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探索
2018-06-22周琦
周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理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注重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加之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注重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越来越注重创新型人才,然而现今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足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可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制定一套有针对性地培养策略,以便使计算机人才与当下社会发展背景结合,更好地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各高校也看准这一发展趋势,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科学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另外,教育部等五部委在2004年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但需要注意的是,在2005年全国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率比2004年下降幅度超过5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明显下降。基于此,我国以及各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培养此类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原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问题不止是一所高校有这种情况,许多高校都有这样的困惑,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很多不足,制约着学生专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具体原因笔者将进行以下阐述。
1.1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难以满足就业需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我国的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并且我国的学术型人才过多,研究型人才较少,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现在很多高校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另外,高校也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规格,严格要求每一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在课程设置上求变、求新、求突破,有意识的改变课程教学体系中理论、难度大的课程,注重增加应用性、实践性强,内容较新的课程。还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专业人的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毕业却无法就业,这种供需矛盾充分说明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學特色不明显,教学无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过于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构建,忽略了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只会照搬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完全是“填鸭式”教学,无法针对学生所需要的知识进行讲解。还有就是学校无法结合自身的优势、发展目标与特色,更无法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进行培养,无法形成自己学校的教学特色。另外,就是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所培养处理出来的学生只是会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很差,无法结合自身所学专业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基本都是理论知识较丰富,实践能力不足。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分工会越来越细,学校如果培养特色无法凸显,那么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而这些人才也会被社会所淘汰。
1.3教学内容滞后,无法跟随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课程设置相对集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趋于稳定发展,不敢尝试新的教学课程与理论,教学内容也相对陈旧,学校开设的课程较单一,对学生的归纳、分析、渗透、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学生只知道要这样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另外,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较懒散,积极性不高,认为大学就该放纵自己,就该自由而忽略了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步入社会后因自身原因以及技术能力不到位,无法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难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以上问题都制约着计算机技术与专业人才的发展,导致供需失衡,学生就业困难。基于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校应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重新定位并调整内容,进一步明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探索出适合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要求
我国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并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步入社会后既有技能又有创新,进而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因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会有些编程课,这就会用到数学知识,因此应掌握数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学逻辑等知识;二是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熟悉计算机的构建,了解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拥有分析计算机各系统的能力,能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构建计算机应用系统;三是能利用自身所学理论、方法、技能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进行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系统、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开发、管理和维护的工作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可多举办一些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来学校举办讲座,使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与技术能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3.1构建适合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
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人才培养非常关键,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强调创新、自学,强化核心课程,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公共课程模块,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因为这是计算机创新能力的技术,当面对计算机上一连串的英文字符时需要一定的外语基础。同时,学校应系统的划分模块,只有课程系统模块划分的较细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人才进行培养,才能补充传统课程理论上的不足,进而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学生也能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方向选择所学课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适应社会需求。另外,还应拓展课程模块,这个模块又分为专业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且两个层次都属于选修课,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能使自己的消化能力进一步增加,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都可以应用,学生通过自身的动手实践可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进而更好地进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这些内容都比较重要,其从课程内容到实践环节涵盖的较丰富,各个层次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3.2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意思是应丰富学校的教学体系,改变传统课程中的创新型课程少的现状,可对学生进行分层法教学。一是开展课内实验,这是为了学生能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课内实验的开展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对其课程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能对这些知识更好地应用。二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为了细化课程,使课程更符合高校对学生的培养需求,进而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计算机电子电路基础综合课程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等都是能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理论的支撑,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专业时也更加的自信。三是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应用型极强,如网络实验、CAD实验等。四是開放式实验,开放式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学校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发散自己的思维,原本是封闭式的实验现在变为开放式实验,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有所增强,学生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实验方式,学习积极主动性也会有所增加。五是综合实训,综合实训看似内容很多,其实不然,该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解决实际计算机技术问题的能力,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3.3产学研结合的方式
对于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可以以素质培养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产学研结合为基本途径的“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培养素质的培养模式”。基于此,学校可在产学研培养模式中进行一定的探索,可建立完善的课程实践实验室,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实验所需要的条件,进一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而不是只知道理论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另外,积极鼓励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科研项目,主要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科研项目的申请与执行。另外,可以聘请一些专业和专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多思、多想、多问,还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企业的技术人才来学校讲课,将企业在计算机技术应用时遇到的问题与学生交流,使学生能理论结合实践更好地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习。学校也变为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场所,使学生有职业自信,步入社会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3.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一支教学计划执行良好且效率较高的师资队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此,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采用提高职称和学历结构、外出进修学习、开展科学和教学调研的方式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为学习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师资队伍基础。同时,通过师生参与科研课题,可以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深厚了遇到问题时学生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老师,通过与老师的沟通不仅能消除自己的疑虑还能更明确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职业自信,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而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也能摸索出一套效率较高地教学方法,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教书育人。
3.5加强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的良好执行需要有一套良好的考核方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理论性与技术性并重的学科,所以其对课程考核的方式不是单一的,既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要考核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理论性的课程进行考核时,应以自主分析题为主,而不是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名词解释或者概念。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着重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采取课程设计与答辩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杜绝一张试卷决定学生优劣的思维观念。
4结语
高校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应结合自身特色进行人才培养,要有创新精神,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机人才培养,不断调整自己的课程设置,而不是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应注重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以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使学生拥有把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的科技意识与科学技能,把知识转化为财富。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拥有职业自信,可更好地适应自身的角色,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进而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小峰,黄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09).
[2]仇汶,尹江明,陆映峰,沐士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