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之作

2018-06-20王士卿许桐菁

中国图书评论 2018年5期
关键词:丝绸邮票丝路

王士卿 许桐菁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以来,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图书可谓雨后春笋。据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仅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我国出版的以“一带一路”为书名的专题图书就有453种,内容涉及“一带一路”的图书980种,涵盖历史、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类别。其中,以邮票为视角全景展现海上丝绸之路的,唯有这一部《丝路邮记:方寸世界中的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丝路邮记》)。

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若说张骞打通了陆上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那海上是哪位先贤,抑或哪国人开始的“首航”呢?据《竹书纪年》记载:禹的八世孙后荒(帝芒)曾“命九夷,狩于海,获大鱼”。这说明至晚在夏朝时,中国先民就开始航海了。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些考古学家在比较考察石器技术、类型等一系列资料后,提出中国人最先到达美洲的论点,这比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早了2800年。《丝路邮记》第一章“华夏先民从东方起航”中也讲道,在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用原木制作的8支木桨,说明舟船在当时已是河姆渡人的交通工具之一。诚如书中所说:“这些拥有织布和稻谷的渔夫划着渔船出海,当他们需要停泊地或者与相遇的船只进行物质交换的时候,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也就开始了。”亦如书中所说,从中西方出土的实物和考古文物看,世界上一些国家先后出土过一些早期的丝绸织物,其时间在3000年以上。维也纳大学一位考古学家也称,中国丝绸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就在古埃及使用。反映出3000多年前,东西方商人已经通过红海进入埃及等中东国家。东海航线、蜀身毒道、闽南南海道、广州通海夷道、合浦徐闻道,每一条航线、航道,都有数不清的丝路旅人和他们的逸闻趣事。

本书第二、第三章介绍了腓尼基人的商贸历史,以及从西奈半岛南下及北上的海上絲绸贸易航线,记述了15世纪以来欧洲探险家的地理大发现,以及由此开始的殖民大扩张和贸易大发展的历史。这与“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与郑和七次远洋航海,旨在宣传大明皇朝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发展贸易,不以大国凌人的和平心愿,有着天壤之别。

海上丝绸之路在促进文化大传播和社会大发展方面也有其重大历史贡献。如佛教之于中国,是舶来品,大约在汉末最早由海路经交趾郡传入中国江南地区。历史上有不少为了佛教而不畏艰难困苦通过海路来弘扬佛教事业的大德高僧,如三国时期的康僧会、东晋时期的法显、唐代的鉴真,等等。再如中华文化在域外的传播,诚如书中所说,“东亚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成为儒家文化圈”,“中国经籍之西传,儒家思想文化之影响,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生”。再如中国的四大发明,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本书最后一章,紧扣时代主题,展示中国继承古代丝路精神,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一带一路”。纵观数千年的丝绸之路发展史,不难发现,丝绸之路的繁荣发达,都与盛世有关。“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本书选介的2016年9月10日中国邮政发行的“海上丝绸之路”特种邮票和小全张,其主题突出表现中国政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提倡的“政策相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大愿景,并通过“海上交通”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蓝图。而且“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统观全书,概而言之,从航运、物产、经贸、科技、文化、民心、梦想等层面,结合丰富多彩的邮票视觉语言,娓娓讲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准确把握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定位和时代脉搏,深刻揭示了源远流长的海上丝路文化对于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重要历史贡献,形象阐述了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开放融合、互利共赢、睦邻友好、和平发展之路,更是一条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大通道,内涵丰厚,视角独特,既蕴含历史情怀,又富有时代气息。不仅让读者认识了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厚重,也给广大集邮爱好者提供了许多具有欣赏价值的海上丝绸之路集邮票品。

邮品的史实展现

以邮票为切入点,展述历史事实,是本书的最大看点。作者吴桂就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集邮,10多年前即开展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并着手收集相关邮品,藏品不仅丰富,而且不乏精品、珍品。

本书收录的最早的邮品是1840年的马尔雷迪邮资邮简,于1840年5月与黑便士和蓝便士邮票同时发行,是世界上最早的邮资邮简,专题素材中的“瑰宝”,是一枚非常珍罕的邮品,是在欧洲人开辟远洋航线时代产生的,由于它是英国画家马尔雷迪设计而得名。马尔雷迪邮资邮简全套两枚,即1便士黑色和2便士蓝色两种。作者并没有生硬地阐述该邮品的历史背景,而是结合邮票上的图案进行解释,更加通俗易懂。“邮简画面中,上部正中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位女神、一头雄狮和一面‘米字盾牌,代表英伦三岛。女神身后,展开翅膀的天使飞向四面八方,代表将信息传向世界各地。航船在海洋上行驶,骆驼在沙漠中跋涉,周围大陆代表世界五大洲。中国清朝人、印度人、欧美人、波斯人等不同地域的人,分别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活动。邮简图案鲜活地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开启人类世界互联互通时代的特征。”这样的解释不仅令读者了解该邮品诞生的时代背景,也了解了该邮品图案的深层含义,从而深刻领会欧洲人开辟远洋航线时代的历史发展。最有意思的是,马尔雷迪邮政用品竟然创造性地采取了邮资凭证的防伪措施,而这防伪措施就是在印制纸张中镶嵌丝线。它毋庸置疑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丝质材料印制的邮资凭证。

中国的第一套正式邮票是大清邮政于1878年7月24日在天津首发的大龙邮票。本书收录了一张1861年德国在华邮局的“手拿茶叶的清朝官员”邮品;收录的中国最早的邮票是1896年金陵书信馆(外国人开的)发行的“鼓楼”商埠邮政普通邮票第1版,1896年烟台商埠(德国在华邮局)邮票第3版;严格意义上说收录的最早的中国邮品是1897年的“清一片”,贴大清国邮政蟠龙邮票。金陵书信馆邮票和烟台商埠邮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港口城市的商贸景象,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中国邮政通信史上的屈辱。

作为主题出版的《丝路邮记》的创新

主题出版是中国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版与文化事业最鲜明和最突出的特征,它担负着弘扬时代主旋律,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是顺应时代、紧随时代、反映时代和服务时代的重要事业。《丝路邮记》是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围绕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工作进行的出版活动。这类主题出版物还有很多,其中的佼佼者有《海上丝绸之路2000年》《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等。

《海上丝绸之路2000年》是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海洋文化学者梁二平的倾心之作。该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全面展现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两千年的历史,跨度从秦汉至晚清。该书还原了这条海路上演的历史活剧,回顾是何人往东而来,又是何人向西而行,方士、僧侣、海商又是怎样在世事险恶与惊涛巨浪之中完成历史使命。该书从回顾历史的视角全面解读、分析海上丝绸之路,读者能从本书看到古代中国对外开放、平等合作的文化传统。书中对某些人物的记述也比较全面。比如书中谈到的“徐福,北方航海先行者”,首先定性为“有史以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组建规模化船队,远洋冒险的人物”,接着讲述了徐福东渡的原因,出海的次数,以及东渡的结果:“在东方‘平原广泽之地自立为王,再也不回来复命了。”

而《丝路邮记》只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专注于结合邮票来讲述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历史,并不纠缠于对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同是“徐福东渡”这一话题,本书只是在“丝路旅人”和2005年发行的“雕塑·徐福东渡原地首日普通邮资实寄封剪片”中两段话带过。像这样化繁为简的做法,《丝路邮记》中还有很多,应该说是紧紧地扣住了“邮记”这一形式。恰恰是由于作者在敘述上这般着意地避重就轻,这本书才把中国丝绸之路的故事讲好、讲生动了。

《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是丝绸专家赵丰的力作。《锦程》是以中国丝绸为主线来讨论丝绸之路的,它力图回到丝绸这一本源上来,与丝绸之路这个主题结合得十分紧密,对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相关纺织品进行了总体介绍,并把中国丝绸的发展、工艺等通过丝绸之路的变化一一呈现,进而揭示丝绸与丝绸之路间的关系,是一部相当厚重的通论性著作。

毋庸讳言,《丝路邮记》在学术成就上是难以与《锦程》比肩的。但在珠连玉缀、以小见大这一方面,二者实在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考虑到邮票爱好者众,则不能不说《丝路邮记》一书更具传播意义,从而更能面向广大读者来讲好中国故事了。

总之,《丝路邮记》一书选题策划巧,文字叙述好,装帧设计精,不仅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还于方寸之间充分展现了中国气派和中国精神,堪称“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之作。

猜你喜欢

丝绸邮票丝路
和小编一起设计邮票
邮票被谁拿走了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绸都人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丝绸情调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超重
丝绸去哪儿了
世界邮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