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国战争中的苏联石油人

2018-06-21文/陈

中国石油石化 2018年10期
关键词:石油工业苏联工作者

○ 文/陈 谦

为战胜德国法西斯,苏联石油工作者捐资捐物,积极开发油气田,贡献卓著。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机械化战争。军队对石油的依赖颇尤为严重,许多重要战争武器和运输工具都以汽油为燃料,对石油的需求有增无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石油消耗达3亿多吨,占各类作战物资消耗总量的38%,居各项军需物资运送量之首,有4万辆汽车、15万辆坦克和20万架飞机参与了战争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石油消耗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增加了近30倍。苏联军队在战争期间消耗汽油达1600万吨,仅库尔斯克战役就消耗汽油20万吨。战争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如此之大,各国对石油的争夺和破坏更是无比的激烈。

响应政府号召

德国军队1941年6月22日清晨,越过苏联国界,不宣而战。在60万辆机动车和62.5万匹战马的支持下兵分三路入侵苏联:一路攻占莫斯科,一路攻打基辅,一路进攻巴库油田。苏联面对德军大军压境,完全措手不及。对于阿道夫·希特勒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制订的惨绝人寰的占领计划来说,能源资源因素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石油因素对战争的性质和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由于战事的需要,德国需要大量的石油。1941年7月初,英国首相丘吉尔再次呼吁斯大林尽早采取行动摧毁油田。他向苏联提出,作为回报,英国将向苏联提供1亿英镑用于石油。但他却私下表示,如果苏联不自行毁灭油田,那英国人自己将动手轰炸油田。这样,摧毁苏联石油工业设施的详细计划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德军轰炸苏联工业区。

苏联人民开始了伟大的卫国战争。卫国战争一开始,苏联人民支援红军和海军的全民运动就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后方的劳动者们向战争基金捐献了170亿卢布现金、131公斤黄金、13公斤铂金、9519公斤白银、价值为17亿多卢布的珠宝以及45亿卢布的国债,同时以银行储蓄的方式捐出了5亿卢布。利用这些资金,共建造了2500架作战飞机、数千辆坦克、8艘潜艇、16艘作战快艇、数千门火炮、机关枪等各式武器。石油工业劳动者们也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油田和石油加工企业的劳动集体每个月都向国防基金捐献1天或2天的工资。

苏联石油工业领域广泛开展了全民集资建造“署名”坦克、飞机乃至军舰的爱国主义运动。利用苏联石油工业劳动者捐献的资金,为“巴什基尔石油工作者”、“古比雪夫石油工作者”、“塞兹兰钻井工人”、“奥赫金斯克石油工作者”等航空大队建造飞机,并生产了“巴什基尔地球物理学家”号歼击机,成立了“斯塔夫罗波尔石油工作者”、“乌赫塔石油工作者”和“哈萨克斯坦石油工作者”坦克部队。

由于战争期间石油产品极度短缺,在苏联后方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节约液体燃料的运动。它包括用天然气和固体燃料替代石油,加快生产人工液体燃料,最大限度地利用苯、合成醇以及其他液体热加工产品等添加剂。从前,天然气燃料只是伴随着石油生产而从石油生产废料中提取。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开始在布古鲁斯兰和萨拉托夫地区正式开发天然气田。天然气首先被用做工业企业和火力发电站的生产燃料。战争时期,建设了叶尔山卡—萨拉托夫、沃伊沃特—乌赫塔等许多长距离的天然气管道,以保证工业企业天然气燃料的供应。

人们的劳动热情和爱国主义情绪高涨。1941年8月,苏联通讯社报道称,苏联石油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增加生产前线和后方所必需的燃油和润滑油,在石油工业企业中,广泛开展了“争做百分之二百工人”的爱国主义运动,即争取在一个工作班次内完成不少于200%的工作定额。所有人都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鼓舞下,全身心地投入生产。1941年12月5日,苏联军队不仅遏制了德军对苏联的全线进攻,而且将反击进一步发展为反攻。苏联的胜利,并没有使英国人放弃摧毁高加索石油产区的企图。

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在战争的第一年,苏联石油工作者尽最大努力扩大石油生产规模。阿普歇伦半岛的油田钻探进尺达到 93万米,752口油井投产。在这一年里,巴库地区向国家提供了2350万吨石油260万立方米天然气,创造了整个苏联石油开采史上最高的生产纪录。在1942年最为艰难的环境下,格罗兹尼的石油工作者们不顾一切艰难困苦,向国家提供了140万吨石油。格罗兹尼地区共生产了300万吨石油,为苏联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1941年,苏联石油产量达到3300万吨,超过了战前最后一年的水平。

●俄罗斯莫斯科红场大阅兵。 供图/视觉中国

开发卓有成效

苏联石油科学工作者积极参加石油和天然气田的开发,大量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新的油田生产设备,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做出重大贡献。1942年6月3日,成立了伏尔加和卡马河沿岸地区资源动员特别委员会。该委员会有关石油方面的工作由谢尔盖·纳梅特金院士负责,石油工业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尼古拉·巴伊巴科夫代表石油工业人民委员会积极参与了这方面的工作。

莫斯科石油研究所的地质学家与全苏地质勘探科学研究所,以及石油学院和苏联科学院所属的其他机构的同事们共同就乌拉尔—伏尔加地区石油储量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质研究。他们有关多孔隙条件下石油和天然气渗流问题的研究工作,对选择油田开发方案具有很大的意义。积极参与乌拉尔—伏尔加地区地质勘探考察材料分析工作的著名石油地质学家有:Д·纳里夫金院士、H.沙特斯基院士、C.米罗诺夫院士、C.费多罗夫通讯院士、M.米尔钦克通讯院士、K.切皮科夫通讯院士、B.纳里夫金通讯院士,以及地质学家A.切尔诺夫、B.费多罗夫、K.季米尔加津、A.特罗菲穆克、A·布洛钦、A.博格达诺夫、M.瓦连措夫等。有着“第二巴库”响亮名称的乌拉尔—伏尔加地区成为试验和使用石油开采和加工新方法的试验场。战争期间,在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 萨马拉州和波尔姆州成功运用了涡轮钻井技术。通过使用这种方法,提高了钻探的速度,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先进的钻探队创造了每台钻机进尺800米的高速度,而当时的钻井进尺标准为每月240米。1942年7月28日,斯大林分布了苏联第227号命令,指出了苏联战场南部面临的严峻形势,发出了“不行后退一步”的号令。根据苏联最高统帅部的命令,要求苏军在放弃迈科普油田时炸毁整个油田和炼油设施,把技术人员和设备撤至乌拉尔—伏尔加河一线,寻找和开辟新的石油基地。

高加索石油产区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客观上加强了苏联东部地区在开采和加工石油方面的作用。1942年9月22日,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全面加速发展“哈萨克斯坦石油联合体”、“彼尔姆石油公司”、“布古鲁斯兰石油公司”、“塞兹兰石油公司”、“伊什姆拜石油公司”、“图伊马济石油公司”、“土库曼石油公司”、“加里宁石油公司”以及“伏罗希洛夫石油公司”石油生产的措施》的决议。

这实际上标志着在伏尔加—乌拉尔地区建立强大的石油开采和石油加工区域的计划正式开始实施。1942年底,苏联东部地区平均日产石油较同年8月增长了50%。1942年底,生产油井的钻探进尺为20.9万米,勘探井钻探进尺为9.3万米。同一时间共有482口油井投产,仅1943年第一季度就有580口井。

为了落实预定的计划目标,从老石油工业区向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鞑靼自治共和国、萨马拉州、奥伦堡州和彼尔姆州等地转移了大量机构组织,这些单位拥有大量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钻井工人以及勘探和钻井作业设备。仅从克拉斯诺达尔和格罗兹尼地区就向东部和中亚地区输送了17486人,其中有1351名工程技术人员。许多具有高水平专业知识的生产组织者被任命为新的石油企业的领导人。

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使用通过大块预制件组装钻机技术,这一方法加快了乌拉尔—伏尔加地区油田的钻探工作进度。1943年至1944年,在恩巴地区的多索尔和马卡特油田开始积极采用油层注水技术,以提高石油产量。在伊希姆拜地区,为了增加石油产量,使用了井底盐酸洗孔法和井下爆破法。

●石油短缺使德国的战争机器近于瘫痪。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卓有成效的联合工作取得的成果很快就在一些重大事件中得到具体体现。1942年12月31日,“莫洛托夫石油联合体”克拉斯诺卡姆涡轮钻井队在世界上首次进行定向井的涡轮钻探试验。在第二年,克拉斯诺卡姆油田使用这种方法共钻成了208口斜井。1943年7月25日,在鞑靼自治共和国韦列依斯克—纳姆里安斯克油田舒古罗夫斯克1号井获得了工业油流,极大地推动了对这一富有广阔储油前景地区的勘探工作。1943年9月,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金泽布拉托夫油田5号探井首次喷油。

取得质的进步

伏尔加地区的石油工作者很快就传来一个又一个新的好消息。1944年6月9日,在古比雪夫州的亚布洛涅夫山谷第一口泥盆纪自喷井第41号井的日出油量达到212吨。而在纳拉什套斜坡和图马扎赫,1944年9月26日A.T.特里斯基领导的钻井队钻探了第100号泥盆纪地层油井,其日喷油量为200多吨。

苏联人民委员会1944年3月通过了《关于加强勘探作业和准备建设鞑靼自治共和国舒古罗夫斯克油田》的决议。为了落实这个重要的政府决议,谢金人民委员随后立即签署了《关于加强勘探作业和准备建设鞑靼自治共和国舒古罗夫斯克油田》的命令。

开发季曼—伯朝拉油气区的石油工作者们也为战胜法西斯侵略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战争期间,乌赫塔地区石油开采量大幅提高,并建立了天然气工业。1941年至1945年期间,这一地区共生产了57.6万吨石油和15亿立方米天然气,在位于距乌赫京90千米的克鲁托伊村附近的上伊热姆斯克油田,第一座天然气田正式投产。1942年2.2亿立方米天然气被加工成国防橡胶生产厂所急需的焦炭,焦炭可以被用做强化橡胶混合物的添加剂。与石油工作者相比,地质学家也不甘落后。1943年10月他们发现了沃伊沃日斯克天然气田,1945年6月又发现了全国最大的尼别里斯克天然气田,日产天然气60万立方米。

战争后期,苏联领导人对新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区的地质研究现状和前景已有了更为现实的评价,这在石油工业人民委员会、苏联人民委员会地质委员会以及北部水路总局1944年2月17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和苏联北极地区的储油地质资料总结工作》的指令中得到了证明。

在这个指令中,提出了在现有的地质资料基础上,弄清上述地区的储油前景和确定进一步开展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基本任务。这项工作由石油工业人民委员会全苏石油科学研究所负责领导,并任命尼古拉·库德里亚采夫教授为科研负责人,弗拉基米尔·奥布鲁切夫院士为总编辑。

在苏联军队取得库尔斯克战役胜利后,伟大卫国战争迎来了全面的转折。在从德军手中解放的国土上立即开始进行恢复重建工作。1943年2月第一批油田恢复建设大军就开始在库班投入工作。1943年,苏联国防委员会《关于部分恢复格罗兹尼石油工业措施》的决议对恢复石油部门的生产发挥了很大作用。

格罗兹尼产油区的塔什卡林斯克油田1945年2月开始钻探第一口油井。1945年6月这个地区的油井有了很好的油流显示。1945年至1946年期间,在格罗兹尼产油区共钻探了17口高产自喷油井。经过艰苦努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发现了第二个大油区,这就是被称为“第二巴库”的乌拉尔—伏尔加油区。在战争期间,苏联石油工业取得了质的进步,为战后进一步的突破提供了保证。

国家扩大使用新的涡轮钻具打斜井的方法,以适应“第二巴库”油田所特有的坚硬地层钻探的需要。在战争期间,“第二巴库”石油企业的石油产量增加了50%,这一地区石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提高了14.6%。总的来说,苏联石油工业已开始逐步增加石油开采规模;1943年全国石油产量为1798万吨,而1944年达到1826万吨,其中阿普歇伦半岛生产了1183.9万吨。

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共发现了34个油田和天然气田,其中21个位于苏联的东部地区。这为在伏尔加和乌拉尔之间地带建立国家新的大型燃料基地奠定了基础。对苏联在严酷的伟大卫国战争提供了充足的燃料资源和汽油及润滑油,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点 评

腥风血雨 义无反顾

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里,苏联石油工作者所表现出的强大的英雄主义精神成为苏联人民爱国主义的最鲜明体现。这些普通的石油工作者不怕流血牺牲,在难以想象的复杂条件下,为保卫祖国的领土义无反顾,做出了一切努力。

这场战争是苏联历史上经历的战争中最为残酷、最为血腥的。它涉及了每栋房屋、每个家庭和每一个人。伟大卫国战争的艰苦年代,苏联石油工作者响应政府的号召,尽最大努力扩大石油生产规模,创造了整个苏联石油开采史上最高的生产纪录。

在各种困难条件下,面对不合理的、效率低下的行政命令经济管理体制所具有的各种弊端,以及石油工作者所遇到的难以置信的艰苦劳动和生活环境,苏联石油工业出色地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为苏联武装力量提供了充足的燃料资源和汽油及润滑油,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石油工业苏联工作者
石油工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石油工业出版社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