示,根本不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正之风的蔓延和腐败现象的久治不愈,极大地损害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光辉形象,加大了党群干群矛盾。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使两个或多个矛盾方避免正面冲突,给了他们一个缓冲地带。其处于中间方,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如能得到双方或多方的认可和高度信任,他们就容易把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告诉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为了找到矛盾的关键点,就会主动深入到群众中间,察民情听民话,消除不良作风给党群、干群关系造成的隔膜。然后把调查的结果交给党员干部,会引起党员干部对自身问题的反思。通过沟通协调,双方能了解到对方的难处,就会松动心中的死结,改变对对方的看法,从而达到和解,改善相互间的敌对关系。关系和谐了,什么事情都好解决了。
2.缓和利益冲突,增强个人获得感。当前,各种矛盾冲突多体现为利益之间的冲突。各阶层之间、各利益团体之间,错综复杂,利益交错。充分体现在征地拆迁、土地纠纷、林权纠纷等等,仇官、仇富情绪比较浓厚。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爆发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威胁。社会工作者以他们专业的眼光和特有的方法,在协调各团体的关系时采取冷却降温的方法,拖一拖处理时间。引导他们进行换位思考,对利益的关键点做出和解的方案,分析各种有利和不良的因素以及一意孤行的后果。引导他们向对方作出妥协,各让一步,向有利的方向转化,最终达成协议。这样做的好处是矛盾最终得以解决,大家都增强了获得感。
3.降低了道德风险,提高了社会道德水准。现如今个别人放松学习和修养,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缺乏信仰,理想信念动摇,道德水准降低。在任何事情中都怕担责任,工作作风漂浮,对群众工作有畏难情绪。消极怠工,群众找他解决问题,总是推给他人。不愿深入基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四风”问题严重,办事不公正,导致群众不满意,政府公信力下降。个别群众为了达到自己的私利目的,不顾社会舆论的影响,钻政策、制度的空子,做一些有违道德和法律的事情,甘愿成为人们眼中的“老赖”“刺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污染社会空气。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能引导矛盾双方在相互的沟通中看到某些制度的缺陷,以便进一步完善。让他们学会自我反省,认识到自己有悖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地方,然后自我解剖、自我纠偏。
二、社区协商中社会工作发挥作用的路径
1.化解社区矛盾纠纷,为弱势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一是化解社区矛盾纠纷。各个社区邻里之间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矛盾,如果得不到有效疏通,长此以往会发酵酿成大事件,甚至引发血案。社会工作者能搭建沟通的桥梁,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制定较为科学的调解方案。确保多元主体平等参与,让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让他们平等对话。有时可能事情很小,主要是个别人以势压人,而另一方不服输或者感觉服输了面子上过不去,就在那里一直僵持,互不相让。只要大家把问题说开了,事情还是容易解决。而比较重大的利益调节相对困难得多,這个时候要兼顾不同利益,否则不能实现和解。要想实现双赢或多赢,只有引导各方退让,达成妥协。妥协是必须的,这点毋庸置疑,但这个度很难把握。只有通过双方或者多方共同协商,他们自己来定,社会工作者仅仅是中间的牵线人,不能为此薄彼,把自己卷入矛盾的漩涡,那样就失去了社会工作的本意,这点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二是为弱势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弱势群体是社会工作的重点对象,社会工作能根据不同个人的不同特点定制个性化方案,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服务。比如,对残疾人和病人群体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引导一些有自杀倾向的人松动心中的死结,增强生活的信心。根据弱势群体的需求,为他们链接各种技能培训的单位,使他们有参训的机会,学得一技之长,改变生活处境,提升生活质量。对一些失独老人陪他们聊天、引导他们参与一些社区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社区的各种活动等等,对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提升其社会的参与感、体验自身成就感都有重要作用,让他们乐在其中。
2.引导社区居民互帮互助,净化社区环境。个别社区“脏、乱、差”现象严重,社会工作引导居民有序参与各种活动。譬如开展“美丽社区”活动,让他们在参与环境整治中提高认识,真正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在社区开辟宣传栏,让居民及时了解上面的方针政策,主动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开设健康知识讲座,打造“健康社区”。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开设社区书屋,构建社区文化娱乐中心,根除打牌赌博等恶习,争做“文明社区”。引导社区居民发掘自身潜力和优势,形成巨大的合力,“一家有困难,大家都伸出援手”,再大的问题也会变成小问题或者不再是问题。社区工作者还可以引导社区居民通过组建各种小组、社区组织等,把社区各个居民联系起来,形成网络状,推进社区管理朝精细化管理方向努力。发挥社区中集中力量好办事的优势,通过集体智慧解决个人问题,让居民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推进居民自治。通过引导他们互帮互助,最终拉近居民与居民之间的感情,增强社区凝聚力。
三、社区协商中社会工作发挥作用要注意的问题
1.撇清社区协商的几个误区,为社区协商创造条件。一是协商最终就是要解决问题。协商的目的是最终解决矛盾双方或者多方的问题,这点必须保持清醒。社会工作者要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二是没有坏人,只有“病人”。在解决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中,要认识到他们都不是坏人,他们之间的矛盾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对他们要满怀感情,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他们,才能真正为他们着想。三是积极为协商创造条件。善于为协商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单兵作战”的能力。千方百计争取各方的支持,借助各种有利的条件,推动协商走向成功。
2.讲究协商的方法和技巧,树立底线意识。社会工作者要勤奋学习各种知识,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有了丰厚的知识底蕴,与各种层次的人打交道才能找到共同话题。有共同语言了沟通起来就更为容易,因为他们的心理壁垒已经去除了。如果能取得居民的认可,问题的解决就成功了一半。在促进协商时要寻找最佳时机和最佳切入口,尽量减少他们的反感,这样才便于事情的解决,否则会适得其反。讲究协商的方法和技巧,创新协商思路,提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性,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协商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在协商中要巧妙处理协商话题,把协商的功夫做在“文章”外,善于“借力”用第三方来化解敌对情绪,特别是引导业委会进入协商环节。协商还要树立底线意识,必须尊重我国的法律法规、道德和公序良俗,不能为了问题的解决而随意践踏之,这是需要特别铭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