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方水土一方情

2018-06-20兰军邓丽云

荣誉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荃湾爱港社团

兰军 邓丽云

林发耿先生

在荃湾地区从事服务工作十多年来,尽心尽力,为民众办实事,几乎投入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他带着一份爱国情怀,带着一份社会担当,在家乡、在香港这方水土上倾洒着热情,不断传播着正能量。在他心里,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那就是家乡好、香港好、祖国好。

绿杨换新貌,居民心连心

一方水土,一方情。荃湾,绿杨新邨,这是林发耿先生的家,也是他所服务的社区。他在这奉献了十几个春夏秋冬,时光虽逝,情感卻渐浓,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牵动着他的心。

2002年,林发耿先生当选荃湾绿杨新邨业主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与荃湾、与这个社区的缘分。2004年他成功竞选担任荃湾区议会议员,对地区的服务更加深入,责任也更添一分。

住在这,对於林发耿先生来说是一个“近水楼台”的优势:“服务自己所居住的社区,一是对区里的居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二来投入其中的时间也会多点,工作的成效更高。”十几年来,这一份融洽和睦的街坊关係,最是让他感动。

绿杨新邨位於荃湾市中心,於1984年建筑完成並入夥,由港铁公司发展及管理。“这个社区除了商场和地铁,还有三所小学,以及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老人活动中心等慈善机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另外本社区居民多为中上阶层人士,居民素质相对较高。”说起这个社区的特点,林发耿先生了如指掌,娓娓道来。

如何把地区工作做好?这是林发耿先生一直以来置於首位的问题。毋庸置疑,必须将心与居民的心贴得更近,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他正是这样做的。

身为区议员和业主委员会主席,林发耿先生牢记双重身份,积极开展服务工作。一方面为社区居民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例如在社区创办了“绿杨节”,联合一些社团参与,每两年举办一次,作为社区的节日盛会,给居民不一样的体验;在他的组织倡议下,绿怡会应运而生,将一众有志为社区服务工作出力的朋友凝聚在一起,共同关心社区发展……有了这些平台,居民多了参与,也多了快乐。

“最重要的还是为民办实事。”另一方面,他在服务中积极发挥议员沟通桥樑的作用,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事。促成社区楼宇翻新整修就是其中一件。绿杨新邨自入夥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了,楼宇老化、设施老化这些是他们非常关注的问题。2014年,经与物业公司极力爭取和反复磋商,社区进行了一次大型的整修工作。因而,今日的绿杨新邨丝毫看不出三十多年风雨洗礼的痕跡。

2005年,林发耿先生获颁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嘉许状,以表彰其为社区工作的辛勤付出;2012年,他又荣获政府颁发荣誉勳章,以表彰其竭心尽力为荃湾区服务的精神。正因为有了林发耿先生等人的倾力付出,在这里,大家才能看到一派“绿杨换新貌,居民心连心”的喜人景象。

割不断的是乡情

林发耿先生是福州人,1990年从家乡来到香港闯荡。扎根在香港这片土地上,爱港之情萌生的同时,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亦未曾割捨。

他是福建省政协委员,曾任福州市政协委员,还担任着福建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香港福州社团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常务董事、福州市闽侯县海外联谊会副会长等多个家乡社团的职务。“很荣幸担任家乡的政协委员,这是家乡给予我们的鼓励,也是一种荣誉。”当然,他更多地将荣誉化为了责任,落实到了点滴的行动中。

在参政议政方面,林发耿先生希望将香港在社会管理、服务等诸多方面先进的、优秀的经验带回家乡,通过学习和示范,让家乡变得更好。例如,早在十多年前,当时身为福州市政协委员的他就将“建立义工团体和慈善团体,去服务一些落後的乡村”写进了政协提案里。当时的落後乡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话题。怎麽去关心他们?林发耿先生希望他们得到的是持续性的服务。“虽然政府也有部门在做,但显然不夠,因而我建议,可以组织一些社工,让他们去服务、去管理,让这些弱势群体得到更好的关怀。”十多年前,家乡对义工团体的概念还不甚了解,也不大明白为什麽要去做这些事。而如今,不少大学都有关於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义工团体也如雨後春笋般成长起来。看到家乡这一可喜的变化,林发耿先生由衷地高兴,他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在香港,团结乡亲,联络乡谊,凝聚爱国爱港力量,是林发耿先生所做的另一项工作。“在香港的福建人很多,差不多佔了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当初大家初来乍到,为了有个照应就抱团居住,组织社团,互帮互助,现在福建籍的社团多达几百个。”二十多年前,他就参与到了服务社团的工作中,他介绍说,“社团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联络感情和互相帮助的平台,也会为考上大学的乡亲的子女提供奖学金予以鼓励,除了日常工作並没有特殊的。”

然而,这个群体还有一个特殊的角色——爱国爱港的中坚力量之一。“我们希望发挥社团的作用,凝聚爱国爱港力量,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保障香港繁荣稳定。”六分之一,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因而,每次选举,林发耿先生都会参与其中,並带领乡亲,摆街站,拉票支持选举。包括这次香港的“3·11”立法会补选,他亦随社团一道做了很多工作。

爱国情怀是一路坚持的动力

区议员,就像是社区的“大管家”,大到为政府製定政策提供看法和意见,小到解决家庭纠纷等琐事,事无巨细,可能都要涉及。“从事地区工作有苦也有乐。有时候的确很辛苦,比如摆街站支持选举,常常是起早摸黑,也会遇到不被理解的时候。但总的来说很有成就感,我们切实为街坊们服务,也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讚扬。”这是林发耿先生的心声。

值得一提的是,林发耿先生的儿子非常支持父亲的工作,並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投入到了社会工作中。第二代拾起了接力棒,这是让身为父亲的他倍感自豪的。

1990年来到香港,林发耿先生第二年即开始创业,成立了一家贸易公司,後因参与地区工作,需要投入许多时间和精力,公司生意也渐渐地无暇打理。两年前,他干脆将公司结业,全情投入到地区工作中。

地区服务、社团服务佔据了林发耿先生绝大部分时间,让他放下了事业,甚至忽略了家庭。是什麽支持着他一路走来?是内心的爱国情怀,也是对社会的責任担当。

“我在内地受教育长大,1978年就参加了工作,眼见着国家从一穷二白逐渐富强起来,心中的这种爱国情和民族感格外强烈。到了香港後,也见证了香港回归後的发展,香港需要我们这些爱国爱港力量站出来,影响身边更多人,为香港繁荣稳定做些事。”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心中对祖国、对香港、对家乡的这份热爱。

猜你喜欢

荃湾爱港社团
习近平回信勉励香港培侨中学学生
姚茂龙:爱国爱港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缤纷社团
凝聚爱国爱港强大力量
14亿人民坚决与爱国爱港同胞站在一起(社评)
六十一甲子 责任永承担
香港工商总会荃湾分会第17届就职典礼暨新春联欢晚会举行
荃湾地区举行戊戌年新春团拜酒会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