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分解指标体系的高校互联网+大数据教育研究

2018-06-22

活力 2018年6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核心素养

(黑龙江省大庆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163319)

一、问题提出

“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伴随着我国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融合以及“互联网+大数据”在高校教育方面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21世纪高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对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分解指标体系的高校互联网+大数据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开始制定教育政策,成了开展此项教育实践的基础。美国、新加坡、芬兰、欧盟等世界教育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都十分重视这种结合 “互联网+”的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与培养方法的研究,从而优化各国高校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以及教育质量。

在国外,“互联网+大数据教育”已经成为国外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但大多数研究仍然集中在对大数据影响的理论探讨,具体理论的应用还不成熟,且实践方面涉及的实际应用案例较少,高校核心素养培养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更是不够完善。2012年,美国宣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以推进在大量而复杂的数据集合中获取知识和洞见的能力,以期将大数据研究和生产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美国联邦教育部拨款2500万美元用于教育数据挖掘和分析。同年,据调查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大学生(700万)受到了互联网+大数据课程的教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普遍提高。过去十年,美国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教育课程爆发性地增长了440%,高校通过该方式对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的显著性已深入人心。2012年,联合国同样发布了大数据政务白皮书《大数据促发展:挑战与机遇》,指出各国政府应利用极大丰富的数据资源,更好的响应社会和教育指标。在教育领域,美国独立研究机构Brookings?Institution报告中指出:“大数据使查探关于学生表现和学习途径的信息成为可能,无须依赖阶段测验表现,导师就能够分析学生懂什么、需要和欠缺的是什么,通过聚焦大数据的分析,教师可以用更微妙的方式研究学习状况,在未来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会具有极大的帮助。”由此可见,虽然大数据在国外出现较早也备受重视,但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仍不够深入。

在国内,2013年,教育技术领域便已掀起了基于大数据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相关研究的热潮,大数据教育的应用研究迅速发展起来,直接表现为研究论文数量和质量倍增。我国十分重视大数据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在这场大数据的浪潮中,高校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大数据时代的参与者,也是大数据发展的推动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要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同时,我国高校研究大数据的条件得天独厚,高校能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大量数据和信息资源,在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和研究工作中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推动自身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供给的主要渠道,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发挥大数据教育优势,将学生核心素养的指标和内涵要求系统的分解到高校中,并通过高校特有的途径和方法将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与内涵在高校的具体教育管理活动中分段实施培养,构建高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践操作体系,对于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学生核心素养科学有效的落实到高等教育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学生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

依据我国高等教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研究遴选建构形成具有 “互联网+大数据”教育特色的核心素养分解指标体系和实践操作体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开发包括日常表现性评定、大规模测评与调查、课堂观察工具等在内的多元化评价工具,并且实施探索性的评价,深入了解我国高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水平现状;采用科学测量方法,基于研究所得实证数据,为有代表性关键指标划定水平标准,从而形成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的交叉式培养,分解指标理论建立与教育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多方位人才塑造。具体的分解指标体系和实践体系如图1所示。

研究所构建的学生核心素养教育体系以学生终身学习和学生终身发展为根本目标,从而为大学生在学历教育中的继续深造以及继续教育中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学生的人性培养、人格塑造和人生完善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促进社会的良好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互联网+大数据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促使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和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通过前期对学生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研究,只有将“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体系进行无缝对接,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探索大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有效突破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瓶颈,提升教育技术发展水平。

研究从技术理论和实践探索两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本着充分利用和分析教育数据、科学合理构造评价指标的原则,形成学生核心素养量化点培养程度进行考核评价落地指标体系,以此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学校培养目标的标准和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如图2所示。

研究通过学习分析技术指导评价指标量化点的形成以及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实践探索数据的分析,构建了能够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学校核心素养培养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能够科学划分不同类别的学生和比例,树立学生典范并有效定位边缘学生,形成学校教育指导和环境引导相结合的有效教育手段和措施,从而真正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指标和内涵要求落实到高校的具体教育管理活动中,对建立高校核心素养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进而科学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1 学生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

图2 互联网+大数据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四、结语

该研究结合时代特点,将高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互联网+大数据教育相融合,对其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具体落实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探索,明确了高校互联网+大数据教育研究的思路与目标,对于培养高校学生拥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对高校核心素养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提供了实践依据,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研究意义。同时,能够较为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能够提供理论、方法方面的指导和依据,对于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重要的研究意义。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赵玉洁.大数据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探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0).

[3]辛涛,姜宇.全球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人民教育,2015(9).

[4]李子运.高校教师发展视阈下“互联网+”教育的六大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7,(1):45-49.

[5]余胜泉,王阿习.“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9.

[6]王博,魏顺平.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支持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6(4).

[7]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基础教育论坛,2016(9).

[8]张燕南,胡继岳.大数据的教育实践.教育研究与评论,2016.

[9]欧阳文敏,彭艳.“互联网+”时代创新学生管理初探.教育文化,2016(8).

[10]王兴伟,李婕,谭振华,等.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6(4):727-741.□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