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进群众心底

2018-06-21文丨王宗伦

遵义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永华大河驻村

文丨 王宗伦

“走哦,开会!”只要喊一声,群众随跟不迭的就赶起来了,不到15分钟,会场保证坐得满满的。然而,三年前却不是这样,那时召开群众会,半天到不齐,到了也乱哄哄的,扯七扯八,一盘散沙。

杨永华讲起自己在大河镇七二村花尖组驻村工作以来的变化,很有成就感。

今年49岁的杨永华,是一名中共党员,桐梓县委党校工作人员。2013年开始驻村,2015年5月至今在大河镇七二村开展驻村工作。

啃下全村最后一块硬骨头

大河镇七二村8个村民组,有6个村民组已经按照黔北民居改造的标准,打造成美丽的乡村旅馆,而花尖组、张三组情况特殊,发展严重不平衡,特别是花尖组,则因地处边远死角,在家群众相当困难。组织上把花尖组——七二村的最后一块硬骨头——交给杨永华,希望花尖组及张三组部分村民在他带领下,向其他几个村民组看齐,也能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杨永华调研发现,花尖组和张三组,特别是花尖组,村民窝里斗的现象非常严重,吵嘴,斗心计,对小话,没谈点正事,没想谋发展,民风不正,邻里不和。要召开群众会,半天到不齐,到了也乱哄哄的,扯七扯八,一盘散沙。“人心齐,泰山移。”杨永华知道,不解决花尖组村民思想上的“硬骨头”,任其散漫落后的思想观念存在,投入再多的资金、项目和心血,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扶贫先扶志!这个“志”,必须从村民思想根源上下狠招、出新招、用实招。杨永华努力践行好“八九不离十”群众工作法,每年召开群众会80场以上,走访群众率达100%,被90%以上的群众所认可,天天到群众家中讲政策、谈发展,一次不行就十次,十次不行就一百次,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

扭转民风,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在杨永华的努力下,花尖组村民,从开会喊不来,到现在通知开会,喊一声,15分钟必定百分之百到齐,村民从不团结到团结互助,他感觉很有成就感,民心跟着党心走,群众跟着干部走,用自己正确的思想观念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思路决定出路,“硬骨头”转变成向深度贫困攻坚克难的战斗利器。

截至目前,全村8个村民组534户210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系统数据69户249人,其中已脱贫47户193人,现贫困发生率为0.23%。全村党员增加到41人。建有乡村旅馆协会1家,乡村旅馆53家、3000多张床位,劳务公司1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家,家庭小农场13家。形成主要以乡村旅游、畜牧养殖、建筑、运输为主导产业的农村经济来源。现在的七二村,90%的家庭,轿车开到家门口,一天走到黑,脚上都不沾泥巴。

月月被评为镇先进个人

大河镇在脱贫攻坚中,实行每月评选镇先进个人的奖惩措施,每月评先的优秀个人,前三名上台讲授自己的先进经验,供全镇干部学习借鉴,落后者要上台检讨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请先进者帮助参考,出谋划策。所以,杨永华不仅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还兼任大河镇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导,经常列席镇党委会,为全镇的发展和脱贫攻坚建言献策,深得党委班子的信任。

杨永华驻村以来,主要有“五件实事”,群众直接受益:一是引导36户贫困户发展肉兔养殖,积极鼓励农户入股大河民合肉兔专业合作社,实现肉兔养殖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二是通过扶贫项目扶持39户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户均补助猪仔1头;三是大户发展辣椒种植200亩,群众增加务工收入5万元;四是群众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中药材种植,已开始种植幼苗;五是鼓励群众贷特惠贷入股劳务公司分红,并且在劳务公司务工,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除了“五件实事”,还有“三大工程”的显著战果。

一是安居人居方面,拆除重建10户,竣工10户;维修加固69户,竣工69户,人居环境整治166户,全面竣工166户,其中改灶76户、改厕80户、改圈37户,建设连户路1124米;二是安全饮水方面,2017年安全饮水,修建小水池20口,总需安装管道14500余米,现已安装4500米,全部完工后可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三是移民搬迁方面,纳入移民搬迁10户33人,按照县移民局统一安排在12月30日前全部搬迁入住。

“五件实事”、“三大工程”,只是杨永华驻村第一书记以来的部分工作实绩,他还通过各种渠道引进资金、人才、项目等到大河镇投资,实行产业扶贫,比如石牛村1000亩猕猴桃基地,就是他招商引资入驻的扶贫企业。

他的工作经验,不仅在大河镇有口皆碑,月月被评为全镇先进个人,大家都愿意向他学习先进经验,而且还被推荐到凤冈县,给凤冈干部讲课,把“八九不离十”群众工作法推广到周边县(市)区。

特殊贫困户用特殊方法

遇到特殊贫困家庭,杨永华用自己的爱心、诚心、耐心、决心,帮助特殊贫困家庭走出窘境。

驻村干部杨永华买来理发工具给残疾人理发

七二村有名一级残疾患有轻度精神病人,四五十岁,单身,长期不讲卫生,煮一顿吃几顿,衣服、被子,长期没有更换清洗,头发齐胸披肩,没有理,也没有剪。他的亲兄弟想帮他洗、帮他理,但他脸露凶相,久而久之,就成了基本无人管理的流浪汉。杨永华驻村后,经常与他打交道,取得他的信任后,自己买来理发工具,帮他把头发打理干净,然后教他打扫卫生,教他洗衣服。对他煮一顿吃几顿的坏习惯,去一次,端倒掉一次,让他养成每天吃新鲜饭菜的生活习惯,久而久之,他也开始喜欢新鲜可口的饭食,厕所打扫干净,衣服自己换洗。现在,在杨永华的帮助下,给他修建了40平方米的房子,添置了餐具,更换了床上用品、衣服,面貌焕然一新。人们说,连他的亲生手足都没有做到的事,驻村干部却做到了。

2015年的时候,七二村一户双目失明的贫困户,男主人因修建房屋,眼睛受伤失明,生活陷入困境,靠妻子外出打工,支持两个孩子读书。他院坝的泥土堆得高过基檐坎,进出十分不便。杨永华找人帮助清理干净,又自掏2100元,将院坝进行硬化,还为他那读初中的儿子购买了一部价值799元的手机,用于与在外打工的母亲联系。2017年,杨永华组织人员给他加盖了一层,按照“三改三制”的标准进行了装修。他家大儿子初中毕业后外地打工,加上低保金,一家人的温饱就基本没问题了。

还有一户贫困户,听说想发展,就是没资金。杨永华答应帮助解决2000元启动资金,那户人家有强烈的自力更生精神,只提出向他借200元硬化场地,就可以落实肉兔养殖计划。看到这样的家庭,他很感动,借了2000元给他家提前发展肉兔养殖。现在,这户人家每年出栏3批肉兔,每批96只,年收入五六千元。

为什么杨永华的驻村工作那么得心应手?

因为杨永华从小生长在农村,后来参军入伍,退伍后担任村干部、乡镇领导,对农村工作有方法,对农民有感情,受到群众支持拥挤。早在大河镇驻村以前,他就先后在羊蹬镇、木瓜镇担任过驻村干部,在木瓜镇,他还因驻村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最美木瓜人”。在大河镇驻村期间,真正做到了把所驻的村当家住,把自己家里私有的闲置家具,用自己的车给需要的贫困户送去,群众头发长了,帮助理发,哪家电路不通,帮助维修电路,真是把他乡当故乡。类似的例子还很多,不胜枚举。在大河镇七二村,人们从来不直接称呼他的名字,都亲热地称呼他“杨书记”。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通过驻地工作的点点滴滴,扎进了群众心底。

猜你喜欢

永华大河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How To Get Along With Your Friends Better
大河奔腾
Club Recruitment
大河奔流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大河中的摇篮(上)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大河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