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船市倒逼高职院校加强培养在校生专业技能的调查研究
2018-06-22董晓康刘成汉
卢 意 董晓康 刘成汉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泰州 225300)
2000年以来,我国的造船业发展很快,相继超过了日本和韩国,三大造船指标年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和新接订单量均排在世界第一[1]。2011年,其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然而由于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的造船业从2013年开始逐步走低(见表1),而且这样的颓势一直持续至今。大部分船舶企业都从大红大紫变成了惨淡经营,高职院校里的船舶专业毕业生也从“香饽饽”慢慢变成了就业困难群体。船舶企业从主动对接学校要人,变成了每年只收很少的实习生甚至是不需要实习生。但也有部分船厂逆势上扬,搭上了“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顺风车。这样的现象说明只要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不断创新进取的企业就能“活下来”而且活得很好,与之相对地,如果是因循守旧,仍然主打老旧船型的企业必然要被时代所淘汰。
高职院校作为船舶企业的主要人才储备库,必须紧贴行业发展,及时了解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发展动向。只有充分了解现阶段船厂的人才需求,制定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保证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拥有竞争力。在此基础上,笔者决定做一次调查,调查对象是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泰职院)船舶专业近4年的毕业生,共发出调查问卷260份,回收252份。主要的调查内容是毕业后的就业对口率、学生在工作中的技能使用情况、学生对在校时技能培训的满意度、学校需要加强的专业技能培养情况[2]。
表1 我国造船业近五年的三大指标
1 调查内容
1.1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泰职院船舶专业从2009年开始招生,2009级、2010级和2011级的学生人数均在60人以上。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就是关于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其中61%的毕业生在船舶一线企业工作,16%的在与船舶行业紧密相关的企业工作(如船舶设计公司),8%的在与船舶行业相关的配套公司工作,还有15%的毕业生在经过实习后选择了非船舶行业就业,这其中主要是女生。
可以看出,85%的毕业生在与船舶相关的企业工作,他们从事的工作包括船舶设计、船舶装配、生产设计、质量管理等。较高的专业对口率说明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还是基本能够达到企业的需求。但笔者也发现一个问题,即担任高技术岗位如精度管理、钢板精度下料的毕业生并不多,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学校对在校生缺乏此方面的技能培养;二是学生在职业发展中还在起步阶段,还没有能够接触这些领域。
1.2 学生工作中专业技能使用情况
泰职院船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非常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践课时已经占总课时量的55%。在平时的授课中,实践穿插在理论授课中,每学期的最后几周还会进行集中实训。实训内容包括:船舶制图实训、放样实训、装配实训、焊接与无损检测实训等。在调查中,49%的学生认为,工作中使用最多的专业技能是船舶焊接,41%的认为是船舶检验。68%的学生认为在工作中最重要的专业技能是船舶制造方面的技能,57%的学生认为船舶舾装方面的技能在工作中最重要。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在工作中最重要和使用最多的技能是造船三位一体“壳舾涂”中的船体和舾装,这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在造船中,涂装的现代化较高,人工参与较少。而更多学生认为船舶制造方面的技能更重要,使用也更多,这也是有因可循的,毕竟大部分毕业生工作的企业是民营企业,主要承担的任务就是船舶制造,要求不高的舾装可以自己做,要求高的舾装作业一般都是外包。
1.3 学生对在校时技能培训的满意度
为了提高学院的技能培训质量,笔者调查了毕业生对学校技能培训的满意度。98%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的几门实训课程对现在的工作有帮助,70%的学生对在校期间的培训感到满意,在最满意的技能实训项目中,80%的学生选择了焊接实训,几乎没有学生选择无损检测实训[3]。
这一栏目的调查,还是暴露一些问题的,首先毕业生对在校期间的培训满意度不高,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船舶专业于2009年才正式成立,刚开始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一直也没有配备专业的实训教师,往往都是到了学期末集中实训的时候,请外面工厂的师傅过来带,这些师傅虽然经验丰富,技能精湛,但是毕竟没有教学基础,表达不能完全到位。二是部分实训设备没有配备到位,比如二保焊机和氩弧焊机直到2011年才采购成功,经纬仪2012年才配备到位,无损检测实训需要探测设备一直没有采购。所以,有些实训只能将学生带到船厂去进行,而由于船厂更多考虑安全因素,也不能保障所有学生的实训时间和效果。
1.4 学校需要加强的专业技能培养情况
这一部分的调查是最重要的部分,只有掌握这一项信息,笔者才能知道目前的行业中,哪些技能是毕业生所缺乏的,哪些技能是要加强培养的,哪些技能的实训课程是要新开的。其中,62%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加强船舶套料和船舶舾装的技能培养;81%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该增加低温用钢焊接的技能培养;7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增加高强钢焊接的培训。这一数据跟上面的调查结果是符合的,因为大家普遍认为要加强和增加的技能还是跟船体制造和舾装有关。85%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购置或者置换相关的实训设备,以符合新时期下企业的要求,尤其是船舶焊接设备和无损检测设备。
2 应对措施
基于以上的调查,笔者认为应从强化课证融通培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及时更新实训设备等方面入手进行相关改革。
2.1 强化“工学结合、课证融通”培养
“工学结合、课证融通”是高职院校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是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在目前船舶行业人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更应以就业为导向,校内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工要求对接,校内技能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引入职业资格标准,把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内容融入人才培养中[4]。例如,现阶段焊工考证的主导单位是各县市的人事部门或者劳动部门,此种证书的覆盖面太广,缺乏针对性。在行业内部这种证书的含金量很低,企业更看重的是相关船级社所认可证书。学校应以船级社的证书要求来制定实训内容和考核标准,开展针对性实训,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提供支撑,帮助学生形成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实现校内人才培养与校外用工无缝隙对接[5]。应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紧贴行业发展动向,及时更新技能证书获得的种类。例如,现阶段,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应兼顾船舶制造和船舶设计,应引入一些新的船舶设计软件(如沪东东欣),引入企业考核标准,鼓励学生参加企业组织的考试,增加技能证书的含金量。
2.2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高职船舶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光要具备扎实的理论水准,还要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既要懂得教学的规律和技巧,还要掌握企业的运转模式和岗位需求,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不能死板地照本宣科,杜绝只讲理论,不讲实践,或者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意义深远,可以从源头上确保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决定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在进行“双师型”队伍建设时,可以采取两种策略,分别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是指定期选拔部分教师到基层一线企业如船厂、船舶设计公司等进行访问和学习,特别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和缺少实践经验的教师,定期安排他们到船舶制造、船舶设计、船舶配套生产的第一线,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水平。“请进来”是指从相关的船舶企业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来担任实践课程的主讲老师,校内教师担任助教,对企业教师进行必要的教师基本素质培训,保证他们具备一定的教学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校内教师既是助教,又是徒弟,更是学生,校内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为自己的实践教学做好铺垫。
2.3 及时更新实训设备
在调查中,各届毕业生对校内实训设备的满意度总体上不高,这跟船舶专业的实训条件是紧密相关的,本专业的实训设备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一般、新型设备空缺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学院领导要足够重视,加大财政投入。然后,本专业的教师要对实训设备进行分类和盘点,列出现有的设备清单,遴选出故障和需淘汰的设备。第三步要展开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兄弟院校和相关的船舶企业,确定需要购置和更新的设备清单,并做出同等功能设备的调查报告,将采购计划上报监审部门。
鼓励教师自主研制实训设备,学院牵头制定相关的激励性政策,划拨专项资金提供支撑,并可以此来折现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也可将此项工作加入到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以调动教师自主研制的积极性。
3 结语
据相关数据分析,船市的“寒冬”还会持续,船舶企业的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人才是推动这一转型升级的基础,适者生存,变者通,抱陈守旧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观念必须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加强对学生新技能和关键技能的培养,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季建伟.转移[J].船舶经济贸易,2006,(3):18-19.
[2]李云.欠发达地区会计专业现状研究——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9(4):32-36.
[3]张书娟.高职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与满意度分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2):19-22.
[4]吴万敏,姚琳莉.论行业高职院校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之必要性[J].高教探索,2010,(6):108-110.
[5]王泽华.职教品牌视域下高职院校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