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绩效评价的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开发与研究
2018-06-22周昊俊
周昊俊
摘要基于绩效评价的网络课程是当前网络课程建设的关键基础。随着网络自主学习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类网络课程铺天盖地,视频制作技术日新月异。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正经历着变革,然而网络课程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探讨当前新颖的网络课程模式和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大学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网络自主学习的效能产出。
关键词网络课程职业发展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我国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和领导下,高职院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已经被定为必修课,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主要课程之一,其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实用性很强,无论是生涯规划,或是就业技巧,都值得反复学习。由此,将该课程开设为网络课程,将课程的精品内容呈现网络,尤为重要。本文以网络课程平台为对象,阐述了当前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网络课程现状与发展趋势。
1网络课程平台
1.1网络课程学习现状
当前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探索校本性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网络课程平台,开发网络课程,撰写相关教研论文。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推动了网络学习平台在众多高校的广泛应用。在诸如 Blackboard、Moodle、Sakai、THEOL 等网络学习平台上,各种网络课程应运而生,成为传统课堂教学之外的较受欢迎的教学形式。新型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使很多教学环节方便易行,如教学资源管理、组织课堂讨论以及完成在线测试等。
然而,随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网络自主学习的不足也日益凸显:有些网络课程平台仅仅是资源展示和信息传递的平台,缺乏学习驱动约束机制, 不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评价上更关注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不够, 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相关的反馈机制,学生无法获知学习效果,并根据学习效果调整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网络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主要涉及教学过程实施的师生双方。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使网络课程教学的中心真正地实现从教师向学生转移、真正地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是目前网络课程研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2网络课程自主学习评价现状
可以说,从以教师为主的单纯式授课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巨大变革。传统的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整个课程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也是全部知识的传授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这种教学模式费时低效,学生的运用能力普遍不理想。很明显,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非常有限的学习课时都被习惯于填鸭式教学的教师占领了,学生从事实践的机会相当缺乏。加之,传统教学模式重视教学结果的灌输,忽略了学生动手探究能力的培养。 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失去了探究学习的能力,更可怕的是失去了探究学习的动机,这种现象是不利于未来人才的培养的。
1.3网络课程自主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3.1学生方面
(1)加强自评监控。网络是一个无声的耗时器,网上的随意浏览常常会消耗很多珍贵的学习时光。所以,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得加强个人的学习管理,明确学习目标,逐渐养成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任务的学习习惯,以电子日记的形式记录个人的学习历程,并对此做出自我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自我监控和自律的作用,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驾驭者。
(2)量化同级评价。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生生互动得进一步加强,这不单指生生合作学习,更指的是生生之间的同级评价。目前, 网络自主学习中的同级评价没有被很好地普及。然而,同级评价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是一种无法忽视的重要情境因素,同级评价具有多来源、多视角的特征,评价更具客观公正性。由于同级之间有大量的日常接触,同级之间相互评价的过程也成为一种重要的人际沟通过程,同时也具有隐性知识共享的功能。所以,学生定期登录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获得来自教师的上级评价后,还需获得一定数量的同级评价,才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1.3.2教师方面
(1)改善粗放监控。教师是网络课程自主学习资源的建设者、网络自主学习的指导者、网络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网络课程的网络自主学习效果不佳与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不无关系,但教师对网络自主学习的粗放监管和缺乏引导是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2)增进师生互动。师生间的互动是不可缺少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网络自主学习很好的铺垫。教师课堂上的面授、教师对学生网络学习状况的关注、教师在课堂上反馈的学生的网络学习信息都会成为学生课后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推动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更有利于增加学生探究知识海洋的自信心。
(3)引进形成性评价。在学生的同级评价之外,来自教师的上级更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意义。上级评价是学生赖以调整学习策略、增强学习动机、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标尺,在网络学习中必不可少。 目前,各高校普遍在采用终结性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引进发展性评价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课堂讨论、访谈、活动记录、学习报告、问卷调查、学习档案、读书笔记、单元测验、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合作精神以及语言发展状态等进行综合性、持续性的评价,为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注重对教与学过程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分析判断,能够为教学双方提供及时、真实的诊断性信息,有利于教与学生态过程的完善和发展。
1.3.3学校方面
(1)引导宣传不可无。对于很多学生而言,网络对教育领域的巨大冲击是超乎想象的,网络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庞杂常常使学生不知所措。加之新一代的學生群体从小养尊处优,缺乏探究学习、动手实践的机会和动机。所以,学校的相关宣传决不可缺席,学校要想方设法地给学生传输正能量,让他们更多地去了解信息时代网络自主学习的必然性,引导他们学习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
(2)学分管理有讲究。学分由很多板块组成。如果能规定必须有一定的学分来自网络课程的网络自主学习,那么这种规定就可以外化为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动机之一。目前,很多高校只要求学生每周登录一定次数的网络课程平台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学分。从负责任的角度来讲,这样做是不够的。校方这种规定的潜台词是学生是被动采取网络自主学习方式的。要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与学分挂钩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要讲究实际的学习效能。所以,每周定时定期登录浏览网络课程是不够的,还应在网络课程平台上通过自己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得到教师的评价才可以获得一定的学分。
(3)师德建设不荒疏。教师是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资源的建设者、学习过程的助推者和引导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学生眼中高尚的师者。网络学习过程中教师身份的多重性意味着教师角色的重要性。在教学重担之外,来自职称评审、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是教学工作的负迁移因素。所以,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不可荒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提醒、教师标兵的树立等举措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教学过程监管及评价的粗放现状。
2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与网络课程的绩效融合
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主要由两个大模块组成: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大三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网络课程实践效果要和毕业生就业技能相融合,倡导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真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3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用范围很广,是通识基础课的主要阵地。它融合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它将指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联系提升就业技能技巧。今后,希望能通过微课、慕课等方式,借用高校录播教室等优质资源,发挥科技力量,更好地将就业理念传送给广大应届毕业生,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学生幸福感获得感。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高校一般科研项目(就业专项)项目“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网络课程研究与设计”(项目编号:Y20143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