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成为一个依赖别人的人

2018-06-22拉姆·达斯王国平

情感读本·道德篇 2018年2期
关键词:自理继母麻烦

拉姆·达斯 王国平

从灵魂的角度看待肉体,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不只为了生存,也不仅是为了吃穿用度、关心别人和要别人关心,而在于映照彼此的内心。

依赖别人是多数人的一大心理障碍,尤其是按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来评判。由于人们看重的是自主和独立,依赖别人、需要帮助会给人一种渺小、脆弱的感觉。我们鼓励帮助别人,却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

自从得了中风后,我确实碰到过不少这样的问题,切身体会到“自我”给我制造的麻烦。一开始我觉得无所适从,只能面对让我想躲起来、不愿接受别人帮助的局面,“自我”的固执和倔强最后发展成“两岁小儿”的阶段,也就是拒绝父母的帮助,但这一阶段不知不觉间被带到了晚年。

如果你从来不知道如何尋求帮助,这就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要是羞于启齿,你会想方设法否认这一需求。你非但不肯接受别人伸出的援手,反倒在有这一需要时闭口不提,难以生出感恩之心,让大家觉得生活了无乐趣。我发现,在我们真正付出和得到时,助人者和受助者、有能力者和无能为力者之间的这条界限就消失了。

成了一个依赖别人的人,对你我来说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反过来说,如果你对这事推三拖四,或者是怒不可遏,不仅是在自寻烦恼,还叫照顾你的人心生不快。想想这样的场面着实滑稽,双方不仅难以真诚地交流,反倒装着自己什么事都没有。

要是你必须依靠别人,何不快快乐乐地去依去靠。这虽说不容易,但我做到了。是不能开车让我做到了这一点。我一向是个爱车的人。一位朋友有辆漂亮的宝马,我喜欢开着这辆车去旅行。最终我从她手上买下了这辆车,只可惜我得了中风,没法开。我曾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开这辆车,修理它,但后来倒是我自己被“修理了”。照顾我的人说,开这样的好车真爽,听到他们这么说,我心里很高兴,可后来我发现,我要想坐车,必须得有人做我的司机。想到这一点,我有点不开心,开始妒忌那些能开车的人来。这样一来,他们反倒不自在了,好像做我不能做的事,有愧似的。

有一天,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我没有说:“唉,我开不了车。”而是这么想:“好啊,伙计!我的宝马有司机了。这回我可以好好欣赏一下风景了。”我对这段旅程津津乐道,为我开车的人也乐此不疲。我快乐,对方也快乐。

如果从灵魂的角度看待依赖别人这件事,你会有一种释然感。你看到的不是深陷在无能中不能自拔的“自我”,而是灵魂间相互付出关爱。与其恨自己依赖别人,自责不能像从前一样独立,倒不如将这一处境当作增进亲情和友情的机会。

中风前,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这样坦然地接受别人的照顾,或者说能允许别人这样“侵犯我的隐私”,但这些经历给了我很深的感触。这就是我们称之为不幸的矛盾之处:大不幸往往是你的大幸。我这么说并不是要你盲目乐观,没有人希望什么都要依赖别人,或希望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我不过是承认,这一角色每每发生了转变,我们往往会惊叹这意想不到的益处和其中深奥的知识。

当你见到一位需要帮助却又不自怜、不自怨自艾的人,你会发现帮助他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帮助这样的人会让你觉得自己收到了一份礼物。这不正是人与人之间的追求吗?相互道别时,你们都会认为自己从这次交流中受益匪浅。

从灵魂的角度看待肉体,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不只为了生存,也不仅是为了吃穿用度、关心别人和要别人关心,而在于映照彼此的内心。其他的一切不过是个点缀,是交流的媒介。罗伯·李曼(Rob Lehman)是我的一位挚友,他在给我的信中写道:“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相互帮助、互相支持,乃大爱。”

需要别人的帮助无须讳言,对到老时不断变化的需求坦诚以待,需要铃木禅师所谓的“小学生心态”:不带偏见、不抱幻想,对每一刻都感到新奇的能力。

我们不愿开口寻求帮助,往往是因为不想麻烦别人。但“麻烦”或被需要的人“麻烦”到底又是个什么概念?要想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需求,我们必须反省自认为理应如此的事,以及“我是谁”“我应该怎么做”的思维方式。

我越过了这道坎,是因为父亲病得生活不能自理,继母要我过去帮忙照顾他。一开始,我总认为是父亲的病打乱了我的生活,许多事想做都做不成。我有计划、有打算,唯独照顾父亲不在此列。但我又不能推卸责任:父亲给了我生命,如今他需要人照顾。尽管我已五十多岁,只是我没成家,改变生活方式比其他兄弟姐妹要容易些。但这不是简单的放弃。从六十年代开始,我想尽办法和家人保持距离。每次从印度修完高强度的灵修课程回来,父亲都会问我有没有找到工作。我认为他永远也不了解我这个儿子。但如今他已八十多岁,年老体衰,需要我去照顾。

于是我搬到父亲和继母家的一间地下室。刚开始我是满肚子的怨气,总想着自己做出的“牺牲”,但听着人家夸我是个好儿子,把父亲照顾得这么周到,心里又很受用。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我对孝顺儿子这一头衔的兴趣逐渐消退了。最后,我和父亲只是两个待在一起的人,确切地说是父与子,甚至可以说是两个互敬互爱的灵魂。此时,谁依靠谁已不再重要。

父亲去世时,我发现自己得到了一份厚礼,感谢上天让我不再迷恋表面上的“自由”,以及自认为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我们之间发生的一切似乎再恰当不过,我小的时候父亲照顾我,父亲年迈时我照顾父亲,这段经历给了我一种和谐与成就感。

孔羽摘自《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自理继母麻烦
“能麻烦你一下吗”“不能”
我会“自理”啦
送给继母的生日礼物
基于实践平台提升幼儿自理能力的教育与思考
“喵星人”占领名画
巧取错物
水果的麻烦
心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爱从不卑微
继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