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钟连盛一生只做一件事

2018-06-21郭嘉

时尚北京 2018年5期
关键词:国礼景泰蓝斗拱

郭嘉

从15岁一个不知景泰蓝为何物的少年,到成为北京市珐琅厂的总经理兼总工艺师,并带领全厂技师完成一项又一项重要的景泰蓝作品。工作中,他务实、严谨、任劳任怨;生活中,他安静、儒雅、为人谦和。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特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钟连盛。而他与景泰蓝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景泰桥向南,在景泰路和安乐林路的交叉路口西南角,有一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大院,院里坐落着一座有些陈旧的6层大楼。如果不是楼前的两尊景泰蓝墩狮,很难想象这里是被称为“中国景泰蓝第一家”的北京市珐琅厂。

走进楼里,恍然有一种重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有老厂的感觉。二楼有几个不大的“生产车间”,工人们都在各自忙着手里的活,一切似乎都很平常。只不过不同于其他厂房里的机器轰鸣,这里的安静程度甚至能听得到彼此的呼吸声。

不过你可不要小瞧了这里,无数国礼珍品都诞生于此。比如,2017年1月份,赠送给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国礼景泰蓝“盛世欢歌”大瓶;同年1月份赠送给世界经济论坛国礼景泰蓝“四面方尊”;还有2014年北京“APEC”峰会,送给各国首脑的国礼景泰蓝“四海升平”赏瓶,等等。而这些珍品的缔造者就是北京珐琅厂的总经理兼总工艺师钟连盛和全厂的技师们。

提起钟连盛,在行业内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特级工美大师、国家级非遗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北京市十大能工巧匠。无数荣誉加身,拿奖拿到手软。不过对于自己获得的这些奖项,钟连盛却很少提及,他觉得这些不过是鞭策自己在景泰蓝技艺上能够做得更好,

作为公司领导,他从不摆架子,为人谦和,温文尔雅。无论在车间,还是在楼道,遇到同事,他总是主动打招呼。而他的办公室也是极为简朴,除了一张办公桌、几把椅子,就是一个装满书籍的书柜。最惹眼的要数铺在桌上和地上的无数张大幅景泰蓝设计图纸了。看设计图,再和相关人员一起讨论,反复数次直到满意。这也成了他平时工作的常态。

“因为喜欢景泰蓝这项手工技艺,即使付出再多的辛苦,我也乐在其中。”

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钟连盛,谈起少年往事,总是会感叹自己与景泰蓝的结缘。“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画画,15岁初中毕业,我希望能在美术方面继续深造,那时正好赶上珐琅厂创办的技校在招学徒,所以综合各个方面的考量之后,我决定去那里。这样既能学习绘画,完成梦想;又能学到一门手艺,容易就业。”

三年的学习时光,钟连盛废寝忘食,他尽可能把老师教的知识都牢记于心。技校毕业后,钟连盛被分配到了珐琅厂因为还不能独当一面,所以他一面工作一面虚心跟师傅们学习请教。在车间,他从最脏最累的手工环节干起,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就这样,钟连盛一头扎进了这个他以后为之奋斗四十年的手艺行当。

熟悉景泰蓝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纯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工序繁复至极。从设计造型到制胎、掐丝、点蓝,再到烧制、磨光需要几十道工序。其中,掐丝是整个景泰蓝工艺中最“魔幻”的一道。因为一般人很难想象这么复杂多变的图案,是用专用的镊子将铜丝掰出花样,再一点点粘上去的。最小的图案不过是毫厘之间,但制作者却要花几个小时的工夫。

采访时,钟连盛坦言刚工作那会自己没少受“掐丝”的苦。“因为有的花瓣最前方是略微嵌进去的,或是凸出的,弧度非常小,小到只能用指甲尖使劲顶进去。为了学会这招,我常一手拿镊子,一手用指甲反复练。最后,大拇指都被挤出血了。因为我们实习生用的是铁镊子易变形,所以那时我特别渴望得到一把钢镊子。”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做出了让掐丝师傅满意的图案,师傅奖励了他一把钢镊子,这让他高兴不已。

如今,在回忆起四十年来走过的点点滴滴。钟连盛说如果不是太喜爱这一行,估计自己不会—直坚持到现在。

“我时刻牢记恩师钱美华大师的谆谆教导。虽然她已经不在了但她的精神却影响着珐琅厂一代又—代的人。”

其实除了喜爱之外,钟连盛说还因为自己的恩师钱美华。这位8年前已经去世的老人不仅是特级工美大师,也是解放后我国第一代景泰蓝设计大师。而她的名字也是在公司里经常被人们提及的。

上世纪50年代初钱美华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深造,师从梁思成、林徽因,主研工艺美术,曾经为抢救濒于灭绝的景泰蓝做了很多工作。1958年,北京珐琅厂初建,她就自己要求分配到这里工作。从20多岁到83岁去世,钱美华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景泰蓝。

珐琅厂的人们对钱美华大师都怀着一种深深的敬意,虽然她已经去世多年,但她对景泰蓝工艺毕生的热爱,那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却深深影响着珐琅厂一代又一代人,她在这里是—种信仰般的存在。也许正是这种精神力量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珐琅厂特殊的艺术氛围。

钟连盛说:“其实不仅仅是钱美华大师,珐琅厂的很多设计师和高级技師都在这里一干几十年。从青春年华,到鬓边华发,还舍不得离开,也许这就是景泰蓝的魅力。”而至今还让钟连盛难忘的就是在钱美华大师去世的前一年,他和恩师联袂完成了她毕生的一个心愿,做出了大型景泰蓝艺术品铜胎掐丝珐琅《和平尊》。“这是钱美华大师设计了多年的一个草图,融进了她毕生的艺术精华,我能帮助老师完成她的收官之作,觉得特别荣幸。”而这件作品作为国礼在前不久由习主席代表中国赠送给了外国元首。

“景泰蓝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物品,它可以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正印证了那八个字‘紧跟时代,贴近生活。”

从艺生涯40载,钟连盛见证了景泰蓝行业的兴衰起伏。对此,他深有感触。所以如何让传统手工艺服务于时代和百姓生活,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是他—直苦苦思索的问题。同时作为国家级非遗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他也在力求让更多的人知道景泰蓝这项纯手工技艺。

谈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珐琅厂的辉煌,钟连盛说:“那时候,传统手工艺品很受国际市场的欢迎。1978年秋季广交会上,一套景泰蓝《绣墩亭桌》能换回6辆小轿车,当时,一下就签订了10套出口合同。”从建厂到上世纪80年代,珐琅厂生产制作的景泰蓝几乎全部出口,销往世界一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最多的时候一年出口额高达1000多万美元,是北京市整个工美行业首屈一指的“换汇大户”。

可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多种原因,出口锐减,景泰蓝行业由盛转衰,陷入了生存危机。而最终解救了景泰蓝行业和珐琅厂的是八个字:“紧跟时代,贴近生活”。

让人欣慰的是,如今的珐琅厂早已恢复了往日生机。而那些曾经被老师傅们“留一手”的技艺也对外开放。钟连盛说现在厂里建起了景泰蓝博物馆、珍品馆,如果你喜欢景泰蓝的摆件也可以来这里购买。不仅如此,只要对景泰蓝感兴趣就可以随时来珐琅厂参观。一年365天,除了除夕和年初一,其他时间都可以来到这里。不仅有专人讲解,还能亲身体验景泰蓝的掐丝、点蓝技艺。

“景泰蓝早已脱离了宫廷摆件的束缚,正在被我们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说起如今的景泰蓝,它早已经不是人们印象中传统纹样的瓶瓶罐罐,而是被应用在了各个领域。比如中南海会议厅、机场专机楼、高档会所、别墅、百姓家居等等的装潢装饰中景泰蓝工艺展示出惊人的潜质。藻井、顶饰、门套、窗套、拉手、走廊腰线……随处可见景泰蓝的影子,在射灯灯光的映衬下,显得那样华贵优雅,别具洞天,在应用领域呈现出无可替代的优势。很多人惊叹:景泰蓝还可以用在这里!

而在制作过的众多景泰蓝装饰中,钟连盛说最让他们引以为豪的则是2014年完成的北京APEC会议雁栖湖国际会都主会场集贤厅室内装饰工程了。“集贤厅四周设置了18根圆木大柱,18根圆木大柱上方,史无前例地设置了18个大型景泰蓝斗拱,在集贤厅的顶部、藻井周围是由48个景泰蓝小斗拱组成,整个大厅还安裝了324根景泰蓝壁饰。这是景泰蓝首次这样大面积用于建筑装饰,对景泰蓝工艺提出了非常大的技术挑战。”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斗拱终于完成了从传统的木制到景泰蓝的“飞跃”。从外表看过去,大家只能看到斗拱景泰蓝美轮美奂的图案,其实斗拱里面还包含了“钢骨架”这颗“坚强的心”。

“在我看来,保护景泰蓝,保护非遗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责任的。”

身为景泰蓝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钟连盛说:“传承是非遗的生命,要让我们民族的非遗瑰宝走出‘深闺,融入北京的城市性格。”在钟连盛看来,非遗的传承与创新还有太多的事要做,他的心愿是:与传承人们一起,在景泰蓝技艺的发展史上留下时代的痕迹。

民众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主人。“要让当代人了解、珍视、爱惜、喜欢我们自己的非遗文化,他们才会与我们一起做传承人,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并延续我们的文脉。”

猜你喜欢

国礼景泰蓝斗拱
La eterna belleza del cloisonné chino
说不完的斗拱
孔家钧窑 国礼精品钧瓷作品
民居趣读
韩国 来自朝鲜的“国礼”
何谓景泰蓝?
新媒介下蜀绣“关系传播”探析——以蜀绣作为国礼承载关系为例
对以古籍为国礼的一些小小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