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2018-06-21王岚江
文/王岚江
近年来,哈尔滨市在“安康杯”竞赛中以创新的理念指导竞赛,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不断拓宽领域和范围,从加强思想教育入手,围绕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这一中心,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抓住安全生产诸多问题中的关键环节,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加强领导 保证“安康杯”竞赛活动顺利开展
开展竞赛活动是否有力度,领导是关键。哈尔滨市在竞赛的组织领导上,经历了几个阶段:先由总工会主席任组委会主任;后来改为市长助理;随着竞赛的深入开展和效果的日益显现,对竞赛的领导不断加强,2002年由市政府分管安全副市长担任主任;2007年,改由市委分管群团领导担任,体现了市委对安全工作的重视。活动开展到现在,哈尔滨市竞赛组委会主任变成由市委副书记担任,副主任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和市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副市长担任。竞赛已不仅是工会牵头组织开展的一般活动,而是成为了市政府安全生产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市委加强对安全生产领导的重要载体。目前哈尔滨市各区、县(市)也都由分管书记或常委任组委会主任。各企业基本由党政一把手挂帅,成为了企业的一把手工程。
为更加有力地推动竞赛的开展,哈尔滨市总工会在市委的支持下,主动沟通协调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会组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意见》。政府专门下发文件支持工会专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意见中明确要求,在各类企业中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各级政府要把开展竞赛活动作为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在经费上予以支持,同时在充实、配备工会劳动保护干部上积极创造条件。市财政每年拨付专项资金10万元,市总工会同时配比10万元开展活动。随之,各区、县(市)也都下发了相关文件,掀起了全市竞赛的新高潮。
分级组织 逐步把竞赛引向深入
针对哈尔滨市企业数量多、行业多、所有制形式多和企业规模参差不齐的实际,把全市200家规模以上和重点行业企业组织起来,由市竞赛组委会直接指导。根据企业规模、行业和生产特点的不同,全市共划分成了12个赛区。其它企业,尤其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型非公企业,由各区、县(市)和局、集团公司组织,再分成若干赛区。各赛区每 2个月—3个月召开一次总结汇报会,各企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由于各个级别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存在差异,为了使竞赛更能结合企业实际,哈尔滨市总工会先后制定出中省直、市属和区县属企业三个考核标准,对不同级别的企业分别进行考核。这样,各个级别的企业有了自己的标准遵循,使竞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哈尔滨市总工会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企业组合到一起,如按照化工制药、机械制造、建筑安装等区分,给参赛企业分组,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便于同类别企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每年都要隆重召开竞赛的总结表彰和动员大会,在先进个人中评选“十佳党政工领导干部标兵”和“十佳安全监督管理干部标兵”,并为其披红戴花、颁发奖杯;在《哈尔滨日报》上,利用一个整版登载全国、省、市先进单位和个人名单,并配发“双十佳”照片,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安全生产、尊重安全干部”的浓厚氛围。
贴近基层不断延伸“安康杯”竞赛活动触角
几年来,哈尔滨市总工会在扩大覆盖面上狠下功夫,坚持四个延伸:一是从公有大型企业向非公中小企业延伸;二是从工业向商业、服务业延伸;三是从企业向社会延伸,延伸到城市的街道、社区;四是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延伸到农村的乡镇、村屯。道里、道外、香坊、南岗等区的街道社区,尚志、宾县等县(市)的乡镇村屯,都设有竞赛领导机构、组织网络和工会劳动保护检查员。墙壁上有竞赛板报,电脑里有竞赛网页。各街道工会检查员定期检查辖区内的小旅店、小饭店、小洗浴等,各乡镇检查员检查村屯的小作坊、小企业和柴草垛,改变了其安全生产“没人管、不会管、管不好”的状况。竞赛活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和职工的认可,参赛行业、企业和人数明显增加。目前,竞赛由5个行业发展到25个行业,参赛企业发展到3778家,参赛职工发展到近60万人,其中包含14万多人的农民工。通过竞赛,组建起以基层工会干部和生产班组骨干为主的万人检查员队伍。全市所有参赛企业的施工现场、生产车间和重点要害部位,以及街道社区、乡镇村屯,都有工会检查员佩戴统一标志上岗检查安全。
为维护农民工安全卫生权益,市、区、县(市)竞赛组委会向农民工发放了10万张《安全生产求助卡》,提示农民工:当安全生产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或发现企业存在严重违法违规现象时,请向工会拨打求助举报电话。先后解决了180多件求助事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建筑行业农民工数量多并且危险性大,市总工会总结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把带有共性的内容归纳到一张卡片上,让农民工从中知道应该注意什么,先后向各区、县(市),省、哈建工集团和相关参赛企业,发放了1万多张《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卡》。
整章建制帮助参赛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近年来,哈尔滨市总工会开始着手研究、尝试和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经过几年的努力,总结出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基本框架的指导意见,然后对企业的党政工领导、行政安技和工会劳动保护干部进行培训,指导其开展工作。紧紧抓住机构和制度两个基本点,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机制创新。一是督促重点单位设置独立安全管理机构。深入到哈建工集团等重点行业和企业,向其领导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敦促其独立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化、年轻化的精干人员。二是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各参赛企业结合安全生产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更新,逐步改进,保证制度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引导竞赛步步深入。在竞赛活动中,东北轻合金公司获得全国“建章立制”奖。哈尔滨市总工会经过积极探索,把大型工业企业的规章制度体系移植嫁接到建筑业,使全市建筑业的安全基础管理有了一个飞跃。参赛企业在长效机制的建设上已见成效:相当数量的企业单独设置了安全管理机构,安全干部的人数增加;安全管理机构由辅助部门变为生产管理部门,在企业内部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审议通过劳动安全卫生重大事项制度,重视发挥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通过职代会的形式,开展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工作。为了不给基层增加负担,在未实行集体合同制度或集体合同制度中没有安全卫生内容的企业中,推动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区、县(市)和企业的经验,召开全市职工参与安全生产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暨签订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经验交流会,推动了这项工作全面开展。逐步扩大合同覆盖面,促进解决职业安全健康突出问题,使其同样成为了建立长效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十几年来,在全国、省竞赛组委会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支持下,经过全市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安康杯”竞赛已经成为哈尔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品牌,已经与政府和各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安全工作党政工齐抓共管、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