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学类学术论文摘要中名词化的功能研究

2018-06-22

关键词:简洁性连贯性客观性

岳 蕾 张 奕

(西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9)

0 引 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学术交流成为一种潮流并且吸引了国内外学者,而学术论文则成为展示学术成果和主要发现的一个重要媒介,其中摘要是学术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综观国内外研究状况,学者对摘要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研究摘要的宏观特征;二是研究摘要的微观语言特征。其中对摘要的宏观语步结构特征的研究较为全面,并且国内外研究者达到了较为一致的观点。[1]32-36相比较而言,对摘要的微观语言特征的研究比较欠缺,例如对摘要写作时态的研究并未做到从微观语言特征的角度入手,只是分析并统计了摘要写作中常用的时态,没有真正涉及到微观的词汇语法层面。[2]29-33然而对摘要中名词化现象的研究就是从微观语言特征的角度出发,探究摘要的语言特点。另外,由于摘要本身具有简洁性、客观性、连贯性等特点,在正式的语体中使用名词化结构可以增加语篇的理性、技术性和客观性。由此可见,名词化语法隐喻恰恰迎合了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要求。因此本文将以语法隐喻为理论基础,结合摘要的简洁性、客观性、连贯性的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名词化在摘要中的具体功能。

1 理论基础

1.1 语法隐喻和名词化

语法隐喻这一概念是韩礼德(M.A.K.Halliday)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韩礼德指出,语法隐喻不是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而是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3]178-181这两个类别分别代表了一个既定意义的两种表达变异:一致式和隐喻式。基于韩礼德的理论,语言分为三个层次,即音系层、词汇层和语义层。韩礼德指出:任一语义结构,在词汇层都有不同的体现方式,其中一致式和非一致式是两种表达意义的方式。一致式是指语义类别和语法类别之间的字面关系,而非一致式则是指语义类别和语法类别之间的隐喻关系。另外,在某种程度上,非一致式是经过了“转义”的语言,扩大了语言的意义潜势,语法隐喻就属于非一致式。

韩礼德指出,语法隐喻最直接的实现途径就是将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化,从而使转化的名词获得动词或形容词的意义而同时又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因此名词化是生成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通过这种方式、过程(一致式为动词)和特性(一致式为形容词)被重新措辞为名词,它们在名词词组中担当事物角色,而不是小句中的过程或属性。这样,小句形式就被转化成名词形式,在新的小句中充当一个语法成分。名词化对于小句、语篇的意思表达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名词化可以使信息结构重新组合。名词化可视作将一个小句“打包”成词组,或将两三个小句 “打包” 成一个小句的过程[4]229。韩礼德认为,名词化是产生高词汇密度的主要资源,它具有信息压缩、表达简洁、结构紧凑和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在科技、法律和政治文体中经常使用名词化,这些文体相对比较正式。

1.2 韩礼德对名词化的分类

韩礼德认为,名词化语法隐喻最初可能是从科学和技术领域发展而来的,它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为建构专业术语的不同层次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则把复杂段落“压缩”成为名词形式来作主位,从而使论证过程逐步发展成为可能。因此,在经过对科技语篇的大量研究之后,他总结了13种类型的概念隐喻,其中包括5种类型名词化,如表1所示。

表1 5种类型名词化

从表1可以看到,这五种类型的名词化分别将在一致式中体现过程、性质、环境和逻辑关系的动词、形容词、介词以及连词隐喻为名词。

1.3 摘要的特点

徐玉臣认为,摘要是一篇文章的高度概括形式,通过它读者能够了解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视角并决定是否有必要阅读整篇文章。[5]36-38因此摘要必须高度概括、客观描述一篇文章,不能有任何主观的评价或解释。从这两个解释中可以看出,摘要不仅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更能有效地表述作者的学术观点。

作为一种特殊语篇,摘要最突出的三个特点是简洁性、客观性和连贯性。首先,由于摘要是对一篇论文的高度概括并且字数有限,因此其表达必须足够简洁,即在有限的长度里向读者传达论文的主要内容。[6]671-718其次,学术论文的正式性与科学性决定了摘要中的语言必须客观,只陈述事实和数据而不是主观的观点。摘要的表达必须与科技语篇的特点保持一致。最后,由于摘要属于语篇层面,它必须保持连贯性,句子之间的衔接要紧密,从而体现逻辑联系。[7]28-31因此,一篇高质量的摘要必须符合简洁性、客观性和连贯性的要求。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选取

本研究所选取的语料是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里近5年(2012—2016)内的关于语言学研究的学术论文摘要,一共60篇。这60篇摘要涵盖了二语学习、课堂教学、应用语言学以及社会语言学话题。详见表2所示。

表2 样本详细信息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通过AntConc 3.2.1和CLAWS展开。利用软件的concord功能,可检索出所选取样本的所有名词现象,再用人工标注的方法进行筛选,最后确认名词化现象。当确认名词化现象后,再检索出具体的例句进行分析。

2.3 研究步骤

(1)选择适用的语料。研究者选取了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里近5年(2012—2016)内有关语言学研究的学术论文摘要共60篇。用WPS计算了60篇摘要的字数,总共9 791字。

(2)因为AntConc不能够直接检索出名词化现象,所以首先用CLAWS检索出所有名词,再用人工标注的方法删掉不属于名词化现象的例子。同时统计出名词化出现的总体次数,再按照韩礼德对名词化的分类分别计算每一类名词化出现的次数。

(3)在分析名词化的功能时,先检索出名词化的具体句子,再判断具体的名词化类型,最后分析它是否能够实现摘要的简洁性、客观性或连贯性。

3 结果与讨论

3.1 数据结果

通过对60篇摘要中出现的名词化现象的统计,笔者发现,有一些过程名词化以及性质名词化常被用来实现摘要的简洁性、客观性和连贯性,这两类名词化在摘要中具有压缩信息、增加简洁性、提高客观性的功能。

(1)实现摘要的简洁性。通过对所得数据的总结,发现摘要的作者经常使用一些描述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的名词化来压缩信息,从而缩短句子的长度。图1展示了出现次数最高的10种用来增加摘要简洁性的过程名词化。其中,implication和findings的次数最高,共使用70次以上,并且这两个过程名词化常连在一起用于摘要的最后一句来揭示研究发现。当摘要的作者描述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方法时,更偏向于使用名词化形式而不是动词。从图1可以看出,analysis、observation和assumption这种体现研究过程及方法的词出现次数也很高。[8]316-320如摘要的作者常用description 来陈述事实,而不用sb describe sth,通过这种方式,信息被压缩,句子也被缩短。

图1 常用的过程名词化

另外,性质名词化也常被用来压缩信息,实现摘要的简洁性。图2展示了最常使用的7种用来增加摘要简洁性的性质名词化。

图2 常用的性质名词化

除了使用过程名词化实现摘要的简洁性之外,性质名词化的使用也有助于压缩信息。如图2所示,出现次数最高的为anxiety,出现了20次,这个词常出现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具体研究教学方法对学生情绪的影响。当摘要的作者描述学生的情绪时,不会使用sb is anxious 这样的表达方式,他们经常使用名词短语the anxiety of来把两个句子连接在一起,从而把两句话压缩成一句话,缩短了摘要的长度。除此之外,当对研究做出评价时,accuracy、importance和complexity常与介词of搭配在一起使用。由此可以看出,摘要的作者更倾向于用形容词的名词形式来压缩信息,把小句打包为名词短语。

(2)实现摘要的客观性。名词化在摘要中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实现摘要的客观性,使语言表达变得客观,同时也符合学术写作的特点。[9]47-58除了增加摘要的简洁性之外,过程和性质名词化的使用也有助于实现摘要的客观性,详见图3和图4所示。

为避免使用主观的表达,摘要的作者总是将形容词转换为名词化形式来描述研究过程或是对研究进行评价。如图3所示,accuracy除了能够与介词搭配压缩信息之外,还能够传达客观的态度。因为用形容词的形式会传达一种主观的态度,如accurate results,用形容词修饰研究过程或结果反映了作者的主观判断,没有给读者留有评价的空间。相反地,如果用accuracy of results就会增加表达的不可商榷性,从而传达客观的态度。另外,当描述某人的能力时,也应尽量避免使用sb is able或sb is competent这样的表达。在摘要中相对应的名词化形式ability和competence的出现次数较高。通过这种方式,作者隐藏了个人观点,只展示研究过程,从而使表达变得更加客观。

除了性质名词化之外,过程名词化的使用也可以实现摘要的客观性。图4是一些出现次数较高的实现客观性的过程名词化。

图3 常用来实现摘要客观性的性质名词化

图4 常用来实现摘要客观性的过程名词化

图4展示了8种出现次数较高的过程名词化,其中discussion和comparison共出现了35次,这两个词经常用来描述研究方法。在语言学的实证研究中,摘要的作者要对结果进行讨论或对比,为了消除主观性而减少使用第一人称,例如,I discuss或We compare,这样的表达很少出现在摘要中。Discussion about或comparison between代替了相对应的动词形式,被用来增加表达的客观性。从图4中可以看出,前7种名词化形式都是通过给动词添加后缀从而将过程转换为实体,用在名词短语中,使原参与者匿名化,从而实现摘要的客观性。最后一个词比较特殊,design的名词形式和动词形式是一样的,但在摘要中,design以名词形式出现的次数较高,a design that经常出现在摘要的第一句,用来说明研究对象以及具体内容。由此可见,书写摘要的作者很少使用动词形式来描述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换句话说,他们使原参与者匿名化,只客观地展示与研究相关的内容,而研究者很少出现在语句中。

3.2 名词化在摘要中的功能

(1)实现摘要的简洁性。摘要是对整篇文章的高度概括,它的语言表达应该清楚简洁,在有限的内容中传达最重要的信息。而名词化是压缩信息,增加摘要简洁性最好的方法。[10]53-58实现摘要简洁性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增加词汇密度。通过名词化使原本用来表达过程的动词和用来表达性质的形容词都转换为名词,并通过名词化这种方式增加词汇密度,缩短句子长度。

例1:Overall,it seeks to navigate a route between a priori assumptions about linguistic deficiency in SLA on the one hand,and romantic celebration of difference in sociolinguistics on the other.

在例1中有13个词汇,2个小句,词汇密度为6.5。通过名词化使词汇密度得以增加,表达变得更简洁,语篇被高度压缩的同时,又涵盖了很大的信息量。

二是压缩信息。在这60篇摘要中,也常见用性质名词化来压缩信息,缩短句子长度。

例2:a.on the development of accuracy and speed in recognizing…

b.researchers often acknowledge the importance of linguistically rich interactions…

c.whether the designed or inferred difference in complexity…

d.the ability to adopt the other's point of view…

例2展示了小句是如何被打包成名词短语的,以及信息是如何通过性质名词化压缩的。如果摘要的作者试图用小句或复杂句表达同样的意思,语言就会变得过于啰嗦和复杂。如it is accurate,it is important 或 sb is able to等类似的表达是冗长的,相比之下,性质名词化能够缩短句子,把小句打包为名词短语,通过这种方式,句子虽变短但却涵盖了必要的信息。

三是通过级转移打包信息。除了上述两种方式以外,名词化还可以将信息打包为名词短语,为剩下的句子留有更多空间来添加新的信息。另外,通过级转移,能够用名词短语或小句替代复杂句,进一步简化句子结构,压缩语义和文本空间。因此,当表达同样的内容时,就简洁性而言,隐喻式的表达要优于一致式表达。通过这种方式,语言会变得更加清晰明了。

例3: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s findings for heritage language research.

在例3中,有两个名词化implications和findings,而其对应的一致式包含三个小句:we find something,the findings implicate something和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显而易见,一致式比较啰嗦。通过使用名词化,三个小句被降级为名词形式,使得句子被简化,信息被压缩,并且表达变得更加自然,易于理解。

例4:Overall,it seeks to navigate a route between a priori assumptions about linguistic deficiency in SLA on the one hand,and romantic celebrations of difference in sociolinguistics on the other.

例4句子较长,包含很多词汇。摘要的作者用assumptions,celebrations and 和difference来替代一些基本的小句,增加了词汇密度,将众多信息压缩为一句话。同样的,动词assume被转换为实体,被一个形容词所修饰,由此扩大了语义,使语言变得更加简练,句子不再冗长。

由此可见,使用名词化能让句子变得简练。通过级转移,使原本由一致式所表达的复杂结构被名词短语代替,进而表达同样的意思。摘要作者通过这种方式用最简短的表达传递出最重要的意思,从而为其他要点留有空间。

总而言之,摘要的特点就是用最简要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传递大量信息。名词化能够有效地增加词汇密度,提高摘要的简洁性。使用名词化有助于减少小句数量,在同样的空间传递更多信息。

(2)实现摘要的客观性。语言学论文摘要应该客观地陈述研究目的,尽量避免主观表达。通过使用名词化,使原动作中的参与者被删除,被弱化或隐藏为名词化的修饰词。同时,名词化通常是非限定性的,不受制于时态和语气的限定。因此,名词化具有抽象性,能够提高摘要的客观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通过性质名词化隐藏个人观点。通过对摘要的分析,笔者发现性质名词化常被用来提高摘要的客观性,例如accuracy 和difficulty。为了提高客观性,把个人观点转换为事实,摘要作者通常会避免使用形容词形式。

例5:a.Arabic L1 speakers are known to experience vowel blindness,commonly defined as a difficulty in the textual…

b.Instead,we introduce critical alternatives that offer creativepossibilities for educating teachers…

从例5的两个句子中可以看出,通过使用形容词的隐喻形式,摘要的作者隐藏了自己的评价,使陈述变为客观事实。通过这种方式,科学知识得以展示,并且使参与研究过程的人隐身其中。在例5中,possibility 等同于 it is possible for,在名词化的转换过程中,情态附加语被转换为客观实体,这种表达方式使读者很难质疑研究的可靠性。这些例子都说明了通过使用名词化,一个动态的表达被转换为一个实体,使表达不可商榷。同时性质名词化强调事物本身,消除原动作者的影响,增强事实性,弱化作者自己的理解。

二是通过过程名词化使原参与者匿名化。使用过程名词化是实现摘要客观性的第二个方式,尤其是那些用来描述研究过程或方法论的词,通过这种方式,句子中不涉及动作和动作者,使陈述变得更加客观。除此之外,当使用过程名词化时,作者不用考虑时态,他们只展示研究过程和结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语言变得更加客观。

例6:a.In an attempt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this relatively new trend in applied linguistics…

b.Through examination of one recently manufactured term for language learners…

c.Facto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questionnaire data from 204 university language educators reporting on their program assessment activities.

通过使参与者匿名化的方式,作者用类似的名词形式an attempt to,examination 和analysis来提高所陈述语句的客观性。原动作者的功能被弱化,只展示事实。句子的重心由参与研究的人转换为研究本身。另外,过程名词化不受时态和语气的限制,因此不仅可以在任意条件下进行描述,而且可以包含任何参与者。可以说,过程名词化实现了增强摘要客观性的功能。

总之,摘要的特点要求客观的表达。而过程名词化是增强所陈述语句客观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3)实现摘要的连贯性。基于韩礼德的理论,在英语中实现连贯性的方式有四种:指代、省略、词汇衔接和词汇连贯。名词化属于词汇连贯,它的连贯功能是通过主位-述位衔接来实现的。

一是通过名词化促进主位-述位衔接。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一个句子是由主位和述位组成的。主位是指一个信息的起点,通常表达已知信息,除此之外,句子的剩余部分为述位。述位是对主位的描述,用来转达新信息。通过将前句述位中体现过程的动词名词化,使之充当下句的主位,已成为实现语篇连贯的主要手段。胡壮麟提出了主位-述位衔接的三种基本模式[11]45-47:重复前句中的主位,即T1-T2;从前句述位中的某个内容发展为一个新的主位,即R1-T2;前句中的主位和述位的内容一起产生一个新的主位,即T1+R1-T2。

在这三种模式中,第二种模式最为常用。当人们欲使前句中含有动词的内容发展为一个新的主位时,在语法层面上,结构需要被压缩,这种情况下只有名词可以接受这种压缩。[12]11因此,动词被转换为名词,充当下一个句子的主位。也就是说,在第一个句子中充当述位的动词被转换为名词而充当下一个句子的新主位。表3列举出一些通过第二种模式实现主位-述位衔接,从而实现摘要连贯性的例子。

表3 促进主位-述位衔接实现摘要的连贯性

表3明确展示了转换过程,例如were later interviewed-from the interviews,充当第二个句子的新主位,通过这种方式,逻辑联系变得紧凑,实现了连贯。

例7:The study shows how the participants of Big Brother Finland,a reality TV show,whose main communication is in Finish,take up resources provided by English and use them when they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for learning.This intera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n…

例7中,interact是体现物质过程的动词,当它被转换为interaction时,进而充当了下句的新主位。名词化出现在第二个句子的句首,暗示着已讨论的信息,进一步解释了前句中的已知信息,同时介绍了新信息。

例8:The study also measured whether L2 listeners could notice unknown vocabulary in speech.Hence limited capability is revealed through this study…

例8说明了如何通过名词化实现连贯性的第二种情况。第一个句子中的情态动词could被转换为一个实体,通过这种方式,limited capability在第二个句子中充当了新的主位,从而使语篇变得连贯流利。名词化使两个句子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读者能够轻易地理解两句之间的逻辑联系。

二是通过前指照应连接句子。除了用名词化促进主位-述位衔接,名词化还能够通过前指照应连接句子,因为指代是实现语篇衔接的一个重要工具。前指照应属于指代的一种类型,即通过代词前指照应前文。在摘要中,作者往往也用这种方式实现语篇连贯。

例9:The comparison of learner and native speaker verb responses highlights crosslinguistic transfer effects,it also emphasizes the effects of language typology that impact verb semantics.

例9的第一句话中,comparison被转换为一个实体,代表研究过程或方法。在这里,摘要的作者用一个第三人称代词it来前指comparison。在这种情况中,通过前指照应使两句话紧紧联系在一起,指代词it明确体现了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使用前指照应来实现连贯性与用主位-述位衔接实现连贯性类似,在一些部分有所重叠。这个例子和胡壮麟提出的第一个模式相似,即T1-T2,因为comparison在第一个句子中充当主位,it在第二个句子中充当主位,它们指代的是同一种东西。

4 结 语

通过对摘要中具体小句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名词化在摘要中有很多功能,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实现摘要的简洁性、客观性和连贯性:第一,名词化是压缩信息和增加词汇密度最好的方式,并且能够通过级转移来打包小句,从而提高摘要的简洁性。第二,名词化消除了原动作者的影响,并且不受时态和语气的限制,使表达变得更加客观。第三,名词化通过隐藏个人观点和使原参与者匿名化的方式实现摘要的客观性。第四,名词化通过建立“主位-述位”衔接和通过前指照应前句的方式实现摘要的连贯性。总之,通过名词化的使用,句子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由此可见,在摘要中,名词化的大量使用能够使语言表达变得简洁、客观,使语篇变得更加连贯。本文对于名词化在摘要中的功能分析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考虑名词化是否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摘要的特点,以使分析更加客观。

[参 考 文 献]

[1] 鞠玉梅.体裁分析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J].外语教学,2004(2).

[2] 姚俊.英语论文摘要的语篇模式与作者介入——英语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10(4).

[3]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4]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5] 徐玉臣.学术英语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6] Corson D.The Learning and Use of Academic English Words[J].Language Learning,1997,47(4).

[7] 康勤,孙萍.基于语料库的科研论文英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外语教学,2012(5).

[8] Hartley J.Reading,Writing,Speaking and Listening:Perspectiv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J].Applied Linguistics,2007,28(2).

[9] Cumming A.Students’ writing from sources for academic purposes:A synthesis of recent research[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16(23).

[10] Lorés-Sanz R.ELF in the making? simplification and hybridity in abstract writing[J].Journal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2016.

[11]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12] 范文芳.名词化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J].外语研究,1999(1).

猜你喜欢

简洁性连贯性客观性
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实现“历史解释”多样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基于贪心嵌入的几何路由可扩展问题研究
追寻音乐本色,让活动趋向有效
锦州店铺以及街(路)命名的文化内涵与功能分析
网络语言的构成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高中生物教学的客观性评价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