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风
2018-06-22丹麓听翁
丹麓听翁
“呼啦啦”旋转着飞过来,敲打着骨头。北京的风硬,碰上后,想脱身都难。
我生长在西北,感受过西北风。对于西北风的熟悉,就像左手熟悉右手一样清清楚楚,不用伸手就能感知。风在黄土地、黄土高坡、黄土塄坎刮过立春,春天就来到西北;吹过立秋,秋天就来西北填空。刮过一年时令,一年光阴就没了。年末,我去了趟北京,遇到北京的风,感觉北京的风就像是刀子风,一种细细的刀子刺肉的感觉隐隐而来,却又那么的想极力尝试。
出了地铁,风就像是等待你似的,由不得分说,紧紧抱住你,把你缠上了。任由你走到哪,风总是尾随着你,你想摆脱尾随,那就得跳入阻挡物里。躲进咖啡店、饭店、酒楼中,不让风袭击你,这时人暂时摆脱了风声,心里便敷上一层怯懦来。
风有四季之称,春风那是希望之风,尽管时时有料峭春寒来扰,但人们不拒此风中蕴藏的寒冷,就算被春寒之风打伤,那也是心里惬意至极的乐事。夏风是茂盛的风,一吹拂天下就浓荫起来,特别是夹杂着闪电的夏风,脾气暴躁地吹打着大地,大地突然间增加许许多多的暗伤。秋风自不必说,一刮风大地就黄澄澄起来,秋风是丰收的风。冬风是骨气之风,冬风乍起,一脉脉骨气自风间流露出来,我似乎听见了骨头拔节的声音。隆冬时节与北京的冬风相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北京风的骨感,那叫声穿越大地拔地而来,又似从高空落下强烈地溅在地上呼啸而起。胸腔里突然有种悬崖之感。
我去国子监的那天,刚到街上,就被一阵风抱起,似乎要摔倒似的。我定定神,迈开被风灌得冰凉的双腿。我在心里一横,我来自大西北,什么风没见过?我迎风而上,飞奔走路,一点儿没有畏畏缩缩的模样。我想着,风你越狠,我也越狠,甚至比你还狠呢!到了国子监,尽管风力被墙壁和树木隔挡了些,但还是挺大,有一种随时把人刮倒的倾向。我没多在意这些,依次按照看点逐一往下看,边看边在心里记忆,庭院、古槐,孔子像在北风中呼叫着,孔子与弟子坐拥在墙壁上对着课,他们表情凹凸有致,分析着仁义礼智信,风已经与他们无关了。风呼呼地在庭院、古槐、台阶、栏杆上刮来刮去。打在臉上生疼生疼的。风在国子监的各个点面上穿越着,风也变得儒雅起来了,有种敦厚的感觉,风在不停地与这里的水草、树木、墙壁、屋檐对话着。游人冒着风,顶着风力看着这里的一切。在风中看风景,风景着上了飘逸,飞翔了起来。
北京的风,迎面扑来,那种飒爽的感觉中渗透着浓浓的京味,在声音低速与高速的变奏中让你感知风的个中滋味,原来北京的风可以握在手中,流在心里的。在隆冬时节登临长城,那才叫感受北京风的最佳视角。风从东西南北扑腾而来,登陆长城的城墙垛口,大口大口般地灌进来,与垛口一对峙,擦身而去,风转速极快,风力加力也大,令人防不胜防,衣服不是飘起的,而是被风剜起来的。即使穿着棉衣,瞬间也会失去保暖,像是冰突然在身上聚集起来。看到直而陡峭的台阶,一直向高向远处延伸下去,城墙垛口蜿蜒起伏在云天接壤处,心里滋生了豪迈气概,一种攀登向上的勇气飕飕作响。抬高步伐,登阶而上,休管风声如何强劲,也奈何不了我。头发被风撕开了,吹得东倒西歪,这时脸面似乎不再是长在自己的头颅上,木讷得失去了颜色,眼睛却洞明似的敞开了。放眼四处,长城蜿蜒盘旋的气势看不到尽头,大漠没有尽头,滚滚而来的是风,滚滚而去的也是风。人,成了风的一种元素,在吹拂中等待风化。“不到长城非好汉”说得太真了。
冬天里,北京的风长焦距地吹拂着。阳光普照中,也是风声呼呼,风把阳光扯开了,摊在地上,从地上返来的阳光带着风力逼着人脸。车辆带着风奔驰,轮子加速了风力,简直感到不是坐在车里,而是坐在风速中。行人背着风,有多大背就背多大的风,风粘在背上,像是国画大师泼墨一样突然泼来留下一团映像那么深刻。去颐和园的那天,刚进大门,像是栽进冰窖里了,通身冰凉。河面冰溜溜的,风在冰面上来回跑步,冰好像结了好长时间,依稀可见冰面下的干枯落叶和一些水草,它们透过冰面进入我的眼帘,仿佛看见它们的生物活性在跃动。
走过几个园子,与风兜了几个圈子,把风兜在怪石嶙峋的河堤上,兜在寒气逼人的树木下。沐浴在北京的冬风中,身子里早已滋生出春光灿灿的影像来。
责任编辑:蒋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