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老兵!
2018-06-21陈天开
陈天开
两年前,我来到他们中间:一群有着几十年从军经历的老兵,如今的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员。同他们相处的日子里,我常常被老兵们的精神所感动,心灵被他们的崇高品质所净化,情感被他们的赤诚之心所燃烧……
一
2016年4月,我第一次参加研究会宣讲团会议。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老兵们虽是两鬓斑白,却个个精神矍铄。那一年,G20峰会将在杭州召开,全市上下都在为服务保障这次国际盛会而辛勤努力着。老兵们如同听到当年的集结号一样,以“弘扬铁军精神,助力G20峰会”的饱满激情,自觉地汇入到这股洪流中来。研究会宣讲团更是一马当先,收集资料,编写讲稿,到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宣传G20杭州峰会的重大意义,诠释护航G20杭州峰会的神圣使命……老兵们都是自己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电动车,赶去宣讲的。他们不拿一分讲课报酬,也不吃听讲单位一顿饭。这是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立之初就定下的一条“铁规”——宣讲团成员外出讲课“不收取报酬,不受请吃饭,不用车接送”。听到这些,从心中涌起无限的敬意。是啊,他们就像当年的新四军战士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用血与肉坚守着阵地那样,如今这群可爱的老兵在受拜金主义严重侵蚀的社会环境中,依然以精与魂守护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从会议材料中,我注意到宣讲团2015年的讲课统计数据,每位成员讲课都在10次以上,而在“张道修”的名字下竟有38次之多。散会后,我询问旁人,他们指着一位面容慈祥,身材魁梧,衣着朴素的老人说:“这就是张老,已是89岁高龄了啊。”
那天以后,我不断听到大家以赞扬的口吻说起张老,了解到张老的许多事情。1951年,张老参加了全军英模大会。1959年,张老主动请缨赴西藏参加平叛战斗。这一去,就是扎根雪域高原17年。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组织上调张老回内地,先后在部队医院和地方医院做领导工作。80年代中期,张老离休了。他又像当年战士出征一样,走上新的奉献之路。
张老是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立之初的第一批会员,并主动担任研究会宣讲团的任务。张老把自己的战斗经历编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又讲得声情并茂,非常受青少年的欢迎和喜爱。他10年间共宣讲200多场,听众达15000多人次。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张老作为一名年近9旬的抗战老兵,更感使命在肩,以只争朝夕的忘我精神,宣讲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让后人牢记中华民族这段悲壮历史。半年中张老就讲了20多场……
2016年6月,浙江省文明办、省直机关党工委、共青团浙江省委和“浙江之声”等授予张老“最美浙江人”“我们身边的雷锋”等称号。然而谁能想到,此刻的张老已是重病缠身,可他依然在G20杭州峰会筹办期间,积极参加社区的治安巡逻和轮流站岗。他一直“隐瞒”着自己的病情,生怕麻烦了研究会的领导和同事……当研究会工作人员费尽周折找到“失联”多日的张老时,他已动完大手术,躺在医院重症监护室。
2017年8月,张老不幸病逝。很多人怀念他,有的写文章追思他的事迹和品质。市新四军研究会开展了学习张老的专题活动,赞扬张老“战争年代是英雄,建设年代是模范,离休之后是榜样”。
二
在杭州市新四军研究会会员中,年龄在80岁以上的有320多人,超过90高龄的也有100多人。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有着出生入死的革命经历,或是在枪林弹雨中浴血杀敌,或是在险恶环境里隐蔽斗争。同这些革命老前辈接触,你能明显感受到他们对党的赤胆忠心,对领袖的炽热情怀。
我到新四军研究会不久,就看到这样几本书:《学习毛泽东成语典故名言》,是将毛泽东著作中有关成语典故及名言部分,对照辞书和文献资料修订整理而成的;《学习毛泽东读书》,是将毛泽东著作中有关读书部分文稿整理而成的。这两本书都印于2013年12月26日。《学习建国以来毛泽东著作》1至4册,是将毛泽东从1949年10月1日至1954年底的文章、指示、批示、批注、讲话稿、书信、电报、诗词、题词等累计2467篇汇编而成的,印于2016年7月1日。
这些书的编印者李元春,是一位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初,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参军,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也是市新四军研究会的第一批会员。李老说过,他酷爱读书,尤其喜读毛泽东的书和毛泽东喜读的书。1949年6月黄岩县县青联向他们传达周恩来同志《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周恩来号召全国青年学习毛泽东。这个报告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学习毛泽东,就是学习他的读书精神”。当年《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著作出版,他都以最快的速度买来阅读。1953年3月,他是带着《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卷入朝参战的。转业到地方,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读书;退休后,他与书为伴,读得最多的,依然是毛泽东的书。
迈入80高龄之后,李老开始梳理其60多年学习毛泽东著作的成果,倾其极大的心血和精力来编辑上述这些书,并从自己并不高的养老金中拿出约10万元支付了印刷费。李老每次都印刷数以千册,送到市新四军研究会来,分送每位会员阅读,让大家分享学习收获。捧着这些油墨飘香的书,你分明能感受到一位老兵,一位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对党,对领袖的浓浓深情。
三
在新四军研究会,我经常听到大家以尊敬的口吻提起一个老兵的名字——姚力。这位出生于1918年的百岁老人,是一位传奇人物,革命生涯中有幸跟随过两位伟人。从抗日战争的黄桥战役、新四军抗日的最后一战高邮战役,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浙江,姚力一直在常胜将军粟裕的领导下工作,担任团级和师级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姚力就写过《试谈粟裕对浙江解放的重大贡献》一文,充分表达对粟裕将军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的敬仰之情。
新中国成立初,姚力任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局长、副市长。1952年,姚力奉调到北京中南海,任政務院警卫处处长、周总理办公室综合组组长。“文革”期间,任职于国务院科教组。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姚力先后工作了近10年,直到周总理生命的最后一刻,并为周总理守灵。
2018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在3月2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金冲及的文章《周恩来:一个光荣而不朽的名字》。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万隆会议先遣组组长姚力曾说:在万隆的七八天内,周恩来同志每天睡觉的时间大体只有3小时。这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后来,周恩来同志的机要秘书郭英会讲的情况,和姚力所说的完全相同。”读着它,你分明感受到周总理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也能加深了解姚力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离休后欣然担任杭州市新四军研究会顾问,用他娴熟的领导艺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悉心指导着新四军研究会。在纪念建军90周年暨新四军成立80周年的日子里,杭州市新四军研究会赴江苏、山东红色教育基地考察学习。在黄桥战役纪念馆里,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年黄桥战役的新四军指挥员照片中,就有姚力老人。当年的他英姿勃发,已是一名团级干部。当我们把姚老近况告诉纪念馆工作人员时,他们十分高兴,因为在这组照片中姚老是唯一健在的一位了。之后就马上赶到杭州来,为姚老进行音视频实录,为纪念馆补充史料;渡江战役纪念馆也派专人来杭州为姚老拍摄录像;《铁军》杂志社的记者也专程来采访姚老。
两年来,一位位鲜活的人物,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我的眼前展现出老兵们绚丽的人生画卷,更在我的心中塑立起老兵们不朽的精神丰碑。老兵们虽然会离我们远去,但老兵的精神将永存。这种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不竭动力。面对老兵们,我始终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两年来积累的敬仰之情已如江水奔腾,倾诉出最强烈的心声:“致敬,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