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种风药中7种无机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性研究

2018-06-20萨日娜王丽霞陈雯朱书强赵志正潘新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风药性味无机

萨日娜 王丽霞 陈雯 朱书强 赵志正 潘新波

摘要:目的 探討风药中7种无机元素的分布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20种风药中锰(Mn)、锌(Zn)、铜(Cu)、铁(Fe)、钙(Ca)、镁(Mg)、钾(K)7种元素的含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0种风药中微量元素Mn平均含量明显高于Zn、Cu、Fe;Zn含量与Mn、Cu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P<0.01);Mg含量与Cu、Fe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0种风药中7种无机元素受3个主成分因子影响,Zn、Cu、Ca、K在各风药中分布较为广泛,Mn和Mg在各风药中分布差异较大。系统聚类分析可将20种风药分为4类,第Ⅰ类包含12种风药,其中以解表药为多(6种),性味以辛、温为主;第Ⅱ类为单味药柴胡,Mn元素含量最高;第Ⅲ类6种风药中,解表药有3种;第Ⅳ类为单味药薄荷,性味为辛、凉。20种风药中,寒凉药中Mn、Ca、Mg、K平均含量高于温热药和平性药,温热药中Zn、Fe平均含量高于寒凉药和平性药,平性药中Cu平均含量高于温热药和寒凉药。结论 20种风药中7种无机元素分布及其与中药寒热药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风药;无机元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Sperman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05.020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8)05-0090-06

Study on Correlation of Contents of 7 Kinds of Inorganic Elements

in 20 Kinds of Wind-expelling Medicine

SA Ri-na1, 2, WANG Li-xia2, CHEN Wen2, ZHU Shu-qiang3, ZHAO Zhi-zheng2, PAN Xin-bo4

1. 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Lanzhou 730000, China; 2. Guang'anmen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3, China; 3. Gansu Province Food Inspection Institute, Lanzhou 730000, China;

4.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Lanzhou,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correlation of different inorganic elements in wind-expelling medicine. Methods The contents of Mn, Zn, Cu, Fe, Ca, Mg and K from 20 kinds of wind-expelling medicine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OES) method.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cluster analysis were used for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Results The average content of Mn element in trace elem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Zn, Cu and Fe. Z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n and Cu (P<0.05, P<0.01). Mg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u and Fe (P<0.05, P<0.01). The resul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even inorganic elements in the 20 kinds of wind-expelling medicine were affected by three principal component factors. Zn, Cu, Ca, and K elements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wind-expelling medicine. The distribution of Mn and Mg elements in each wind-expelling medicine was significant. The results of systematic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edicine were clustered into four different groups. Group Ⅰ contained 12 kinds of wind-expelling medicine, and 6 kinds of these were the diaphoretics which property and flavor were pungent and warm. Group Ⅱ was Bupleuri Radix, which contained the highest content of Mn. Group Ⅲ contained 6 kinds of wind-expelling medicine, of which 3 kinds were the diaphoretics. Group Ⅳ was Menthae Haplocalycis Herba, which property and flavor were pungent and cool.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Mn, Ca, Mg, and K elements in cool-cold nature medicin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warm-hot

通讯作者:潘新波,E-mail:sinpo_pan@163.com

natural and the neutral medicine.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Zn and Fe in warm-hot natural medicin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ol-cold nature and the neutral medicine. The average content of Cu in the neutral medicine was higher than in the warm-hot natural and the cool-cold nature medicine. Conclusi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organic elements in 20 kinds of wind-expelling medicine has correlation with the cold-heat natural plants-based medicine.

Keywords: wind-expelling medicine; inorganic element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ystematic cluster analysis

风药作为中药传统分类的一大类别,其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作用。古今众多医家对“风药”均有较多且经典的论述,最早见于金代张元素《医学启源》一书,其弟子李东垣的《脾胃论》则进一步较为详尽论述了风药对治疗脾胃病具有的发散郁热、升发阳气等功效,并依据张元素对药物的五类归纳法[1],将“风升生”类药物(约20味)加以归纳阐述。但后世医家对风药的定义都未给予明确的界定,随着近代对风药的著述专论逐渐增多,对风药这一原为“法象药理”名称的药物研究日趋系统完善。依据历代文献记载,风药具有风木属性,“在天为风,在地为木”,作用趋向为向上、向外。目前关于风药概念定义主要有2种:①祛风药,即祛除外感风邪类药物;②治风药,即祛除外风、平熄内风类药物[2]。目前关于风药与无机元素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参照古今文献,依据具有“风升生”特性,并参照功效及治疗作用选择防己、羌活、白芷、秦艽、升麻、防风、独活等20种风药饮片进行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锰(Mn)、锌(Zn)、铜(Cu)、铁(Fe)、钙(Ca)、镁(Mg)、钾(K)7种元素含量,探讨风药中不同无机元素的分布及其相关性。

1 仪器与试药

PerkinElmer Optima 8000 ICP-OES,美国珀金埃尔公司;HY-04型高速粉碎机,北京环亚天元机械技术有限公司;XPE105型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METTLER TOLEDO公司;DHG-9240A型恒温干燥箱,上海楚定分析仪器有限公司;HG-12-4B型马弗炉,上海禾工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55Mn、65Zn、64Cu、56Fe、24Mg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批号GSB04-1766-2004),100 ?g/mL;40Ca、39K单元素标准溶液(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批号GSB04-17-2009),1000 ?g/mL;浓HNO3(优级纯,烟台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试验用水均为超纯水。

参照《中华本草》[3]和《中药学》[4]选择20种风药样品,包括解表药11种(羌活、白芷、荆芥、桂枝、细辛、麻黄、升麻、葛根、防风、薄荷、柴胡),祛风湿药4种(防己、秦艽、威灵仙、独活),平肝熄风药2种(钩藤、天麻),化痰止咳药1种(天南星),活血化瘀药1种(川芎),开窍药1种(石菖蒲)。20种中药饮片均为市售,来源于甘肃省人民医院中药房,经甘肃省人民医院郑修丽副主任药师鉴定,符合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5]相关项下标准,样品信息见表1。

2 方法与结果

2.1 仪器工作条件

等离子体射频功率为1.3 kW,等离子体气流量为15 L/min,雾化气流量为0.60 L/min,辅助气流量为0.2 L/min;样品冲洗30 s,延迟0 s,轴向观测,重复测定3次。各元素检测波长分别为:Mn 257.610 nm、Zn 206.200 nm、Cu 327.393 nm、Fe 238.204 nm、Ca 396.847 nm、Mg 285.213 nm、K 766.490 nm。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将20种样品用来水冲洗后,分别用去离子水冲洗,烘干,粉碎,过筛(100目),恒重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采用干法灰化法消解干燥至恒重的样品:分别精密称取各样品约2.000 0 g,置于坩埚中,加热炭化后,移入马弗炉中,550 ℃至完全灰化。冷却至室温,取出,加1 mL硝酸湿润灰分,小火蒸干。550 ℃灼烧1 h,放冷至室温。加入15 mL HNO3(1∶1),加热使灰分充分溶解,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纯化水反复洗涤坩埚3次,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用HNO3(1∶1)混匀,作为空白溶液作灰化空白测定。

2.3 标准溶液的制备

2.3.1 混合标准溶液

取100 ?g/mL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55Mn、65Zn、64Cu、56Fe、24Mg)1 mL,用10%HNO3溶液定容至10 mL,即得10 ?g/mL多元素混合贮备液;分别依次精密量取10 ?g/mL多元素混合贮备液200、400、600、800、1000 ?L,置10 mL容量瓶中,然后用10%HNO3溶液依次定容至刻度,得0.2、0.4、0.6、0.8、1.0、10.0 ?g/mL多元素混合標准溶液。

2.3.2 单元素标准溶液

分别依次取1000 ?g/mL 40Ca单元素标准溶液20、40、60、80、100 ?L,置100 mL容量瓶中,用10%HNO3溶液依次定容至刻度,得0.2、0.4、0.6、0.8、1.0 ?g/mL 40Ca标准溶液;分别依次取1000 ?g/mL 39K单元素标准溶液200、400、600、800、1000 ?L,置100 mL容量瓶中,用10%HNO3溶液依次定容至刻度,得2.0、4.0、6.0、8.0、10.0 ?g/mL 39K标准溶液。

2.4 线性关系考察

采用ICP-OES对上述各标准溶液进行测定,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检测限见表2。55Mn、65Zn、64Cu、56Fe、24Mg、40Ca的线性范围为0.2~1.0 ?g/mL,39K的线性范围为2.0~10.0 ?g/mL。

2.5 方法学考察

2.5.1 稳定性试验

取“2.2”项下防己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ICP-OES工作条件,于0、2、4、8、12、16、24 h分别测定,计算RSD,结果各元素的RSD在0.60%~4.7%之间。

2.5.2 精密度试验

分别吸取混合标准溶液及单元素标准溶液各1份,按“2.1”项下条件,连续进样测定6次,计算RSD,结果各元素的RSD在0.99%~3.43%之间。

2.5.3 重复性试验

按“2.2”项下方法制备6份防己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条件进样测定,计算RSD,结果各元素的RSD在1.28%~4.51%之间。

2.5.4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6份防己药材粉末,每份约1.000 0 g,加入一定量的各元素标准溶液,按“2.2”项下方法制备防己供试品溶液,按“2.1”項下ICP-OES工作条件,进样测定各元素含量,计算平均加样回收率及RSD。结果各元素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5.77%~107.49%,RSD为1.38%~4.31%。

2.6 含量测定结果

采用外标法计算样品中各元素含量,结果见表3。对比20种风药中各元素的含量可以看出:常量元素Ca、Mg、K中,K元素含量最高,顺序依次为K>Mg>Ca;薄荷K元素含量最高,柴胡Mg元素含量最高,钩藤Ca元素含量最高。微量元素中,Mn元素平均含量明显高于Zn、Cu、Fe,顺序依次为Mn>Fe>Zn>Cu;柴胡Mn元素含量最高,天南星Fe元素含量最高,威灵仙Zn含量最高,升麻Cu元素含量最高。

2.7 相关性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别对上述各元素含量测定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K-S法),结果显示Mn、Zn、Cu、Ca、Mg、K含量测定结果服从正态分布,Fe含量测定结果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结果见表4。分析结果显示,Zn与Mn、Cu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Mg与Cu、Fe有显著相关性(P<0.05,P<0.01),其中Mg与Cu呈负相关,Mg与Fe呈正相关。上述分析结果表明,20种风药中的相关无机元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相互协同或相互拮抗的作用。

2.8 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上述各元素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

表5显示,前3个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6.321%,即20种风药中7种元素主要由3个主成分客观解释。表6显示,Zn、Cu元素的系数第1主成分中载荷系数较大,是第1主成分的主要综合评价指标;第2主成分中Mn、Mg元素的载荷系数较高,是第2主成分的重要决定因子;Ca、K元素在第3主成分中载荷系数较高,为第3主成分的主要评价因子。可分别将3个主成分因子得分用数学模型表示,即:

Y1=0.212Mn+0.423Zn+0.571Cu+0.037Fe-0.177Ca-0.240Mg-0.015K

Y2=0.545Mn+0.116Zn-0.158Cu+0.029Fe+0.037Ca+0.565Mg+0.123K

Y3=0.047Mn+0.077Zn-0.197Cu-0.426Fe+0.581Ca-0.007Mg+0.469K

分别计算上述3个数学模型对应的得分(F1、F2、F3),以3个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为权数,线性加权求和计算得各风药中元素总因子综合得分(F)及综合排名顺序,结果见表7。

表7显示,综合得分>0有10种中药,分别为:柴胡、独活、升麻、威灵仙、防风、薄荷、川芎、石菖蒲、葛根及钩藤。其中,柴胡的综合得分排名第1,且第2主因子的得分最高(3.733),Mn、Mg是其第2主成分的特征性元素;升麻中第1主因子得分最高(2.821),表明Zn、Cu含量较高,且其综合得分排名第3;第3主因子得分最高(1.607)为独活,其Ca、K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综合排名得分第2。分别对20种风药中3个主成分因子得分进行分析,发现第1主成分因子得分大于2、3主成分得分的中药有8味,第2主成分因子得分大于1、3主成分得分的中药有4味,第3主成分因子得分大于1、2主成分得分的中药有8味;F1得分最高且F排名前10位的中药有3味,F2得分最高且F排名前10位的中药有1味,F3得分最高且F排名前10位的中药有6味,结合各主成分中元素的载荷系数,可知Zn、Cu、Ca、K在各风药中分布较为广泛,Mn、Mg元素在各风药中分布差异较大。

2.9 系统聚类分析

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采用Euclidean distance系数和Within-groups linkage法以各元素含量对20种风药进行聚类分析[6-7],结果见图1。

图1 20种风药中7种无机元素聚类分析树状图

依据20种风药中7种元素含量形成的树状聚类图,并参照《中药学》[4]药性分类[寒凉(大寒、寒、微寒、凉、微凉)、温热(温、微温、热、大热)、平],可将20种风药分为四大类:第Ⅰ类包含12种风药,其中解表药6种(羌活、白芷、荆芥、桂枝、细辛、麻黄,性味辛、温),祛风湿药3种(防己、秦艽、威灵仙,性味分别为辛、寒,辛、平,辛、温),化痰止咳药1种(天南星,性味辛、温),平肝熄风药1种(钩藤,性味甘、凉),活血化瘀药1种(川芎,性味辛、温),可见第Ⅰ类药物性味以辛、温为主;第Ⅱ类为单味药柴胡,为解表药,性味辛、微寒,其Mn元素含量为20种风药中最高;第Ⅲ类包含6种风药,解表药3种(升麻、葛根、防风,升麻、葛根性味为辛、微寒,防风为辛、微温),祛风湿药1种(独活,性味为辛、微温),平肝熄风药1种(天麻,性味为甘、平),开窍药1种(石菖蒲,性味为辛、温);第Ⅳ类为单味药薄荷(解表药,性味为辛、凉)。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别以药物的寒热药性(温热、平、寒凉)为依据对20种风药中7种元素含量的均值进行对比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8。12种温热药和6种寒凉药中7种元素含量的总均值高于2种平性药,寒凉药中Mn、Ca、Mg、K平均含量高于温热药和平性药,温热药中Zn、Fe平均含量高于寒凉药和平性药,平性药中Cu平均含量高于温热药和寒凉药,平性药中Cu平均含量与温热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风药中无机元素含量分布及其与中药寒热药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3 讨论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风药是一类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药物,可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8],有效提高血管通透性,抑制血管炎性因子,改善凝血和循环机制[9],在解热镇痛、抗惊厥及解除平滑肌痉挛、祛除内毒素、减轻局部水肿状态等方面效果显著。中草药主要是由有机成分和无机元素组成的,而其中无机元素与人体某些疾病密切相关,参与人体多种生理、生物反应,进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且无机元素对中药生物活性的表达和化学成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10-12]。

本研究采用ICP-OES对20種风药中Mn、Zn、Cu、Fe、Ca、Mg、K共7种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常量元素K平均含量明显高于Ca、Mg,微量元素Mn平均含量明显高于Zn、Cu、Fe,不同类别风药的无机元素含量有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Zn与Mn、Cu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Mg与Cu、Fe有显著相关性(P<0.05,P<0.01),其中Mg与Cu呈负相关,Mg与Fe呈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20种风药中Zn、Cu、Mn、Mg、Ca、K是特征性评价因子,其中Zn、Cu、Ca、K在各风药中分布较为广泛,Mn和Mg在各风药中分布差异较大,柴胡的无机元素主成分综合得分居首位,其Mn元素含量最高,这与韩丽琴等[13]发现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草药中柴胡Mn含量最高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不同风药中所含元素差异明显,既可作为各风药之间区分的特征性元素,又可能是不同风药发挥主导治疗作用的元素。由于中草药中所含无机元素能与生物体内大分子形成酶,参与机体的调控活动[12],因此,风药中各无机元素是其发挥功效和临床治疗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显示,Zn、Cu、Fe及Mn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Zn、Cu及Mn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的活性中心,能够清除和抑制体内自由基;当Zn、Cu、Fe及Mn缺乏时,可导致免疫器官发生萎缩,从而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降低;Mn参与机体能量代谢,是多种中药生物酶的活性中心;Zn对正常免疫功能的维持有重要作用,缺Zn会导致T辅助细胞和抑制细胞比率下降,自然杀伤细胞功能改变,免疫功能受损[14]。

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通过对20种风药的系统聚类分析,发现7种无机元素含量分布与中药寒热药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也与中医辨证施治及风药的内在属性相吻合。此外,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管竞环等[15]提出的“药物中各种无机元素含量水平是决定植物类中药四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的假说,也为无机元素与中药寒热药性的相关性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由于本研究所选用的风药样本量及所测定的无机元素种类较少,对于无机元素与风药内在功效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致谢:感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张培宇主任医师给予中医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李东垣.脾胃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7.

[2] 张晓阳.浅论风药[J].中医杂志,2003,44(3):227-229.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6] 叶方,杨光义,杜士明,等.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4):259.

[7] 柏冬,王瑞海,刘丽梅.中药组效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与技术研究概述[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6):126-130.

[8] 付莹坤,杨静,冯玲.风药在治疗过敏性鼻炎古方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10(10):1618-1620.

[9] 王伟民,彭越,王磊,等.临床运用风药验案拾萃[J].辽宁中医杂志, 2013,40(5):22-25.

[10] 李少旦,李延志.主成分分析法用于中草药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J].化学分析计量,2008,17(5):25-26.

[11] 卢丽兰,周亚奎,王彩霞,等.ICP-MS/ICP-AES测定不同种质槟榔果实微量元素及HPLC测定氢溴酸槟榔碱[J].中药材,2013,36(4):585-588.

[12] 宋爱华,马翠荣,王英淑.微量元素与中医药的关系[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0,27(5):69.

[13] 韩丽琴,董顺福,刘建华.16种中药中锰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1):2322-2323.

[14] 郑虎占,董泽宏,佘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7:325.

[15] 管竞环,李恩宽,薛莎,等.植物类中药四性与无机元素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0,5(5):40-43.

(收稿日期:2017-09-15)

(修回日期:2017-10-22;编辑:陈静)

猜你喜欢

风药性味无机
风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理论探析及临证体会
无机渗透和促凝剂在石材防水中的应用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加快无机原料药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和途径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风药之功用辨析
《蠢子医》运用风药特色研究❋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Fe2(SO4)3氧化脱除煤中无机硫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