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反思与重构

2018-06-22徐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适应力生涯轨迹

徐飞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就业模式与就业形势的变化,职业生涯规划逐渐引起高校教育者与大学生的关注。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现今时刻变化的形势。通过关注学生个体的生涯发展,了解职规教育在学生个体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改革现有教育模式,成为高职院校职规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正是基于这个理念,本文以学生个体研究为基础,对现有职规教育进行反思,提供建议,从而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连续性和与人的个体可持续性发展需求的配备度,最终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研究学生成长轨迹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强调服务需求,就业导向等内容。这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更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生涯设置。因此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大学生成长轨迹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涯意识,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应变能力,最终提高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

1学生成长轨迹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思考

1.1强化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生涯规划问题的学生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在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如何适应社会环境,如何进行生涯设置成了新的问题。因此在研究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问题,通过从学生对于生涯关注度、生涯人际和生涯自信等方面的调研,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的生涯适应力虽然整体上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不容乐观。尤其是在学生生涯管理方面存在着些许问题。典型特点就是对自身生涯发展不关心,对于身影探索有依赖感,无法自主探索生涯。另外在生涯控制上缺乏自主性,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面对这种情况,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学生成长重新发展的起点。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成长方面,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适应自身生涯发展。由此可见,从学生成长轨迹出发,针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1.2强化学生成长轨迹中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理论要求

关注学生成长轨迹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理论诉求,要求从“现实的个体”出发,研究学生在成长中心理发展与成长规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是个体因生涯角色的变化与之保持平衡的能力,是个体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获得生涯成功的关键能力。重视个体的生涯适应力,是使得个体生涯能够同快速发展的社会达到融洽的程度。高职院校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份子,需要依据社会的发展调节人才培养的方式,用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传统的生涯规划课程,即重视理论研究,轻视实践研究;刻板封闭的培养形式以及单一的培养途径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今的发展。而且直接导致,现今培养的人才在生涯适应力上显得十分弱势,他们不能较好的适应个体就业之后与持续发展的需求,也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致使生涯成功几率减低的同时,对生活的满意度也不高。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现今和将来的实际问题,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适应生涯发展的合格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任务。

综上所述,深入了解当前学生成长中存在的生涯适应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了解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缺陷,对于未来在学生成长轨迹视角下重新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的。

2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

2.1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生涯适应力的情况

根据对学生成长轨迹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最低的分别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有良好的求职方式和方法、清楚自身未来三至五年的规划。这充分说明大学生在合理规划、运用技巧适应社会等方面还有待增强。另外调查还显示我国大学生存在生涯规划意识薄弱、自我认识不足和社会环境认识存在局限等问题,加之近年来,批评当代大学生的声音屡见不鲜,这都说明提升我国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成了当务之急的任务。除去自身的因素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校期间有关生涯辅导,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不足引起的。据调查显示72%的学生表示我国高职教育对于生涯适应力的教育不到位,其中超过半数的都认为高职教育应该重视生涯教育,这源于当前的教育制度和传统文化因素的限制。即使对于有生涯规划教育的学校,也因推广和发展的阻碍较多而导致发展的层次较低。我国当前的生涯辅导还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和择业技巧方面,没有一个系统的持续的机制。尽管近年,部分地区在职业规划上提高重视,但因为整体的研究起步较晚,师资薄弱、专业化程度低,缺少系统教育等因素,仍使得我国在培养个体生涯适应力上任重道远。

2.2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

尽管有着许多瞩目的成绩,但从学生成长轨迹角度出发,仍然可以发现高职院校职业规划课程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在思想观念上没有树立职业人培养的意识。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所以在培养人才方面,仍然重视学历教育,忽视培养适应力,尤其是学生生涯适应力。其次,课程目标简单而模糊。高职职规课程目标从普遍角度看,仍然是以吸收知识为主,缺少对于实际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这种机械的、单一的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发展需要。因为现状的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技能人才,更是具有判断能力,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再次,课程过程存在缺陷。课程教学需要更多的实践,减少理论教学。鼓励学生接触企业,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具体情况,增加未来适应程度。最后,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投入有待加强。在高职教育的投入中一方面是资金投入少,另一方面是师资投入不到位。从目前的情况看,因为缺少职业教育方面的教师,学生在职业发展方面缺乏培训,缺少目标,对自己也没有正确的认知,最终走向社会,在个人的生涯发展中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

3完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对策

面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出现的问题,从学生成长轨迹的角度出发,通过学校内部对策和校外对策两方面相互结合,共同扭转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内部对策

3.1.1转变现有观念

在提升职业规划课程质量方面,必须转变现有的观念,强调主体和环境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生涯适应力。构建以职业性培养为主的方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帮助。高职院校职业规划课程确立以从学校到生涯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生涯适应力。面对当前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1.2构建适合的课程教学过程

提升学生的生涯适应能力,使学生在未来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必须要改变现有以教材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高职院校职规课程要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专业与社会的融合。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培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提升学生的个体可持续发展能力。

3.1.3加大师资建设力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生涯适应能力和专业水平、技术能力水平。要保证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锻炼的时间,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社会的情况,专业技能的发展。同时要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建立合理的晋升制度,保证教师的个人发展。要加强对外交流,促进高职教师与国际接轨,提升高职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培养出优秀的、具有良好生涯适应能力的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校外对策

3.2.1完善现有法律法规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成长轨迹的生涯适应力,必须有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适应生涯发展。尤其是要重视《劳动法》、《职业教育法》,以法律规范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管理体制等内容,保障高职院校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要规范产学研制度,明确其中各方的责任与义务,保证合作的有效开展。还要尽快实施职业资格证书方面的管理条例,规范职业证书,增强职业证书在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2.2加强企业合作

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促进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双方共同投资,建立实训实习基地,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同时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政府要鼓励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来,一方面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生涯适应力,帮助学生未来更好地投入到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中去。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2016年度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项目课题资助,项目名称为“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反思与重构——以学生成长轨迹研究为基础”,编号为SZ16A018。

参考文献

[1]郑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个性发展当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4.

[2]刘仕辉.我国高等职教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热点聚焦,2002.

[3]蔡泽寰.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在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

[4]劉松林,马庆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历程与动因[J].江苏高教,2009

[5]代金平.产学研合作视域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05).

[6]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7]赵小云.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8]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9]史卉.大学生职业发展态度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10] 王晓辉.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适应力生涯轨迹
Moderate stress is actually good for you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轨迹
轨迹
吐槽退役生涯
综议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积极影响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