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土壤种植环境的创设与指导

2018-06-22钟小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豆角创设幼儿园

钟小冰

摘要种植活动属于绿色教育活动, 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爱护绿化、保护环境”的动手实践中,除草、浇水、种树、培土,使幼儿手脑结合,增长爱心,培养合作意识。种植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健康成长,做优秀的新一代。本文将针对幼儿园土壤种植环境的创设与指导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土壤种植环境创设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参与种植与管理,既能锻炼多种运动能力,也能获得很多种植方面以及有关植物甚至动物的经验,如菜花与蜜蜂、桑树与蚕等。在参与种植和管理的过程中,幼儿对很多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有了对比性的了解,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植物的特性,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在种植的过程中不仅有植物,还有与其共生的蚯蚓、蝴蝶、蜗牛之类的小动物,以及土壤、石块、水之类的环境物质,更蕴含着各种奇妙的科学现象。种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

1区域活动的内涵

所谓的区域活动,指的是教师以教育目标、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吸引儿童自主选择并在活动区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活动。我们对教育机构的活动室、寝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充分利用,并进行分割,在不同的空间开展不同的活动,这个空间可以是全班的整体空间,也可以是分隔的空间,可以是室内的空间,也可以是室外的空间。

区域活动有时也被称为“活动区”或“区域游戏”。学前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儿童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让他们的心灵真正得到满足。区域活动对学前儿童来说,是一种自主的游戏活动,活动的类型是儿童感兴趣的,他们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确定的区域活动目标、制订计划,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影响儿童的行为,激发儿童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区域活动也是一种学前儿童的自主性探索活动,这种探索有时是儿童之间,有时是教师与儿童互动的双边活动。它可以容纳多种类型的学习活动,如以听说为主的阅读区、故事区;以做为主的美工区、建构区;以探索为主的科学区、益智区等等。

2幼儿园土壤种植环境创设的原则

2.1具有自然的环境

幼儿年龄越小,越是喜爱具有自然色彩的环境,比如树林、花园、草地等等。因此,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要特别注意挖掘幼儿园现有的潜力,充分利用空闲的角落与场地,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沙、石、水、泥、动植物,设立水池、沙坑等,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利用自然的材料进行活动。在这种环境中,幼儿的学习态度往往显得十分认真,其学习效果也往往能达到最佳状态。幼儿园还应充分利用园内外的自然环境组织教育活动,如按季节变化,及时组织幼儿参观、郊游、种植等满足幼儿的需要。

2.2幼儿参与原则

幼兒参与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要成为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了解,也更加爱护。”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之中。环境创设特别是室内环境创设,应充分让孩子参与,让孩子参与设计、提供材料与作品、参与布置,然后利用环境进行幼儿的主动活动。虽然孩子参与环境创设比教师本人独立完成费时费力,但就其教育效果来说更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和创造性,增强其责任感和成就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3幼儿园土壤种植环境的创设与指导策略

3.1在开放、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种植

对幼儿来说安全是最重要的,同时丰富的材料和充足的时间有助于幼儿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并在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因此在种植活动中,我们努力为幼儿建立开放、自由、安全的探究环境,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悟,坚持不懈地寻找答案,努力解决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所以,我们鼓励幼儿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探究工具,如笔、纸、尺、相机等,如在种植“向日葵”活动中,为了测量向日葵的生长情况,我们提供了筷子、棍子等工具方便幼儿测量向日葵的高度,并教育幼儿不能将筷子、棍子对准同伴刺,这些安全、熟悉、随处可见的探究工具促使幼儿努力地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探究的兴趣,更为探究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使探究活动更科学、更有效其次,我们积极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尊重幼儿是关键,我们把种植活动看成是教师与幼儿平等相处、共同探索的过程,努力倾听幼儿的问题,在幼儿需要时,给他们一个温暖的眼神和一双善意的手,并允许幼儿在错误中获得正确的认知,支持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我们支持有大胆想法的幼儿,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尝试,给幼儿出错的机会,弄脏了地板没关系,弄坏了工具也没关系,甚至有幼儿在散步时把种植地里的萝卜拔了出来,我们都没有急于否定幼儿的行为,只是耐心地询问幼儿“为什么这么做?”当得知幼儿是想看看萝卜是什么颜色时,鼓励幼儿把拔出来的萝卜再次种进(下转第48页)(上接第28页)泥土里,并建议幼儿继续观察重新种进泥土里的萝卜的生长情况。

3.2交流与分享让种植活动充满互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儿童在观察和聆听中的同伴参与,因此我们认为交流与分享对形成幼儿的科学知识与经验有着重要作用。在种植活动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交流与分享,支持、激励幼儿在种植活动中与植物、同伴、教师发生积极互动,逐渐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与概念、经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鼓励幼儿把探究过程表达出来,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分享探究的乐趣,倾听同伴的观察结果,梳理自己头脑中的信息,感受探究的乐趣,形成科学思考的态度。如在“豆角”种植活动中,当豆角丰收时,幼儿满心欢喜地采摘了自己的劳动成果,爱不释手,捧着、摸着、看着……“这豆子好胖!”“这豆角还有点小。”“我这个比你的长!”“这里肯定有很多颗豆子。”“老师,我们能吃吗……”高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听到幼儿在比较豆角的长短、讨论豆角的颗数,老师就问:“你们的豆角有几颗豆子呢?”妮捏着豆角看了看:“不知道。”旁边的乐仔细地摸着豆角鼓起的地方,迫不及待地举起自己的豆角告诉大家:“我的有12颗。”幼儿猜测豆角数量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于是一场“豆角有几颗”的探究行动开始了,正是在这样的倾听和交流过程中,幼儿迅速建构了“豆角有几颗”的经验,比仅靠自己的观察形成这一经验要更快。

4结论

在种植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问题和兴趣确定种植内容,在过程中积极鼓励、支持幼儿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交流观点、形成见解,使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获得对周围相关事物和现象的认识。我们要让植物进入幼儿园每一个可能的角落,让自然的生机充盈幼儿园每一个空间,让幼儿园的环境真正活起来,让幼儿园真正成为花园和乐园,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观察、发现和管理经验。只要我们拥有热爱生命的眼光,只要我们关注自然的教育价值,只要我们真正懂得幼儿的需要,就可能创造一个充满生机的幼儿园环境。

参考文献

[1]万燕.寻找幼儿园里的春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7):91.

[2]王剑虹.种植活动中支持幼儿探究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6(12):94-95.

[3]沈兰.开展玉米种植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233.

[4]凌伟娟.浅谈幼儿园“养植”活动的教育价值[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8):227.

[5]吴芝玉.幼儿园种植活动中的合作意识[J].学周刊,2014(09):184.

[6]徐芬.种植园地:幼儿探索大自然的乐园[J].成功(教育),2013(09):105.

[7]刘劲军,杨艺红,周怡琛.幼儿园环境景观设计中地域特色元素的应用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12(06):28-30.

[8]许红梅.我种植我快乐——浅谈种植园地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J].长三角(教育),2012(07):78-79.

猜你喜欢

豆角创设幼儿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剥豆角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词语对对碰
爱“上”幼儿园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