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的“超级连接”
——山东省文物局系列宣传之八
2018-06-22郭蓓蓓
文/郭蓓蓓
在超级互联的世界里,社会交流沟通变得日渐便捷、多元和融合,博物馆作为保护传承人类文明的殿堂和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也必然融入这一潮流。
自国际博物馆日设立以来,世界各地博物馆都会在5月18日这一天举办庆祝活动。国际博物馆协会将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定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这一主题的涵义是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公众来到博物馆。
5月18日,为庆祝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山东省文物局在山东博物馆举办“国际博物馆日”山东主场活动。国家博物馆与山东省文物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第四届“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授牌、第二批“山东省文物修复师”聘任以及精品展览、公益文物鉴定、孔子学堂等备受公众关注的热点活动,让山东博物馆也成为“创新未来、连接你我”的新平台。
○“湿地精灵——山东鸟类标本展” 是原环保部科研项目“生物多样性示范观测”的子课题阶段性成果展示。图/何延海“Wetland Elves – Shandong Bird Specimen Exhibition” is an exhibition of staged achievements in the subproject of the origin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 “Biodiversity Demonstration and Observ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第四届“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获奖单位授牌。图/何延海The award-winning units of the fourth "Shandong Ten Excellent Museum Exhibitions"
展览:博物馆和观众的直接连接
“超级连接(Hyperconnectivity)”一词首次出现于2001年,主要是描述当今社会渠道多样、体验更新的沟通方式。谈到沟通,展览无疑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建立与观众联系的最直接手段。
一直以来,山东省文物局把提升展览展示水平,作为推进博物馆事业发展,推动博物馆走向大千世界、走近人民群众的重要抓手,先后举办了四届“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评选,充分调动了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的积极性,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省推出了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精品展览,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在山东主场活动上,揭晓了第四届(2016-2017年度)“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评选结果。其中,山东博物馆“御窑·皇家——明代官窑瓷器展”等十项陈列展览获“精品奖”,济南市章丘区博物馆“车马威仪——危山汉墓文物展”等十个陈列展览获“优秀奖”。
“与往届相比,本届‘十大精品陈列展览’评选反映了山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的持续提升,评选覆盖面更广,展览类型更加多样,展览的时代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更加凸显。”据山东省博物馆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14个地市及山东博物馆共推荐上报25个参评展览项目,其中文物部门所属博物馆为主体,申报展览20个,行业博物馆申报3个、非国有博物馆申报2个。
文物修复:历史与今天的跨越连接
在主场活动中,一批特殊身份的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用朴实的话语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他们就是“山东省文物修复师”。
山东是文物资源大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山东省登录文物居全国第三位。数量众多的馆藏文物同时也带来了巨量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任务。“文物保护修复师”就是一群肩负这一艰巨任务的人,他们通过日复一日默默无闻的辛勤工作,把文物从尘封的历史中挖掘出来,保护好、修复好,让文物以近乎完美的姿态重新出现在公众的面前,建立起了历史与今天的连接。
2017年3月,山东省文物保护委员会、山东省文物局聘请全国文物保护领域的10位顶尖专家为“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咨询专家”,同时聘任51名省内一线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技术人员为“山东省文物修复师”,这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都是首次。第一批修复师聘任后,在山东省文物局和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的统一调度下,全省组织实施了一批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山东省文物修复师”成为了这些项目实施的骨干力量。
今年,经严格审核筛选,最终确定第二批“山东省文物修复师”122人,专业涉及陶瓷器、玉石器、青铜器、书法绘画、古建等13个类别。“省文物局已着手建立文物修复师评价和管理机制,最终将实现修复师工作档案和工作记录的信息化管理,确保文物修复人才引得来、管得住、用得好。”山东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位修复师都有自己的职业身份认证“二维码”,扫一下就可以查询其职业和身份认证、曾经的工作和科研成果记录等等。
交流合作:馆际之间的协同连接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东省文物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主场活动中,掀起了不小的高潮。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成军与山东省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晓波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辛树人上台见证。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收藏和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最高殿堂,在博物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工作积淀和先进的经验做法,是山东省博物馆工作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山东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尝试,博物馆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打破边界,建立连接”是时代的需要。根据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山东省文物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建立健全双方在陈列展览、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文创产品研发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机制,共同构建高层次、大视野、全方位的合作平台,全面助推山东省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再上新台阶。
同时,依托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流平台,山东省也将集中打造“泱泱齐风”等一批传承齐鲁传统文化、体现齐鲁文化特色的精品展览,向全国推介。跨地域跨时空的连接,让这世界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华夏文明的繁衍就在其中生生不息,而山东的文化也将搭载新的平台,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产生更多的连接。
公众活动:博物馆与公众的互动连接
在主场活动的“湿地精灵——山东鸟类标本展”上,济南市民左军政和家人一起前来看展览,他不时地向他的小孙子介绍看到的各种鸟类。“市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太少,很多珍稀鸟类在现实生活中难得一见,教育孩子保护鸟类更是‘口说无凭’。”左军政说,通过展览,他对山东分布的湿地、鸟类有了一定了解。
“通过实景复原场景方式表现鸟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让市民不到湿地也能了解湿地鸟类的状态。”鸟类专题展览策展人张月侠表示,300件珍稀鸟类标本,重点体现了人与湿地、人与鸟类的人文关系,让市民在欣赏“湿地精灵”的同时,增进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山东省文物局精心组织的公益性文物鉴定活动,邀请了省内知名文物鉴定专家为广大市民免费鉴定文物藏品。图/何延海At the Non-profit Identific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organized by the Shandong Province Bureau of Cultural Relics, renowned cultural relic experts of Shandong were invited to appraise cultural relics and antiques for the public free of charge.
○“取法与变法——清人临书展”共选取山东博物馆藏的清人临书作品共计90余件(套),时间涵盖了清代二百六十余年的历史。图/何延海At the “Imitation and Reform – Exhibition of Calligraphy by People of the Qing Dynasty”,a total of more than 90 calligraphy works by the people of the Qing Dynasty collected in the Shandong Museum have been selected. It covers over 260 years of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
“我们用超级连接的形式将各部门各方面的文物和公众连结起来,让文物与公众产生共鸣。”山东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博物馆常设的“孔子学堂”就是一个具有山东特色的互动场所。
在主场活动中,山东博物馆还精心准备了“孔子学堂:《论语》中的文物——觚”互动环节,从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孔子曾感慨的“觚不觚,觚哉!觚哉!”开始,带观众在展厅中近距离观察觚的演变,体会觚与礼乐文化的关系,感受礼仪之邦的传统文化。
主场活动之外,各市文物部门也都组织辖区内的博物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博物馆日期间,全省共举办专题展览100余个;组织观众参与、体验活动40余项;开展社会公益讲座30余场;济南、青岛、泰安等多地邀请文物专家开展公益鉴定;另有150余家博物馆带着展板、文物复制品、宣传手册等走进社区、乡村、学校、企业和军营,为全省广大群众奉上的是一场丰盛的文化艺术大餐。
○观众在“孔子学堂:《论语》中的文物——觚”活动中,体会觚与礼乐文化的关系,感受礼仪之邦的传统文化。图/山东博物馆提供In the “Confucius Classroom: Cultural Relics in the Analects – Gu”, the viewers ha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Gu (drinking vessel) and politeness & music culture, and experience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state ceremonies.
○在山东鸟类标本展一角,孩子们手绘出心中的“湿地精灵”。图/山东博物馆提供At a corner of the Shandong Bird Specimen Exhibition, the children drew the “Wetland Elves” in their minds.
编辑/栾小惠
In the world of super interconnectivity,social communica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complicated, diversif i ed and integrated. Museums, as places for protecting and inheriting the human civilization and bridges linking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will certainly integrate into the tide.
Since the incep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ICOM) holds a celebration activity on May 18 every year. This year,ICOM determined the theme of the“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as“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 Shan Jixiang, Director of the Palace Museum,said, “The theme means allowing museums to be a bond linking the public and diversified cultures, and using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attract more visitors to museums.”
On May 18, to celebrate the 42nd“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the Shandong Province Bureau of Cultural Relics held the Shandong Activity of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at the Shandong Museum. The Award Ceremony, the Exhibition of Fine Works, the Non-profit Identific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the Confucius Classroom, as well as other red-hot activities that enjoy popularity among the masses enabled the Shandong Museum to be a new platform of“Innovative Future, Connecting You and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