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心理学研究

2018-06-22孙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育者心理学政治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与运用,信息以极快地速度传递着,人与人之间交流变得更加广泛和快捷,各种思想也随之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加之社会环境以及校园环境所呈现出的多元化、群体化、个性化,自由化,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情绪体验,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正发生着反映时代特征的变化。让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营造平等舒适的教学环境,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说服力以及亲和力,就要借鉴和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更好的遵循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下进行。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智能手机出现,使得信息的转载不再局限在笨重的电脑上,人们可以运用智能手机查看并且转发各种信息,信息的传播不仅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也呈现出随时性,即时性的特征,这必定会影响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学习甚至会让大学生对其产生怀疑、厌恶的心理活动。校园群体的多样化使得校园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这个大环境也在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着影响。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方式方法注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能够有意识地去借鉴和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去观察、分析其思想、观点、立场和行为,做出适度的并且能够适应大学生认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不仅能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实效性,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科学的手段。

1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1.1当代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首先,否定主导价值观。“有些群体以文化的多样性,堂而皇之地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还有些群体紧紧抓住我国建国以来在改革道路上的失误和我国在发展道路上的一系列出现的社会问题,否定我国的主导价值观。

其次,淡化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会不仅受到各种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的思想也正在左右着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从而使其陷在物欲横流的世俗世界,漠视道德信念,甚至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科学性。

最后,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日益发达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模式,这些新媒体容纳着庞大的信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可以利用网络收集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就使得教育者的信息优势地位不复存在,加上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十分充裕,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网络,这就他们可以掌握着和教育者相当的信息量,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他人分享所获得的信息。可见,“新媒体的即时性、自主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可以为当代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话语自由,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影响力下降”。

1.2校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除了网络媒体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之外,大学校园中人与人、各个群体之间也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影响。在校园中,大学生之间因社会经历、性格特征等差异会不同程度的发生一些冲突与矛盾,尤其在大学宿舍的环境中,因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发生冲突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比如,复旦投毒案就是由于寝室内部成员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所酿成的悲剧。当代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在这些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有些大学生会在参加群体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自己的生活,也有的会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形成自卑心理,不敢与人交谈,更不会主动进行人际交往,长此以往。不利于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其核心问题就是还没有真正关注到学生在心理特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依旧沿用传统的教与学的教育模式将相对枯燥、抽象的理论灌输给学生,既没有与实践,与生活相结合,又不积极地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教学过程出现错误,倾向于批评,不大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在处理学生的消极情绪以及学生之间的矛盾的时候,一贯以说教为主,不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在面对日益丰富、复杂的校园环境时,未能积极地去引导校园环境的建设。

2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是,主体意识的萌发。当代大学生开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寻求自己的主体地位,渴望得到话语自由。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敢于否定传统观念,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个性化以及富有创意的活动就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二是,好奇心理,创新意识增强。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敢于突破传统,积极创新,但在创新过程中因缺乏相应的知识而存在困惑和保守的心态。

三是,缺乏自我批判精神。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各种不公平的现象深恶痛疾,对不同的想法和行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敢于批判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但是,一旦提及到自己的问题,却又表现出自我反省的不足。

四是,出现逆反心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味反复的进行理论的灌输,而且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认知仅仅持否定的态度,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加上当代大学生眼界更加开阔,容易受到网络媒体、社会思想的影响,会形成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左的认知结构,当发现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与教育者的不符时,会产生疑虑,引起其因保护自我价值而产生逆反心理。

3心理學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1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3.1.1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从研究对象来看,心理学面对的是人的心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人的思想的学科。个体的心理活动必然要经过一定的心理过程并且能够彰显其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是由认识、情感和意志组成的,心理则包含了人的气质、性格、能力、信念、世界观、动机和需要。人的思想就是指个体的认识、观点、世界观、态度、信念等。可见,思想与心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相似之处与交点。

两者的结合对于各自的学科发展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从19世纪至今,心理学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深入实践对心理学自身的理论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现无疑为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实践的机会。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学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出现,其视角大都放在意识形态性的理论领域,很少深入生活实际,微观个体的性格特征,尊重个体的基本需求,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可以弥补以往的不足。

3.1.2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涉及到生物學、医药学、心理解剖学、精神病学等,其主要目的是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达到让双方满意的治疗效果后便停止交流,不会涉及其根本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特征决定了其必须使人们的思想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其触及到了人们的思想层面。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实现其意识形态灌输的功能,就必须借助科学的手段,心理学无疑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满足个体基本需求进而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的途径。

心理治疗过程强调个人自愿的原则,主要采取面对面的交流进行宣泄与疏导、倾听与情感互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往往起主导作用,教育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思想品德法律基础,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等。通过理论灌输的方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思想、行为的转变。

3.2运用心理学理论的意义

3.2.1运用心理学理论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为塑造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理清与心理学这个相关学科的界限,借鉴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总结当代大学生心理变化的规律,才能体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3.2.2运用心理学理论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不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内容,而是着重探讨人们如何掌握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取得最佳效果的规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曾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发挥过巨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文化的多样化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成果,探索、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有助于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其实效性,使其更加具有科学性。只有了解了大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了解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性。

3.2.3运用心理学理论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转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之一就是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与大学生实际所具有的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引导大学生,使其思想和行为朝着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方向转化的过程”。而“转化”本身必然包含着个体的心理过程,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转化,而且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思想与行为之间的矛盾。

4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第一、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首先就要实现大学生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的目标,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先满足大学生基本的身心需求,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健康的心理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心理疾病的认知,也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开放、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悦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二、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环境往往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大学校园的环境以其复杂性、群体性的特征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思想。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优化可以更好的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首先,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的社团活动,让大学生在丰富的群体活动中相互了解、尊重差异、互帮互助。其次,增强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能够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成长。所以,提高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才能够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环境。最后,建设并加强校园网络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校园网络传播载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提供心理自测的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三、建立并完善心理咨询机构,使其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简单的心理咨询上,还要进一步解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因此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 让心理咨询师参与到思想(下转第30页)(上接第15页)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之中,使其具备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要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与学生形成适当的心理距离,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更加具有亲和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进行相关心理学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重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探索、总结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规律,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优化大学校园环境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与受教育者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在运用相关理论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明确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不能盲目照搬照抄,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目的与任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孙雯(1994-),女,安徽当涂,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何孟飞.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重庆高教研究,2013(04):74,75.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D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2016-12-08.

[4]王玄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

[5]龚云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学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2009(16):71-72.

[6]岳慧兰.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长沙大学学报,2008(03):141-142.

猜你喜欢

教育者心理学政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