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汗水浇灌美丽家庭幸福花

2018-06-21农场工宣

北方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公公奶牛农场

文/农场工宣

胡忠会,是红五月农场第四管理区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今年52岁。她和丈夫王广国结婚26年来,曾种过地、养过猪、大鹅和奶牛、始终如一地伺候年迈的公婆,她和丈夫用敬老爱幼、勤俭持家、艰苦创业的实际行动精心经营着三世同堂的5口之家,用勤劳、善良、孝顺的汗水浇灌出美丽家庭的幸福之花。

胡忠会的老家在黑龙江省巴彦县,1992年经人介绍和红五月农场第四管理区(原第九生产队)小伙子王广国相爱相爱并结了婚。与王广国结婚时,公公王端成已经66岁、婆婆56岁,他们一家四口人住在仅有40平方米的房子里。那时,她丈夫的大哥王广宝为了给9岁的儿子治疗脑膜炎,欠下了2万多元的外债。钱花没了、债欠下了,可还是没有保住9岁儿子的性命。为了减轻大哥王广宝的痛苦和压力,她自己用省吃俭用的2万元,替大哥还清了外债,就连三哥王广富结婚欠下的一些钱,也是有胡忠会和丈夫用几年的积蓄帮助还清的。

“要想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出路在哪里?只有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胡忠会总是这样激励自己。

结婚不久,因为手中没有钱,胡忠会和丈夫一年只能种植5垧多大豆地,他们把每年挣的钱像“滚雪球”似的积攒下来。10年后,他们家的种地规模逐步扩大到了20垧和40垧。

胡忠会总是想:“要致富,光靠种地不行”。1998年,她用种地挣的钱买了三头母猪,并用这三头母猪繁殖仔猪,每年饲养育肥猪70多头。那时,因生猪的市场行情不好,仔猪和肥猪买不上好价。她养了三年猪,钱没少投、力没少出、心没少操,不但没有挣着钱,而且欠下了5万多元的外债。2001年,她把母猪、肥猪全部卖掉,购买了1000只鹅雏,当起了“放鹅女”。第九生产队前面就是南阳河“618”水库,她每天一边在水库边放着鹅,一边憧憬着美好幸福的生活。一年下来,大鹅养的又大又肥,但由于大鹅收购价格走低,也没有挣着钱。

失败和挫折没用动摇胡忠会发展养殖业的信心。2005年,胡忠会和丈夫总结了养猪、养大鹅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决定走养牛致富的道路。为此,他们咬紧牙关贷款购买了6头奶牛,也就是这6头奶牛,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每天,胡忠会和丈夫王广国忙得团团转。丈夫王广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耕种、管理20垧市场田和 20多垧山荒地,从春播到秋收,整天摸爬滚打在地里。胡忠会主要精力以养奶牛为主,每天还要做饭、洗衣、伺候两位老人和孩子,整天忙得团团转。

养奶牛是吃辛苦的活,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每天都要到草甸子上放牛;起早贪晚,每天还要给奶牛饮水、喂草、喂料,挤奶、送奶等,一天没有清闲的时候。有付出就有回报。胡忠会养了三年奶牛,纯挣10万多元。种地加养奶牛每年收入15万元左右。他们的家庭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胡忠会公公王端成是名老党员,92岁,老人家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经参加过淮海和渡江战役,为中国的解放做出过贡献。婆婆也已经82岁。公公和婆婆26年来始终和他们共同生活。现在,公公王端成的生活已经不能自理,公公和婆婆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琐事全靠胡忠会和丈夫照料。

公公王端成患有气管炎和哮喘病,天天咳嗽吐痰、上气不接下气,胡忠会从来没有嫌弃过,像对待自己亲身父母一样孝敬公公和婆婆。两位老人想吃啥,她就给买啥、做啥,把两位老人伺候得干干净净、乐乐呵呵。公公喜欢吃饺子,胡忠会会每个星期换着样包几顿饺子;公公喜欢吃饼干,胡忠会就在淘宝网上给买易消化的“华大夫饼干”;公公胃肠消化不好,她就给老人做小米粥和糊涂粥喝;对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让两位老人在家庭中尽情享受着晚年的天伦之乐!

四年前春播期间,公公年迈体弱哮喘严重,婆婆也老病复发,老两口纷纷住进了农场医院。当时,胡忠会丈夫王广国忙于播种,没有时间照顾父母。胡忠会毅然担负起护理两位老人的重任。公公不能走路,还爱面子,上厕所不好意思让儿媳妇搀扶。胡忠会就耐心的说服老人,主动和婆婆一起搀扶公公上厕所。特别公公在打吊瓶需要上厕所时,胡忠会就一手举着吊瓶、一手搀扶公公到厕所大小便。公公王端成逢人就说:“我的儿媳妇比我自己亲姑娘还好,亲姑娘也没这样伺候我啊!”胡忠会觉得人都是有感情的,公公婆婆也是父母,在家庭里我要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尽心尽力伺候好公公和婆婆。在社会上,胡忠会也要当一个创业的好榜样,她和三个姐妹合伙投资了10万多元,准备在农场开一家“养生馆”,现在正忙于“养生馆”的各项筹备工作。她们通过创业,让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猜你喜欢

公公奶牛农场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农场假期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叫醒太阳公公
农场
奶牛吃草
冬公公
一号农场
太阳公公病了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