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民族”的男人为何缺乏“男子气”
2018-06-21陶岱
陶岱
无论是在互联网文化中,还是在好莱坞电影里,俄罗斯男人的“战斗力”毋庸置疑,但实际上,在俄罗斯,人们普遍认为俄国男人毫无男子气概。
从颇具男子气概到如今油腻男的演变史,俄国男人到底经历了什么?这还得从俄国的历史政治背景说起。
俄国男人毫无男子气概
很遗憾,俄国壮汉只能在好莱坞电影里扮演冷面猛男,而在苏联人自己的电影里,男性往往是需要女性照顾的对象。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这样的看法在俄国极为流行。在苏联后期的文藝作品和社会舆论中,人们普遍认为俄国男人毫无男子气概。
传统俄罗斯文化中,人们推崇的是有贵族风度的绅士,他们让女士感受到尊重,且随时准备捍卫女士和自己的荣誉,哪怕为此失去生命。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女性,仍旧对自己的丈夫抱有这样的预期。但现实却让她们无比痛苦,因为她们面对的往往不是高贵的勇士,而多半是整天醉酒的邋遢男人。
1979年,苏联酒的消费量达到了每年人均15.2升,而卖酒的收入甚至一度超过苏联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酒精是被男性所消费。严重的酗酒,导致苏联男性的寿命要远远低于女性,平均年龄比女性少了近十岁。由此引发的种种健康问题,导致多数男性不得不生活在女性的照顾下。
苏联男人并非不想有个男人样,但他们意识里的“男子汉”特征,除了空想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为国献身,就只剩莽撞和粗鲁,并不讨女士们的喜欢。
由于指望不上男人,多数俄国女性只得和男性一样外出挣钱。下班后,她们还要在商店为了买面包排长队。对苏联女性来说,甚至孩子都能成为更好的帮手,起码他们还能帮着排队。而男人很少愿意参与其中,因为害怕会损害他们珍视的“男子气”。
在女士们的眼里,他们完全不像勇士,倒更像是如今网络上说的“直男癌”和“油腻男”。是什么让战斗民族的男人成了这个样子呢?许多批评都把矛头指向了苏联体制。
俄国男人怎么了
俄国男性缺乏“男子气概”的祸根,早在二战时期就被埋下。
在二战中,有接近2700万苏联人丧生,其中2000万左右都是男性,直接导致战后25岁到34岁的苏联男女性别比从0.96降到0.61。苏联社会的男女关系,就此发生逆转。
首先,为了刺激人口,苏联政府想尽办法鼓励生育,就算为传统道德所不容的婚外情私生子也不要紧。这一法律,直接导致苏联社会涌现大量非婚生子的单亲家庭。
传统俄国文化中,男子汉的标志就是以一人的收入支撑起整个家庭,女性则负责照料家务。但苏联的现实是:养活家庭的是政府和女性,男人们对家庭毫无责任感,甚至要靠女人养活。而在单亲家庭里,父亲的角色往往是缺失的。不少苏联教育学家认为,苏联男性问题的另一大原因就是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欠缺正常的男性人格教育。
其次,男女人口比例的不平等,使女性不得不花费更多精力提高自己。而没有什么竞争者的男人,则缺乏追求体面的动力。苏联社会中随处可见生活精致的女性,但他们身边的男人往往如行尸走肉一般毫无情趣,让女士们沮丧至极。
尽管苏联男性看似摆脱了“父亲”的负担,可以潇洒风流,但在生活中往往并不得志。
基于战争经验,冷战时期的苏联政府,在宣传中极为强调为数不多的男人们作为兵源的重要性,并将为国牺牲的士兵设为男性的理想人格。女性则更多是生产性、服务性角色。
然而,苏联政府对男性的重视却收获了相反的结果:在军事和生产的分工下,女性可以通过生育和工作,成为英雄的母亲,但男性却很难在战后和平时期实现自己的价值。
由于鼓励生育政策和女性的社会分工,在苏联社会的家庭关系中,女性往往拥有比男性更大的权利:例如,苏联的法律向女性倾斜,更加注意对女性财产的保护,进而导致女性对于家庭的掌控权超越男性。
男性承担不起父亲的角色,也没有机会像革命先烈一样成为英雄,更难以成为传统俄国文化中独立养家的男子汉,这样的茫然局面使男人们除了喝酒打架外无事可做。
这样的一个男人,无论再怎么表现出直男式的粗鲁,在女人们的心目中也难称得上“真男人”。
当总统,得做真男人
不过,俄罗斯现总统普京,明显是知道怎么做一个“真男人”的。就任总统三个月后,普京的支持率就从31%飙升到78%;而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前总统叶利钦,就任总统后,支持率一路下跌,到卸任之际甚至低到6%。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普京和叶利钦之间的巨大差距?
主要原因就在于:叶利钦是标准的苏联(俄国)男人,但这并不是人们希望的。
与随性且酗酒的前任不同,普京在公众面前成功地把自己打造成了硬汉,而各种摆拍更是让民众产生了普京大帝“无所不能”的印象。普京显然大获成功:在“谁是俄国真男人”的调查统计中,有14%的受访者选了普京,比第二名高出了整整一倍。
不仅如此,普京还时刻注意着塑造和维持俄罗斯的“男子汉”形象。当面对“颜色革命”时,普京的惯用手法就是把接受西方援助的前苏联国家比喻成女性。这样的做法,让他赢得了渴望展现“男性雄风”的俄罗斯人的支持。
也正是由于“苏联男人”的形象实在太糟糕,时至今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真男人”,已不只是普京的专利,而是所有前苏联国家领导人的必修课。
就连身处中亚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也必须要把自己打造出具有“男子气”的形象:在以他为原型拍摄的电影《总统之路》中,他的俄国领导是个粗暴、酗酒、病怏怏的家伙,而他则能在众人面前把专业摔跤手撂倒在地。
在前苏联这片呼唤“男性气概”的土地上,就算总统在电视直播中当众训斥官员,也不会让人觉得失态,反而因为倍显“男性雄风”而大获好评。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大象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