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墨情深 缱绻而行

2018-06-20邓小溪邓丽云

荣誉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堂哥水墨画岭南

邓小溪 邓丽云

杨建祥先生

香港水墨画家。他先後师从岭南画派大师赵少昂嫡传弟子、第三代画家——杨建法老师(启蒙)、卢清远教授,在创作道路上始终坚守岭南画派的创新精神,题材涉猎广泛,尤其善於渲染,色彩柔美和谐,构图虚实得当,令整幅作品灵动生趣,精彩異常。他的一颗水墨匠心,他的水墨情深,数十年不改,以一幅幅趣味无穷的水墨画,践行了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承诺。他的作品曾於中国内地、香港、台湾、韩国展出,获各地书画收藏家收藏,摄影作品也曾在内地及香港多次获奖。

得贵人引领,踏上艺术之路

浙江,中国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最是那饮誉世界的西湖,淡粧浓抹总相宜,宛如一幅天然美丽的水墨画;最是那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的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书香满堂……出生在此,这里的秀丽富饶、人傑地灵,赋予了杨建祥先生骨子里的文化气息。

自小,杨建祥先生就对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当年,生活在浙江的他,从事着油漆工、木工等虽然普通,但卻有着艺术创作成份的工作,在一件件工具的打磨中,他体悟着艺术与生活之间的深刻联繫,亦慢慢地对艺术怀有一种向往之情。

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杨建祥先生的人生轨跡。他的堂哥早年赴港打拼,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便回乡捐资助学、搭桥修路,深得乡亲们的爱戴。一天,堂哥来到他的家中,见到他家中四壁挂满了由他绘製的各种画作,欣喜之餘对其十分讚赏。他慧眼识珠,知道堂弟颇有绘画天赋,千万不能被埋没,加上他又无其他兄弟,视堂弟為自己的弟弟,遂决定向政府申请让他有机会赴港学习绘画。最终,在堂哥的帮助之下,杨建祥先生在1983年顺利到港。

由於热爱传统文化,杨建祥先生的堂哥收藏有多件古董字画,不乏如国画大家张大千等名家之作,因为“近水楼台”,杨建祥先生有机会近距离地欣赏这些名作,从中感知众名作的绝妙之处。

当年,杨建祥先生二十多岁,而他的堂哥已六十多岁,由於同样爱好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两人经常在一起交流。“我的堂哥曾经还特意教导我以科学、传统的执笔方式,告诉我要‘身正、虚腋、臂开、肘起,而他有一些破损的名画也会让我去修复。”两人虽然年龄悬殊,但他们讨论艺术,互相欣赏、相处融洽,如亲兄弟一般。而正因为有堂哥这位“贵人”,杨建祥先生有机会将自身的艺术天赋发挥出来,後来,他来到香港,真正打开了他在艺术上的一扇门。

一生知己是水墨,风雨相随

来到香港,对杨建祥先生是一个挑战,然年轻的心令他从不服输。

初到香港,他白天工作,晚上就去上夜校学习喷笔画、素描、油画等课程。

八十年代的香港,作为国际进出口贸易的自由港,轻工、纺织製品加工转口的中心,香港的丝绸业亦非常发达。杨建祥先生来港後先是在堂兄的厂里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後在偶然的机会下进入到一家製版公司,工作就是负责印花、设计、分色及製版,厂家就可将各式花样印製到布匹和丝绸上,将工作与兴趣结合到了一起。由於天赋使然,画了一年多以後,他辞职自己开设公司。“当时,香港的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加上国际经济环境不错,发展顺利。”

慢慢地,公司稳定以後,杨建祥先生开始投身到艺术当中。一次,他参加一个同乡旅行团,恰好身边坐的人是老乡杨建法先生,在聊天当中得知对方是一名画家,遂对其肃然起敬,後参观了其画展之後,对他更是崇敬,遂得其应允入其门下,杨建法老师也就成了他的启蒙老师。原来,杨建法先生是岭南派大师赵少昂之弟子,得其岭南画派之艺术熏陶,杨建祥先生愈发喜欢水墨画,无法自拔,“水墨画那洒脱的笔意,畅快淋漓的色彩,比精细的工笔画更加传神跳动,比热烈的油画更加富有人文韻味”。

2016年,岭南画派宗师赵少昂老师的高足卢清远先生来港並於云峰画苑举办个展,这让杨建祥先生欣喜不已。原来,他一直都非常崇拜卢清远老师,刚开始学习岭南画时就购买了卢老师的教学画册作为学习材料,每当他在学习中遇到不明白的时候打开卢老师的画册细细品读,问题很快就能在画册中找到答案。所以,在得知卢老师画展开展後,他欣然前往並被其作品深深地吸引了,决定要拜其为师。

据了解,卢清远先生六十年代开始在世界各地参展,艺术成就斐然,2003年移居加拿大,专心从事创作。在杨建祥先生与当时几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之下,他们的诚意打动了卢清远老师,答应他们从加拿大飞往香港授课,每两周一节课。这份付出,发自内心,这份诚心,天地可鉴。得其指导,杨建祥先生对水墨画又有新的认识,在造形、动态到敷色及笔墨技巧处理上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今天,在杨建法先生、卢清远先生两位老师的认真引领之下,杨建祥先生的技艺精进,正在打磨属於他自己的风格。看他画的荷花与鱼,以水墨深浅虚实的变化,将鱼的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飘逸的鱼尾,灵动的姿态,以及清丽的白荷花,生动得很;又如他的桃花与锦鲤,两只锦鲤一白一黑,与桃花的一白一黑相互呼应,同时又将浓墨重彩融为一体,变化微妙,栩栩如生。水墨淋漓苍润,晕染得体,黑白两色对比鲜明,动静结合,呼之欲出。不愧是得岭南画派之真髓。

随着画技的提升,杨建祥先生越来越多的作品通过开展呈现在公众面前,如:2015年韩、中、日文化协力美术祭(韩国)、2015年纪念赵少昂大师一百一十年诞辰展(香港)、2016年亚细亚美术招待展(韩国)、2016年两岸四地名家(开封、湄洲、台湾)(其作品在三地展出並获得金奖及收藏)、2016年中国书画名家艺术展(香港)、2016年第三届全球华人书画大展(台湾)、2016年记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诗书画、摄影联展(中山美术馆)、2017年海峡二岸书画名家作品展(香港)、2017年首届中国故事艺术展(深圳)、2017-2018年临安风度-中国传统艺术提名展(杭州)、2018年一带一路书画博展(香港)、2018年墨与情祥-杨建祥个人画展(香港)等等。在展览中成长,令他在艺术生涯拥有了另一番风景。

传授秘诀重传承,慈爱之师

众所周知,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强调绘画技巧不同,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即重神似不重形似,重意境不重场景,以国画的代表之水墨画来讲,更是如此。

“在众多中国传统绘画中,水墨画最难。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在绘製水墨画时,我们主要使用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即墨,控制墨的浓、淡、乾、湿、焦等,以呈现出不同的浓淡层次,其中的笔法和技法就尤为关键,一旦出错了,就比较难进行修补,这就是难之处。”

因画技突出,又跟随名家学画、技有所长,使得杨建祥先生身边聚集起了一批又一批希望跟他习画的学员。如今,他开设有一个小班,另外仍有一个小班的成员在等候他开班。他强调,作水墨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加之颜色点缀,更加妙不可言。“我教授学生们学画,並非从素描慢慢教起,而是一开始就让他们直接学习水墨,这有相当的难度。如果学员们能跟得上来,将在以後对色彩的把握、水分的把控会非常好,拥有理想的色彩效果。”时常,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课,为了令学员们更好地掌握要领,他不介意将课时加至两个小时。因为他不求速成,不求得益,用尽心思,只愿将此生所学倾囊相授,将岭南画派发扬光大。

在2017年6月7日,得到會长陈少琼女士、顾问卢清远老师之鼎力支持,杨建祥先生携手一批志同道合的画家一起创建了南天画会(香港)並担任创会主席。而且,为了专注水墨画创作及弘扬,他决意将经营多年公司结业,“没办法,有时候熊和鱼掌无法兼得,有得必有捨,我心甘情愿。”

多才多艺的他,还擅长摄影,众多知名媒体都有曾使用过他的摄影作品;喜爱收藏,在香港的跳蚤市场开设有摊位,假日常抽出时间与爱好收藏的人士交流心得,生活丰富多彩。

当下,得澳门之邀请,杨建祥先生正在积极地筹备澳门画展。他还表示,今年四月亦前往洛阳,在牡丹花开之际,临摹“国色天香”……

众所周知,水墨画不但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慧,这门利用墨水亮度和透明度的平衡来描绘的艺术,看似简洁的背後隐藏着画家熟练的技法,更蕴藏着一种对中华传统艺术的坚守与传承。多年来,杨建祥先生视水墨画为知己,融入了热忱和欢喜,绘出了他的壮丽河山。

猜你喜欢

堂哥水墨画岭南
忆岭南
牡 丹 (水墨画)
雨岭南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吃喜酒
吃喜酒
不辞长作岭南人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爱你,就和你成为“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