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出入口施工对临近有轨电车道床沉降的影响分析
2018-06-22于宏福
邵 葳,彭 潭,于宏福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86)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城市的交通带来很大的负担,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的现象,地铁被各大城市所采用。然而,地铁的建设势必对周围既有建筑物造成影响[1-2]。研究地铁建设对周围建、构筑物的影响尤为重要,对工程事故的预防意义重大[3]。针对地铁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多学者已经进行了研究[4-5]。本文以浑南大道站C,D号出入口暗挖下穿既有有轨电车5号线为工程依托,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地铁车站出入口施工对临近有轨电车道床沉降的影响。
1 工程概况
本站位于长青南街与浑南大道交叉路口,为沈阳地铁9,10号线换乘车站,C,D号出入口暗挖段下穿有轨电车,暗挖部分为平底直墙拱结构,覆土厚度4.6~4.8 m,采用CRD法施工。出入口结构顶至有轨电车路基竖向净距约2.74 m,暗挖段结构主要位于粉细砂和圆砾层中。出入口与有轨电车平面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出入口平面图
出入口暗挖段结构由钢格栅+喷射混凝土的初期支护及模筑钢筋混凝土二衬组成。初期支护采用C25早强网喷混凝土,格栅间距0.5 m,二衬采用C40钢筋混凝土。超前支护采用大管棚+小导管加固方式,拟采用φ108大管棚超前支护,壁厚5 mm,L=29.2 m,环向间距200 mm,马头门处一次性打入;内排采用φ32小导管,管长2.5 m,环向间距200 mm,纵向步距0.5 m打设一环。
2 数值模型的建立
考虑隧道开挖时对四周的影响范围,计算模型纵向取30 m,隧道两侧分别取31 m(约5倍开挖宽度),隧道底部以下土层取18 m,隧道上方覆土厚度按实际埋深选取,模型单元总计24 240个。
模型底部施加竖向约束,模型4个侧面分别施加垂直侧面方向的水平位移约束。出入口从明挖段向车站方向施工,采用CRD法开挖,分步架设钢格栅及喷射初衬混凝土。为模拟电车运行对隧道开挖的影响,在有轨电车道床表面施加20 kPa均布荷载,见图2.
图2 有限元模型示意图
图3 监测点布置图
3 结果分析
3.1 沉降监测点
沿道床中线于隧道上方两侧各1倍开挖洞径范围布设监测点1~5,分析隧道施工的横向影响范围及程度;沿隧道轴线于轨道道床前、后各1倍洞径范围布设监测点6~9,分析隧道施工的纵向影响范围及程度。各测点间距约4.7 m,布设情况见图3.
3.2 有轨电车道床沉降分析
各监测点受隧道施工影响均产生沉降,沿暗挖通道顶部形成一条均匀的沉降槽,模型沉降云图见图4.
图4 有轨电车沉降云图
图5 监测点1~5沉降曲线
图6 监测点6~9沉降曲线
3.2.1 监测点沉降分析
各监测点沉降发展趋势基本相同,监测点2~4基本位于隧道正上方,沉降量为4.82~5.68 mm。整体上看,隧道左右各10 m范围内的有轨电车道床受施工影响产生的沉降较为明显,道床沉差异沉降约为0.036%Lt(Lt为沿线路方向两监测点间距)。监测点沉降曲线如图5和图6所示。
3.2.2 有轨电车道床沉降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出入口暗挖施工会引起有轨电车道床产生少量的沉降变形,从而对有轨电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道床最终沉降曲线见图7.
按照有轨电车产权单位下发的相关要求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911—2013的规定,既有电车轨道沉降控制值按10 mm控制,道床差异沉降按0.04%Lt控制(Lt为沿线路方向两监测点间距)。出入口暗挖隧道下穿有轨电车道床施工引起道床最大沉降为5.68 mm,最大差异沉降0.036%Lt,满足沉降及差异沉降控制要求。
图7 有轨电车道床最终沉降曲线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建立三维地层-结构模型,对沈阳地铁9号线浑南大道站C,D号出入口暗挖下穿既有有轨电车道床进行计算分析,对道床沉降量及沉降规律进行预测及评估,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1]韩健勇,赵文,关永平,等.地铁车站洞桩法开挖变形规律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15,32(4):623-629.
[2]晏莉.盾构法双管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预测及特征分析[J].隧道建设,2015,35(5):419-427.
[3]胡学兵,乔玉英.埋深和跨度对隧道结构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公路隧道,2005(2):5-9.
[4]马险峰,王俊淞,李削云,等.盾构隧道引起地层损失和地表沉降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34(5):942-947.
[5]毛峰.黄土隧道深浅埋分界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