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河南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趋势及思路

2018-06-22刘保仓张西瑞李红岗

中国水产 2018年6期
关键词:种养示范区稻田

文/刘保仓 张西瑞 李红岗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推进(农业)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渔民)增收,提高水稻和水产品品质种养结合的较好技术模式。作者分析了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特点、效益、发展目标,并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规模化经营等方面为该模式的发展提出保障措施,对推动农渔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利用生物间共生互利原理,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既做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又降低了化肥和农药用量,减少了面源污染,是推进(农业)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渔民)增收,提高水稻和水产品品质种养结合的较好技术模式,也是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绿色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2017年此项模式被列入中央1号文件,并列入全国渔业主推品种和技术模式名录。随着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河南省计划“渔业十三五”期间优先推广此模式,并结合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探索出的“百、千、万”工程要求,着力推广(稻虾、稻鳅、稻蟹、稻鳖、稻鱼等)共生、轮作等种养结合技术模式,为全省渔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和活力。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中央1号)为指导,以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增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为基础,致力打造优质稻鱼品牌,着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以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持力度为保障,构建和完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体系,努力探索出一条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二、基本特点

(一)坚持政府引导,龙头带动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参与”的模式,强化政府支持作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

可适度发展以小龙虾养殖为主,其它养殖品种为辅的种养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水源、水利设施完备的农田等资源,按《稻渔综合种养通则》要求通过田间工程改造实现稻鱼生态种养,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向规模基地化集中,加工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配套服务业向特色街区集中,形成全面推进、集约发展的产业化道路。

(三)注重示范引领,辐射带动

积极开展创建各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充分发挥创建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技创新为主,按照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集成稻渔综合种养先进适用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真正让农(渔)民得到实惠。

(四)坚持改革创新,科技支撑

强化现代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上实现创新,在培植和服务市场主体方式和方法上创新。加快农村科技人才培养,促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增长由粗放经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转变。

(五)坚持产业链整体发展

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创品牌、拓市场,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链条,在生态、优质、安全、高效上努力实现升级。加快发展水产品加工业,以加工业带动生态养殖业和第三产业,努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效益分析

稻渔共生互促,鱼虾吃掉田中害虫、幼卵及杂草,排泄物又肥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60%,减轻面源污染,构建出环境友好发展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每亩产优质稻谷约800斤,不同模式养殖约产小龙虾(鳅、鳖)100斤、或鲫鱼200斤、或蟹(鳝)60斤。经品牌打造,目前稻米价格均在10元以上,粮食产值大幅提升,产出的优质水产品,毎亩净效益达2000元左右,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稻渔综合种养达到一定规模后,通过推进贯通城乡生产、加工、流通、餐饮及休闲与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进一步深化稻渔综合种养精细化运作,有效促进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品牌效益

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近年来取得较好的效益。打造了河南特色的稻渔共作品牌,如原阳县生产大米品牌有“水牛稻”;“鳅米香”、“迪旺”,这些品牌产品在全国农产品博览会上进行展销,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目前,这些品牌产品已进入郑州市场,并入选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范县生产“稻鳅”大米,潢川县、正阳县生产的“稻虾”大米,都在河南粮食市场具有较好影响力和品牌效益。

(二)经济效益

稻田综合种养,每亩产水稻700公斤以上,攻关田可产水稻800公斤,收获水产品(泥鳅、小龙虾或中华绒螯蟹)40公斤左右。每公斤大米售价40元~80元,泥鳅、小龙虾或蟹每公斤售价60元,平均亩产值约7000元,每亩净利润2000元以上,是普通稻田的2倍~3倍。

(三)社会效益

粮食安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河南是产粮大省,素有“中国粮仓”之称,但种粮农民的收入并不高,单依靠国家的粮食补贴无法全面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应用稻田种养新技术后,“粮食不减产、效益翻二番”。水稻由单一的生态系统转变为稻、虾及蟹、鳅、鳖、鱼的复合生态系统,它们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不仅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提高了种粮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积极性,对于确保河南省基本粮田的稳定以及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生态效益

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对稻田来说,因水产养殖对象的残饵粪便增加了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增强了土壤肥力,同时还能摄食稻田里的昆虫和杂草嫩叶,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农药使用量减少40%,化肥使用量减少50%,从而减少环境的面源污染。

(五)品质效益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不同程度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从而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再通过品牌建设,不仅大幅增加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优质放心农产品的生产。

四、发展目标

在2017年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0.82万亩基础上,计划2018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42万亩,主要分布在10个省辖市和2个省直管县等20个试验示范点(区),发展渔用苗种繁育场3家,为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提供苗种支撑;建设3千亩以上规模的国家级示范区3个、500亩以上规模的省级示范区10个、300亩以上的市级示范区20个。通过示范区创建,实现稻渔综合种养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把示范区建成集研发、培训、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稻渔综合种养研发区,培养辐射带动附近农户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努力构筑产业优势突出、区域布局合理、产品特色凸显、生态环境优美、产业高度集聚、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服务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体系。

具体做到:一是制订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标准,引导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提高水产和水稻苗种选育水平,力争选育出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优良水产和水稻苗种。三是提供技术支撑,稻渔综合种养是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需要多种技术配套。目前河南地区的稻田综合种养属于粗放型,缺乏综合种养配套技术,主要有:种养茬口衔接关键技术,施肥技术,病虫草害防控关键技术,田间工程关键技术,捕捞技术等,这些需要省市县各级水产业务主管和技术推广部门负责示范培训。四是加强示范带动,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2017]农渔发第25号)文件精神,争取到十三五末河南省创建3家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和10家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通过示范效应有效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工作。五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稻渔综合种养绿色发展的意义和对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的价值,为河南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营造良好氛围,争取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道路。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支持

河南省农业厅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加快产业精准扶贫的意见》(豫农渔业〔2018〕1号)和河南省渔业“十三五”规划,专门对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进行了发展规划。河南所出台的文件和规划充分结合河南当地实际情况,把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具有指导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为促进全省稻渔综合种养提供了强大动力;为创建国家级、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奠定了基础。

(二)资金投入

河南省农业厅2017年度支持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资金600万元,2018年河南省财政专项资金计划用于稻渔综合种养资金1000万元。河南各级水产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加大稻田综合种养扶持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县委、政府的支持,把稻田综合种养列入县级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各方资源,重点用于扶持贫困农民进行稻渔综合种养基础设施改造,补贴苗种费用和开展技术培训。积极争取各级驻村帮扶单位和社会扶贫资金支持稻田综合种养工作,切实做优做实稻田综合种养工作。

(三)规模化经营

鼓励农户将承包经营土地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向稻渔综合种养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稻渔综合种养生产经营主体。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实现稻田水产品生产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配合有实力的水产品加工企业采取潜江“华山模式”、“盱眙模式”和“潢川模式”组织规模化生产经营。

(四)节庆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系列稻鱼工艺品,组织开展小龙虾、螃蟹、鱼等特色文化活动,适时筹划举办“潢川小龙虾节”、“原阳稻田摸鱼节”,在规模集中的县区建设小龙虾交易中心和互联网交易平台。加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建设一批集旅游、休闲、观光、餐饮于一体的稻渔文化展示中心、休闲特色农庄、村镇,搭建休闲观光旅游的平台。

(五)精准扶贫

精心组织实施稻渔产业精准扶贫,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为载体,创新扶贫体制机制,采取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办法,助推脱贫攻坚再上新台阶。

(六)扶持企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领扶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信贷优惠政策,扶持水产品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鼓励加工出口,扩大加工出口规模。

(七)打造技术专家队伍

遴选水产、种植、土肥等行业的技术专家,建立省级稻渔综合种养咨询机构和技术专家队伍,为种养户提供技术服务平台。同时,依托示范区(点),引导专家组成员深入生产一线,发现和解决稻渔综合种养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综合种养效率。

(八)打造产业联盟

适时成立稻渔综合种养创新联盟,推进示范区(点)间的联系协作,促进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新技术、新方法集成,加快推进新科技成果向先进生产力转化。打造河南省综合种养的品牌化联盟。

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将以创建国家级、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为平台和契机,推动农渔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切实发挥稻渔综合种养在促进绿色发展、农(渔)民增收、优质稻米生产等方面的作用。水产主管部门还要加强与当地扶贫工作组的协商衔接,明确分工,按要求做好年度国家级(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申报和实施工作,促进三产融合和产业扶贫;做好稻渔综合种养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相关服务工作,切实把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创建工作做优、做实、做好,努力为河南省农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绿色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种养示范区稻田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稻田摸鱼记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