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命教育不该被漠视
2018-06-20程振伟
程振伟
据《人民日报》报道,衢州市教育局今年在全市高中教育中推广生命教育课程,以提高高中生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预计到今年年底,该市高中学段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达到100%;到2021年,全市所有高中学段应届毕业生救护员持证率达90%以上。
當婴儿从母亲肚子里出生,生命教育就已经开始了。全家人倍加呵护小宝宝,其中包含着最朴素的“生命理念”———弱小的生命需要特殊保护,多关注婴幼儿的情感诉求。作为人类文明重要标杆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立法基础即是对未成年人作为弱小生命的特殊对待。
然而,中小学校接收学生入学后,并未与家庭在生命教育上做好无缝对接。事实上,中小学校生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一些人对未成年人作为生命个体的理念理解不到位有关。比如,备受社会关注的学业负担过重,对未成年人的体质发育十分不利;广受诟病的体罚学生,反映了教师对青少年生命健康权益的漠视。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如果多一些生命教育理念,就会少做或不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
中小学的生命教育不该因为“应试教育”或者管理成本高而被遮蔽。青少年首先是作为弱小生命个体存在的,不把生命衍生的事情放在根本位置,基础教育很容易本末倒置。而事实上,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就把生命教育列入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健康生活”列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并明确“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三个要点。生命教育成了国民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
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呼吁,要“把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现在一些学校最头疼的是校园安全问题,最担心的是学生生命安全隐患。而保障校园安全最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固化思维。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广阔些,就会发现很多安全隐患都源于生命教育缺失。一些生命常识和规则如果没有及时告知孩子,他们就很容易犯下“成人认为不该发生的错误”。校园欺凌、动辄轻生、师生冲突、青春期烦恼,这些问题都能从生命教育源头上标本施策。
衢州市教育局在高中推行生命教育,而且纳入学分,这是让生命教育在基础教育框架内归位。其实,小学、初中更应该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当然,这类课程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品德课可以替代。而笔者最担心的还是,生命教育是管长远的,一时可能看不到效果,是否会因此被忽视或者认为可有可无?毕竟给学生开设生命教育课没有多给学生上文化课容易看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