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辽宁省水生动物疫情分析

2018-06-22李小进王丽韩德武

中国水产 2018年6期
关键词:锦鲤高峰鲤鱼

文/李小进 王丽 韩德武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重点海水养殖品种和重点淡水养殖品种的病害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和对虾白斑综合征是辽宁省主要水生动物疫病。针对这些病害,作者又从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及成效两方面介绍了近几年来辽宁省在水生动物病害方面取得的进步。为全面掌握辽宁省水生动物疫病的病原分布、流行趋势和疫情动态,提高水生动物疫情风险预警能力打下基础。

一、病害监测情况

2017年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全省14个市、41个县(市)、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工作,继续采用“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信息系统”逐级进行监测数据的填报与上报,全年共完成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9期,预报预警7期。

2017年,辽宁省共监测水产养殖种类29种(表1),监测面积27239.31公顷(表2),占全省养殖面积的3%;发病面积的278.92公顷,监测面积的10%。

表1 2017年监测种类表

表2 2017年监测面积表

2017年监测到各种水生动植物疾病27种(表3)。

表3 2017年监测病害表

从监测总体情况来看,辽宁省没有水产养殖疫情发生。

二、监测情况分析

2017年鱼类是辽宁省发病最多的种类,占85.21%,虾类占6.34%,贝类占0.7%,其他类占7.75%(图1)。这与养殖模式相关,鱼类是集约程度最高的养殖种类,所以病害也是最多的种类。贝类虽然是养殖面积最大的种类,但养殖模式是底播增殖,粗放养殖类型。

图1 2017年水产养殖发病种类图

监测发现,养殖品种随着季节的不同,有不同的发病高峰。辽宁省4月份进入养殖季节,因为越冬体质、水质变差,4月份是发病的高峰时间。随着适宜的水温和适宜的养殖投饵,以及预防用药,鱼体趋向健康方向发展,发病面积逐步减少。到6月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随着投饵的增多,水环境开始变差,水产养殖7月发病面积进入高峰,第二个小高峰在9月份,然后随着气温水温下降发病面积再次缩减到全年最低(图2)。

图2 2017年全省不同季节发病面积比

(一)重点海水养殖品种

辽宁省病害测报结果显示,2017年海水养殖品种大规模的病害没有发生过,但由于养殖环境的变化导致的应激反应,环境中的有害病原体侵染导致的细菌病、寄生虫病、病毒病,在养殖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图3 2017年海参不同季节发病面积比

海参发病面积高峰在6月(图3),此时正是海参夏眠时间,多年的老圈较新圈多,池塘养殖较底播增养殖多。有些池塘处理不当导致夏眠不顺利而发病。

1.大菱鲆

工厂化养殖中监测了大菱鲆的发病情况,没有明显的发病高峰(图4),主要原因是室内利用低温水养殖。据年度药敏监测分析,主要病原为弧菌。

图4 2017年大菱鲆不同季节发病面积比

(二)重点淡水养殖品种

淡水养殖品种大规模的病害没有发生过,出现过小规模疫病多次。监测结果显示,辽宁省淡水养殖疫病主要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疾病。

1.鲤鱼

鲤鱼为辽宁省最大宗的淡水养殖品种,占全省淡水鱼产量的40%。2017年发病高峰在4月(图5),主要疾病是鲤鱼浮肿病。这是近几年新传入辽宁省的新型疫病,死亡率达30%~80%,给辽宁省淡水鱼养殖带来较大损失。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摸清了发病的规律,在生产实践中采取了防控病毒性疾病的综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疾病得到控制,养殖中后期不再出现发病高峰。

图5 2017年鲤鱼不同季节发病面积比

2.草鱼

草鱼为辽宁省第二大淡水养殖品种,占全省淡水鱼产量的14%。2017年发病高峰在4月,7月~8月为第二个小高峰(图6),主要疾病是细菌性疾病,占63%,草鱼出血病仅占6%。草鱼由于价格高于鲤鱼,成本低于鲤鱼,成为养鱼户愿意养殖的品种。但草鱼比鲤鱼发病率更高,鱼病不好控制制约了养殖户的意愿。从图5和图6中也能看出,草鱼有第2个发病高峰,而鲤鱼控制得好就没有。

图6 2017年草鱼不同季节发病面积比

3.鲶鱼

鲶鱼为辽宁省淡水养殖品种中极具特色的品种,占全省淡水鱼产量的5%。养殖主要分布在辽阳市,占全省鲶鱼养殖产量的72%,亩产4000公斤~5000公斤。2017年发病高峰在9月,从4月养殖开始,发病面积逐月攀升(图7),鲶鱼虽然抗病力高,但极高密度的饲养,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和真菌性疾病均时有发生。而且随着鱼体的长大,密度的逐步增加,发病面积也随着增加。

图7 2017年鲶鱼不同季节发病面积比

4.重大疫病

2017年辽宁省确定沈阳、鞍山、本溪、丹东、营口、锦州、辽阳、盘锦和葫芦岛9个市、200个养殖场为国家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区。共承担5个批次、210个样品的采样送检任务。其中,鲤春病毒血症(SVC)30个,对虾白斑综合征(WSD)40个,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70个,锦鲤疱疹病毒病(KHVD)30个,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IHHN)40个。经检测,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13个,鲤春病毒血症1个,白斑综合症7个,共21个样品为阳性,阳性率占10 %。

从监测结果来看,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和对虾白斑综合征是辽宁省主要水生动物疫病,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符。鲤春病毒血症有1个阳性检出,但没有形成对生产有危害的流行病。对阳性检出养殖场采取了消毒、专项监测、隔离等措施。

三、主要进步

(一)初步摸清鲤鱼浮肿病的防控措施

2011年以来辽宁省池塘养殖鲤鱼和锦鲤大面积暴发“鳃坏死症”,近20万亩池塘受到影响,给辽宁省鲤鱼产业带来较大损失,发病症状与锦鲤疱疹病毒病相似,多次送检病鱼,未检出锦鲤疱疹病毒,病原未查明。2017年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同时检测了沈阳市、辽阳市的样品,平行检测锦鲤疱疹病毒和鲤鱼浮肿病毒,锦鲤疱疹病毒检测全部为阴性,鲤鱼浮肿病毒阳性检出率为60%。初步判断流行于辽宁省鲤主产区的“鳃坏死症”病原为鲤鱼浮肿病毒。

鲤鱼浮肿病在辽宁省从2011年开始暴发,经过几年的摸索,到2016年发病池塘及时采取防止应激刺激和增强免疫综合措施,已减低发病率至10%。发病前忌换水、调水和使用药物;发病时检测鳃,是否有鳃坏死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发病后只增氧、捞死鱼、投喂增强免疫剂,可降低死亡减少损失。

(二)虹鳟鱼疫病防控取得初步成效

2008年开始,辽宁省本溪市虹鳟鱼发生不明病因的传染性疫病,造成养殖场虹鳟鱼大量死亡,给虹鳟鱼养殖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养殖户从多时的400多户到目前仅剩下106户。目前没有可行的防控措施。对此,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与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本溪市渔业管理总站合作,研究制作防控虹鳟鱼疫病的疫苗,给本溪地区虹鳟鱼进行注射,连续3年进行了试验和跟踪。通过对2015年~2017年的免疫保护指数计算,组织油乳剂虹鳟疫苗对鱼种的保护率在71.88%~88.87%,对发眼卵的保护率在60.00%~88.12%,得到了试验养殖户的认可。

猜你喜欢

锦鲤高峰鲤鱼
读《鲤鱼跳龙门》有感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90后、00后行为观察大赏
鲤鱼旗装饰坠
有趣的锦鲤
石庆云
小编,来条“锦鲤”
鲤鱼跳龙门
努力攀登文艺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