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40岁的我还可以为18岁的梦想跳下悬崖
2018-06-21赵俊
赵俊
2018年5月3日,雷军在香港地区拜访了李嘉诚,签署了跟长江和记集团的全球策略联盟协议。同一天,小米提交了招股书草拟本,这个来自湖北小镇的男人带领一帮商界大佬掀起了“我是谁,我为什么而奋斗”的营销大潮。同一天,小米正式提交IPO招股书。很快,雷军将携小米再度现身港交所——11年前,雷军奋斗了16年的金山软件(03888.HK)登陆港交所,但短短两个月后,他就从金山离职。
20年前,29岁的雷军出任金山重组后的CEO,由此奠定了他在IT圈的江湖地位。那时,马云在北京到处碰壁,马化腾是一位普通工程师,李彦宏人在美国,周鸿祎每天挤3个小时公交上下班。
作为中国IT界最年轻的“老革命”,雷军参与和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和IT史的风云变幻,先后成就金山和小米,更让他成为“中国IT界活化石”和“烧不死的九头鸟”。尤其是小米的成功,更成了他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1年夏天,雷军在后海一处僻静会所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媒体沟通会,宣布了两件事:一是MIUI是他做的,二是小米下个月推出手机。当时现场稀稀拉拉坐了十几个记者,雷军对着台下重复了两次:我有点害怕失败。
一个月后,他以一种类似苹果发布会的形式,一个人站在舞台中央,完成了两个小时的演讲,正式推出小米手机。“创业就是跳悬崖,我40岁,还可以再次为我18岁的梦想再赌一回。”
从技术专才到优秀的管理者
1991年7月,雷军离开武汉大学,来到北京。最初他被分配到北京近郊的一家研究所。同年11月4日,他在一个计算机展览会上,见到了仰慕已久的“WPS之父”求伯君。作为系里20年来仅有的两个拿过“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满分成绩的学生之一,没过几天,雷军就收到了求伯君的邀请,并正式成为金山王国的第6名员工。
两年后,雷军从程序员变身金山的总经理。做技术出身的雷军缺乏市场营销经验,为了能带领好整个团队,雷军一有机会就去跑市场,去学习营销经验。他强制自己改掉身上完美主义的程序员的怪癖,用宽容的心态去管理,并道出了自己的管理心得——让眼里能揉得进沙子。
1998年8月,联想集团注资900万美元购买金山30%的股份,成为金山单一最大股东。金山重组后,雷军成为了CEO。
技术出身的雷军,管理水平并不高,他决定把管理当作程序来做。他总结了三句话,管自己以身作则,管团队将心比心,管业务身先士卒。雷军对待工作的高度热情感染了每一个金山人。媒体评价金山是“一个疯子带着一群疯子”。
董事长该干啥?雷军琢磨了一下,主要有三点:1、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情,这决定了公司的方向和战略;2、用什么样的人来干这件事情,寻找德才兼备的人不容易;3、怎么让人有动力愿意打仗,怎么样能够把事情做成。做好这个位置,最重要的是看人看事的眼光,是经验、阅历和胸怀。
办公软件业务遭到微软的碾压式竞争,毒霸和词霸这样的产品竞争激烈,盗版泛滥。2003年,雷军向董事会提出要做网络游戏的想法。《剑侠情缘》网络版的成功让金山赚得盆满钵满。网游为金山提供了继续前进的保障。金山在2007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就是2004年全年收入的近十倍,正是网游的不俗成绩促成了金山的成功上市。
2007年10月9日,金山软件成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成为继腾讯和网龙之后,第三个在香港上市的网游公司。不过,他奋斗了16年的金山,上市时市值才6亿多港元,只是主流互联网公司的零头。
金山上市,雷军最大的感受是“无债一身轻”,首先,是还了求伯君和张旋龙的知遇之恩,使公司发展到一个相应的规模;第二,IPO的完成也让之前投资金山的私募得以赚钱退出;第三,让一起打拼多年的金山同事有了可观的回报。
从22岁到38岁,雷军为金山工作了16年。但在金山上市仅两个月后,雷军就毫无先兆地宣布,因“健康原因”辞去金山总裁兼CEO职务。
尽管雷军解释自己离开金山是因为“身心疲累”,但很多人还是猜测他跟求伯君之间日渐产生的分歧是他离开金山最主要的原因。求伯君对WPS的感情很深,有着强烈的挑战微软霸权的民族情绪,而雷军则是个实用主义者,認为光有理想不能当饭吃。与求伯君之间的分歧让雷军的很多想法难以落实。
雷军想把金山打造成一个全新的IT企业,他对记者说,金山未来的发展应该是这样的:不再没完没了地卖软件、不再没完没了地推出新的产品包,而是把营销、研发都植根在互联网上,充分把握互联网的口碑效应和人际传播,用高品质的软件产品以及便捷、完善的服务来支撑高速业务发展。
“其实我觉得一个公司改变自己的DNA ,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软件跟互联网公司有多近,但是转型起来有多困难。”尽管金山的转型并没成功,但他对互联网行业仍充满希望。他意识到:要真正利用互联网平台成就一番事业,改造一家公司是不可能实现的,做一个真正的互联网企业必须从零开始。
“因为手机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机会”
虽然雷军最终推着金山上了市,但那段经历在他印象中显然并不快乐。在金山进攻游戏领域的时期,雷军在一次拓展训练中发表讲话,说自己不容易,大家不容易,活得太窝囊,说到动情处潸然泪下。当时,二十几个副总裁和部门经理拥上去,把雷军团团围住,大家抱头痛哭。
“再创业小米,我就有一个观念,我们一定要开开心心的,顺势而为。”就算在2016年,小米手机销量经历滑铁卢之后,雷军在年会上也只用一句话总结,“2016,开心就好”。
为什么每周上7天班,每天晚上12点以后下班的雷军,反而没有在金山获得预期的成功?
雷军一直在反思:“为什么有人付出100%努力只能换回20%增长?反之,有人付出20%的努力却能获得100%的回报?我当时就是坚信我还会再干点别的什么事情,我就像一辆坦克车,什么障碍都能闯过去,但是闯过去以后觉得很费劲,不顺势而为,尽管最终可能也达到了目的,但付出的代价过高,我就在想,怎么才能做得像行云流水一样?”
“金山是软件公司,却是靠游戏上的市,这就是势的问题。所以核心的问题在于我一再研究怎么提高战术水平,而没有意识到我们的问题出现在对形势的判断和考虑不够上。”雷军给出了回答。再后来,就有了著名的“风口上的猪”的理论。
从金山退休后的雷军,人生步入低潮,他在后来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曾这样描述:“那半年,没有一家媒体想要采访我,没有一个行业会议邀请我参加。我有的是时间,没人记得我。我似乎被整个世界遗忘了,冷酷而现实。人情冷暖忽然间也明澈如镜。那个阶段,我变得一无所有,除了钱。”
2008年12月,雷军已经从金山离职一年了。北京下着大雪,他和金山的老同事们在燕山大酒店对面的酒吧喝酒。由于长久以来的压抑,加上喝了点酒,雷军显得很激动,“我现在的状态和个退休老干部似的,虽然每天奔波着找投资项目,可总是觉得落寞,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早晨一觉醒来就开始陷入这样的迷茫之中,然后日复一日,这样的日子是异常痛苦的”。
“40岁刚刚开始,从头开始呗!”黎万强的一句话让雷军幡然醒悟:“现在过了不惑之年,几乎所有人都变得怕失去。创业输了,我会输什么?不过就是面子。我特意查了一下,柳传志是40岁创业,任正非是43岁,我觉得我40岁重新开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雷军将再次创业的阵地锁定在了移动互联网。尽管旁人都惊讶:为什么毫无硬件经验的雷军要做手机?但他很清楚,“因为,它应该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机会了”,而手机上网将成为这个时代的潮流,整个互联网,乃至人们生活的价值链将无可避免地向移动互联网迁移。
2007年1月,乔布斯隆重推出了iPhone,掀起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的热潮。推出仅90天,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就达到了19.59%,仅次于排名第一的黑莓。iPhone的热销大幅拉动了苹果的业绩和股价。2007年,苹果的收入同比增长249%至240亿美元,股价则翻了一倍多到198.08美元。
雷军要抓住这个即将到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变成一只风口上的飞猪。
算上大学时和同学拉伙创立的三色公司,小米是雷军的第二次创业。因为年过四十才走出低谷,他抱着不是必赢就是必输的理念创办小米,绝不做一家半死不活的中庸企业,因此得以体会到创业时“跳下悬崖”的感觉。
“小时候,我希望登上灯光灿烂的舞台,渴望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小米的出现,让雷军离他的儿时梦想更近了步,也更有机会实现在大学时明确的人生目标——做一家世界一流的受尊重的公司。
朋友圈的价值
在创办小米之前的近3年时间里,雷军投资了孙陶然的拉卡拉、李学凌的多玩游戏、俞永福的手机浏览器UCWeb、陈年的互联网电商凡客诚品、毕胜的网上鞋城乐淘网、赵世诚的奢侈品电商尚品网等。
除了拉卡拉的支付业务雷军坦言看不懂,投的是孙陶然这个人,其他的投资都是紧扣移动互联网这个大热潮。雷军做天使投资,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帮忙不添乱”,除了放弃股权上的控制,更多的是放弃心态上的控制。
“投人不疑、疑人不投”是雷军的投资心得,他只投给自己信任的人,人靠谱比什么都重要。在他看来,创业者除了需要投资人提供的資金外,更需要的是投资人的信任。相互了解和信任是合作的基础,信任也是商机。
雷军说:“我每一次投资到谈妥的最后一句话我都会对创业者重申,只要你不违法,不做假账,不影响我的声誉,无论你干什么我都支持,哪怕是错的。你来征求我意见我一定会告诉你我的观点,但是我最后也一定会说全部听你的。”
天使投资人的身份让雷军结识了很多朋友。在2011年8月的小米手机发布会上,他所投资的企业纷纷出来站台。多玩CEO李学凌说,要推荐每个YY用户买一台小米手机,UCWeb俞永福也表示要用UC的资源推广小米手机,凡客陈年则担当起物流和仓储的重任,分众传媒江南春直接在微博里大赞小米。这种人脉所带来的无形关注,也给小米带来了一定的效益。
正如雷军所言,“商业上的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像毛主席讲的,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敌人弄得少少的。对我们这么小的公司最重要的是广泛结盟,以开放心态来合作”。在走向成功时,人脉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每个人只不过是社会中的一个结,即使这个结再大,也还是孤零零的结,难成大事。想成功创业,掌握行业最新信息和动态是关键,而信息来自你的情报站和人脉网,这是事业无限发展的平台。
在这段天使投资人时间里,雷军结识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前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谷歌全球工程总监林斌。当时林斌想推动谷歌和UCWeb之间的合作,后来,他们聊的都是对移动互联网产业和手机产品的看法。就这样,林斌成了雷军的第一个合伙人。
接下来,林斌给雷军介绍了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原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和原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锋,洪峰又给雷军介绍了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再加上原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雷军终于有了自己的梦之队。这些拥有不同背景和技能的合伙人,让小米拥有了打造“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铁人三项模式的可能。
除了团队的搭建,开发智能手机和软件不同,是需要大量资金做后盾的,每台手机都有存货成本。雷军是个角色众多且颇有影响力的人,他背后少不了投资人的慷慨支持,如启明、IGC(银瑞达)和雷军团队一共出资4100万美元,这才启动了小米的事业。
而当小米跟硬件供应商洽谈时,雷军的朋友圈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开始,手机产业链的供应商们并不买初创企业小米的账,负责硬件的周光平汲取教训,出去跟供应商谈的时候把雷军也一起叫上。雷军自身的人脉以及过去做的事情,为小米说服供应商加了分。
“大家愿意跟成功者合作,他们的信任也不是一上来就建立,我在这个圈内还是有很多朋友的,我不认识你,我跟他是好朋友,他跟他是朋友,这样想办法找到供应商董事长或CEO,找最好的渠道来介绍。”然后雷军亲自登门拜访,他亲自跑过50家供应商,到2011年4月底5月初,小米才完全搞定了供应商。
从“软件+硬件+服务”
到“新零售+互联网服务+硬件”
雷军可谓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互联网创业者。早在1999年,雷军就感到互联网已经是大势所趋,于是他打造了一个专业的下载网站,并给这个网站起名“卓越”。卓越网转型图书销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雷军跟时任ChinaRen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大学同学陈一舟的一夜长谈。
那天晚上,雷军问陈一舟:“ChinaRen人气的确不错,但你靠什么赚钱呢?”陈一舟告诉他,只要人多的地方,都会有市场。
2000年5月,金山宣布卓越网正式改变经营模式,主营图书、音像、软件、游戏和玩具等文化娱乐消费产品。通过低价促销热门图书音像,卓越网在2004年到达鼎盛期,销售额达1.6亿元,成为国内B2C电商的领军者。这一年,当当的火爆让亚马逊下定决心加快进入中国市场,在收购当当的计划被拒之后,亚马逊把目光投向卓越。2004年8月,双方正式签约,这次交易总金额约7500万美元。正是因为卓越网的成功,雷军更深入理解了互联网,期望以互联网模式改造金山,最后却被用来塑造了小米。
另一方面,成功的投资生涯,也让雷军找回了自信,他看到了趋势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做一款优秀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在小米之前的近20年职业生涯里,雷军做过电子商务、软件、网络游戏等不同的工作,且参与比较深,从产品研发、市场推广、销售到管理各个环节都非常熟悉。他的天使投资也围绕一个大的方向——互联网领域,包括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
雷军之前走过的弯路,经历过的一切最后都完美呈现在小米的身上,最终塑造了手机行业里最独特的这家公司——以电商的方式推广和销售,经营社区和米粉,软件和网游是最重要的互联网服务。这也是小米不同于其他所有硬件起家的手机品牌的气质——烙印在深处的互联网基因。
有人问,为什么是手机呢?你对创新有把握吗?
雷军认为,创新就是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和战胜失败的乐观精神,要有寬容失败的心,要创新首先要打的是心理战。“谷歌做Nexus One不成功,不代表在互联网做小米不成功,我的优势就是我有互联网的经验。”
可以说,小米最根本的基因,就是雷军自带的软件和互联网。
成立之初,小米的规划也是如此,先从最擅长的软件开发开始,然后做操作系统,再到手机硬件。在操作系统的开发上,小米自创了MIUI系统,把忠粉吸纳到开发组,让他们参与管理。雷军想好了一系列依靠互联网的工具,探索出一个有别于SMS、飞信和手机QQ的产品——米聊。米聊、MIUI和小米手机成为了小米的三大核心产品。
小米最大程度地利用社区的方式来迭代MIUI,用户有任何反馈,可以直接在论坛递交,MIUI团队会根据用户的反馈,按照优先级列入系统改进的排序列表。在销售和配送方面,小米最初也是借用互联网来完成,以此干掉中间的渠道成本。
目前,MIUI已经拥有大约1.9亿月活跃用户,为内容、娱乐、金融服务和效能工具等一系列广泛的互联网服务打下了扎实的用户基础。在国内,小米开发了38个月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的应用程序和18个月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的应用,包括小米应用商店、小米浏览器、小米音乐和小米视频。
不过,现在的小米早已超出了软件和互联网的优势领域,变身成为IoT时代的巨头。从“软件+硬件+服务”到“新零售+互联网服务+硬件”,小米本身也在不断地迭代自己。
本文参考文献包括《雷军:从金山软件到小米手机》(中国铁道出版社)、《雷军:人因梦想而伟大》(武汉出版社)、《顺势而为:雷军传》(哈尔滨出版社)。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关注“新财富杂志”微信公众号和我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