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行业有质发展

2018-06-22

纺织机械 2018年3期
关键词:考察团生产产品

针织机械作为纺织机械的重要分支,已经成为纺织机械行业中不论是技术还是规模进步最快的领域之一。圆纬机作为针织机械中服用领域品种适应性最广的设备,在市场日趋多元化的需求推动下,正得到快速发展。

3天考察日程紧凑。不论是现场参观、座谈讨论还是互动交流:外资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流程,人性化的生产环境,精益求精的品质要求,国产企业在产品和工艺上的快速发展,国产器材配套的加快推广,产业链的自律交流发展等话题,都使得本次考察堪称促进圆纬机行业有序发展的破冰之旅。

严谨精细是一种习惯

“一品”是考察国际企业在品质管理、生产管理、细节管理等方面的做法,体会国际品质的精髓,推动国内企业追求更加卓越的品质。考察的两家国际企业主要产品都是为圆纬机做配套,其产品品质和知名度在全球口碑很高。

成立于1993年的克恩-里伯斯中国业务集团是太仓首家德资企业。主要业务板块是汽车配件。随着其在中国业务的不断深入,1996年成立纺织元件销售部,2005年成立纺织元件有限公司。目前企业产品包括纬编大圆机、经编槽针、舌针、针芯、袜机织针、沉降片、提花片等。

自1996年至今,克恩-里伯斯为确保产品品质的一致性,所有的纺织元件都是在德国本土严格按照工艺生产,在中国分选、包装、仓储和销售。虽然没有看到生产现场,但包装现场的规范、有序已给考察团留下深刻印象。这种模式让企业产品的信用度在中国市场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回报:2017年该公司纺织元件在中国的销售额已达到1.1亿元人民币。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配件定点生产厂商之一,在该集团5个事业部里,除了纺织元件外,其他四个事业部主要都是生产汽车零部件。此次,考察团受邀参观了克恩-里伯斯汽车配件生产全流程,包括:模具、修复、冲压、热处理、钢带弹簧、钢丝弹簧、折弯冲压等多个生产工序。不论是繁复的生产现场,还是复杂的工作流程,自动化加工设备以及产品从生产到存储以及包装等供需精细程度无不体现出德国品质的规范、严谨。

让记者印象更深的是在该集团纺织元件公司工作了多年的两位经理,这次因为考察团的到来,才得以凭“陪同”身份被首次允许进入汽车配件生产现场,外企内部管理之严可见一斑。

美名格-艾罗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是比利时VANDEWIELE集团旗下的针织配件提供商,深耕针织行业60多年。在针织机用送纱器系统、监控系统和润滑系统市场一直是行业标杆,其高品质的产品,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该公司总经理郭静平及副总经理余刚的陪同下,考察团参观了质量、质检、冲压、喷陶、折弯、自动化设备、仓库物流管理等生产流程。

国外企业在生产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规范和严谨。

考察团在永昌座谈。

业界都知道,专件器材领域由于产品形状的不规则,异型件多,提高自动化水平的难度很大,除了基础加工设备外,企业很难买到生产特殊产品的专用设备。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很多企业都是和下游用户一起开发市场需要的特殊设备。

美名格-艾罗从2016年开始,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先后投资100多万,按照产品需求同自动化设计制造合作方联手量身定制专用输纱器部件加工检测工作站。在现场,考察团看到整个过程全部采用机械手操作,在完成生产组装后,机械手还自动将合格产品码放好,剔除不合格产品,全程实现无人化生产。

同样,美名格-艾罗的岛型组装模式也为企业的高效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在这一模式下,部分型号的输纱器采用岛型成品组装,不仅提升了效率,还可实现成品输纱器的称重检验,在更大程度上避免零件的漏装、少装,确保产品质量。

他们的仓库物流也让考察团印象深刻。该公司5年前引入仓库物流生产管理系统。目前成品库存放着种类超过2500种,价值逾1500万元的货物,按照5S管理模式,每个产品都有条码,管理严格有序,确保生产需求。

在美名格-艾罗的考察,给记者印象深刻的是这家企业虽然发展自动化的时间并不早,但自动化水平和工种普及率非常高,基本契合了国内纺织产业对这个领域的快速要求。先进的管理理念,领先的生产工艺,严谨的检测流程和高度的社会责任都带给考察团很多思考。

顶替进口不是说空话

“一针”是通过对圆纬机作配套的国产织针企业走访,让国内主机厂对国产专件器材的生产过程、加工能力、产品品质有更直接的了解,支持国产制针品牌,推广国产针的使用,带动产业链对接,促进圆纬机行业健康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成立的烟台永昌精密织针有限公司,坐落在烟台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区。经过20多年的市场发展,已成为拥有“飞箭”牌系列袜机针、手套针、横机针、圆机针及各种辅针的国内知名织针企业,年销售额达到60亿。

从圆机针冷加工车间的弯钩、制舌、刨背等多道生产工序到热处理、检测、产品分类、移圈针冷加工生产流程,以及机械加工、分拣包装流程等织针生产全过程,考察团详细了解了永昌在织针领域的加工能力,产品品种及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企业三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可以预见,新厂房投入使用后,永昌将进入一个更快的发展期。

“客观的说,我们现在的产品离国际一流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持续创新,生产更好的织针为国产主机配套,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织针可以全部替代进口实现国产化,这不是空话,而是必然趋势。为了这个愿景,我们会一直努力,因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和市场变化,让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该公司董事长王炳昌面对考察团的提问,坦言心声。

和永昌的规模发展相比,位于烟台芝罘区的烟台天成制针有限公司走的是特色化发展之路。目前,该公司产品品类涉及电脑横机针、圆机针等一百多个品种和四百多个辅针类型。80%的产量服务国内主机和下游用户企业,20%销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调研时发现,这个有着14年发展史的企业,能在中国制针企业最集中的烟台拥有一席之地,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在车间现场,规范有序的现场管理,企业自行设计的专用设备,随处可见高标准检测设备等等,这些都是天成实现特色化发展的保证。据了解,天成有一只十几个人组成的专业研发团队,每年公司都拿出销售额的30%用于新产品研发,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今年十月,企业将搬迁新址,届时公司规模和创新力都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因高烧已打了3天点滴,从医院直接赶到座谈会现场的董事长张省,虽然体力不佳,但说到心爱的织针事业,就忘记了病痛:“14年来天成制针遇到过很多困难和问题,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产品的自主研发。今天12家主机厂到配套企业考察,对国产配套企业具有历史意义。衷心希望配套企业和主机厂能实现更好的融合,共同促进中国圆纬机行业的健康发展。”张省说。

配套企业要更快进步

在针织设备行业,圆纬机作为应用范围最广的机型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国产织针的崛起是重要推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产织针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常规品种发展迅速。此次“一品一针”考察活动,则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供需对话,为国产织针的创新明确方向和要求。

作为圆纬机的关键件,织针的材质、品质、粗细度、使用周期等一直是衡量圆纬机技术水平的核心器材。

在互动交流中,考察团从圆纬机市场的变化和趋势对国产织针的发展寄予厚望。目前,随着消费者生活品质的提升,针织面料的风格、密度、手感、材质越来越趋向多样化,圆纬机作为精密机械,精细化、细针化是发展趋势,国产织针不仅要满足市场规模增长的需求,更要在品质精细上下功夫。由于品种不同,一台圆纬机上多的要装成百上千根针,对针的质量稳定性、一致性要求非常高,涉及材质、加工手段,生产管理,检测能力等多个方面。

座谈中,主机厂老总纷纷称:国产针在细节方面进步明显,常规品种和国际水平差别已经不大,主机厂会向下游用户大力推荐国产织针的使用,推动国产织针取得更大进步。但是国内企业想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如果能在34、36针这样的细针上有突破,国产针将会在中国市场一枝独秀,这也是圆纬机主机厂深深的期望。

交流中,部分主机企业表示,目前高档织针一直被外企垄断,由于对手少,外企不仅垄断了市场价格,也垄断着产量,尤其对中国市场进行“饥饿销售”,不仅价格是最高的,交货期也是最长的,制约了国内圆纬机行业的发展。考察团殷切希望国内企业抓住细针化的趋势,加快国内一流织针企业的发展,推动国内圆纬机行业的健康前行。

令人欣慰的是,此次对国内企业的考察,让考察团成员清晰地看到了国内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付出的努力。天成公司多年来,每年拿出销售额的30%用于新品开发,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建立智能化公司已经提到发展日程,差异化、个性化产品将是企业未来新品开发的方向。据悉,目前永昌在提高加工手段方面投入已超过千万,抢占高端细针领域市场已成为企业的发展战略。

三天考察虽步履匆匆,但中外同行在考察交流中,相互切磋,共同受益,促进行业发展意义深远。据了解,下步圆纬机分会还将组织会员单位到海外考察国际先进制针企业,进一步开阔企业眼界。可以预见,在分会的积极互动中,中国圆纬机行业将更快迎来自身的良性发展。

考察团和美名格-艾罗负责人交流。

猜你喜欢

考察团生产产品
重庆涪陵榨菜产业迎来河南考察团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和澳同游,麦向大洋洲”——和麦贺达考察团畅游澳大利亚
“上合”十二国文化商贸考察团专程考察奥飞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网印行业海外拓展之旅——美国SGIA展考察团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