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实事程实功 以达德成实事:回望“南三”张礼香校长

2018-06-20梅汝莉

中小学管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三中南昌校长

梅汝莉

2017年5月,一部50余万字的纪念文集《张礼香与南昌三中》正式出版,为我们展现了一则新中国教育的典范。

张礼香是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南昌三中”)的老校长。1957年,张礼香调入南昌三中担任书记,后又兼任校长,直至1969年1月。后来他在南昌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任上退休。在他任职南昌三中期间,这所普通中学跃居并一直位居全省“榜首”,享誉社会。60年后,虽然张校长已离世多年,接受过他教诲的“及门弟子”也年逾花甲,当年在他领导下任职的教师均已鹤发银须,但是张校长的人格魅力和辉煌业绩,却深藏在他们的心灵之中。师生们共同追忆张礼香老校长的教育往事,撰写并正式出版了这本纪念文集,用文字留下其不可磨灭的芳华光彩。我们庆幸拥有它,我们更珍惜这份宝贵的思想财富。本文试记写张礼香校长献身教育的精神和点滴实践经验,以奉献给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而奋斗的同仁们。

一、“以实事程实功”:培育务真求实的教学风气

为振兴中华,挽救岌岌可危的国运,清末启蒙主义思想家、教育家魏源愤然倡导“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大声疾呼:“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1]张礼香校长曾于1962年5月在《江西教育》上发表题为《在教学中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一文,这在当时具有矫正虚夸时弊的警醒作用。时至今日,重温这篇质朴的文章,它仍像一把猛击浮夸之风的重锤,很有现实意义。该文从始至终贯串一个“实”字,鲜明体现着“以实事程实功”的精神。

1. 育人为本、教学为主,倡导深入踏实的工作作风

他竭力主张“学校领导要老老实实工作,教师要老老实实地教,学生要老老实实地学”。他切实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并明确指出,教学工作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工作,而“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2]他坦诚地总结了这方面曾经有过的失误:“以前,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在教学上采取大轰大嗡,加快尺码,搞过多的考试和测验,企图以突击运动来达到速成的目的,结果事与愿违,不仅没有达到速成的目的,而且也影响了师生的精力和健康。”自此之后,张校长在学校领导干部中大力提倡艰苦深入、踏实的工作作风,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现在我国教育正处在一个急剧转型的时期,要坚持不追风、不瞎折腾,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主,真正做到“稳中求进”,这对每位校长的工作作风都是严峻的考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重温张礼香校长从历史深处发出的肺腑之言。

2. 教师“精”讲、学生“实”学,坚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张礼香校长还精辟地阐述了教师老老实实教的表现,着重强调教师必须扎扎实实教好每一节课,特别应当讲清每一个基本概念,做到“精讲多练”。对有些人来说,这种思想似乎已经过时了。其实不然。所谓“精讲”,与现代教育倡导传授核心知识和培养关键能力的理念,可谓词异而意同。因为只有教师们善于将浩瀚的知识浓缩成“精”来传授,才有可能有效应对知识爆炸的挑战。否则,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知识,学校教学就难以避免庞杂无序,学生的负担也难以减轻,甚至校外“补课”的积弊也很难根除。张礼香校长要求教师深刻理解所教的内容,“使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得扎实一些,使他们的基础打得稳固一些”的要求,仍然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加以弘扬。他还要求学生“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使学校形成了务实求真的良好学风,大多数学生逐渐变成了驾驭知识、运用知识的学人。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教育承担的任务重、问题多。如何将我国现行的“大教育”升级为“强教育”,即内涵发展的高质量的教育,首先取决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学校的领导干部,能否以老老实实的态度正视问题,能否实事求是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转型的成败。我国的教育发展正在呼唤张礼香“以实事程实功”精神的回归!

二、智、仁、勇三达德:为师生成长构筑理想家园

教育事业是“以人教人”的事业,正确理解人,正确对待人,是成功校长不可或缺的品格。张礼香正是具有识人、用人之“智”,爱人之“仁”,护人之“勇”的优秀校长。“智、仁、勇”三项品德,孔子倡导在先,《中庸》弘扬在后,并称之为“三达德”,即拥有此三项品德,便能获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功效。张校长正是以这些过人的品德,成就了南昌三中的教育輝煌。

1. 识人、用人之“智”:给教师一片成长的天空

张礼香校长具有“慧眼识金,善用人才”的智慧,他为南昌三中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大发展,众多学校几乎都出现了教师紧缺的问题。在上级政策的指引下,他不以文凭为据,大胆留用了一批本校毕业生。就在这批高中毕业的“留校生”中产生了“把关教师”、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有人由于德才出众,后来还成为教授、专家,在学术研究上做出了杰出贡献。张校长不仅善于“就地取材”,还善于“挖掘”人才,他曾在院系调整之际,从高校中选聘尚未崭露头角的年轻俊才,看准之后,立刻委以重任,令其担任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居然“一炮打响”。

每个人都有其必经的成长过程,教师也需要培养。张礼香校长对待教师从不是只管“使用”,他更重视培养。南昌三中物理特级教师黄恕伯的成长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黄老师是一位因政审“不合格”导致的“落榜生”,张校长安排他“小循环”“大循环”教授物理课,使其全面掌握中学物理的学科体系。给他配备名师“拜师学艺”,但不要求他亦步亦趋;还鼓励他从事教育科研,1965年曾让他在高一年级开展静力学的“单元教学”试验。这一试验要求从教学单元的视角来建构知识,以培养思维为核心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黄老师的试验很成功,张校长不失时机地提醒他认真总结经验,并写成论文发表,这一建议促使黄老师向专家型教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1999年,在中国召开的国际物理教师学术研讨会上,黄恕伯老师是五位大会发言者中唯一的一位中方代表,研讨的题目是“以培养创造力为目标的物理教学实践与探索”,他认为自己在大会上发表的研究成果,源自上世纪60年代张礼香校长倡导的试验。

张校长深通“雁群需要头雁领”的朴素道理,他十分重视培养各门学科的“带头人”。经过他的精心培育,该校的学科首席教师代有才人出,促成该校由卓越走向了辉煌。在张校长担任南昌三中领导期间,该校在全省教育系统大评比中,连续八年独占鳌头,师生们戏称“八连冠”,社会上也流传出“北四南三”的赞语。所谓“北四”是指北京四中,而“南三”则是南昌三中,老百姓认为该校已经走出江西,堪与国内名校媲美了。有位校友自豪地说,我的母校“升学率真是想要不高都不行”,因为“学校有这样一个敢于担当有眼光的领导,又有一支高水平尽职尽责的教师队伍”。张校长识人、用人的智慧,令人叹服。

2. 爱人之“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张礼香校长心中几乎装着每一个学生,始终关注他们的成长。在他病重离世之前,一位相隔21年不曾见过面的学生来看望他,他竟能清晰地直呼其名。从他那微弱的声音里,这位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校长对弟子们浓浓的真情,这永诀的一幕,令其终生难忘。张校长深知贫与病往往结伴而行,他对祸不单行的寒门子弟格外关心。南昌三中曾经有一位出身贫寒的学生,在高考前夕其父身患重病,需要他每天到医院去照看。这位学生疲于奔命,无心复习功课,只想赶快就业,以救家庭急难。心神不定的他,模拟考试时几何才得了36分(满分为100分)。张校长并没有因为36分而放弃他,经调查了解后,一方面让班主任继续做他的思想工作,一方面经商议决定,给他每月拨发15元的困难补助费。当时学校一个月的伙食费才8元,15元可是一笔足以解困的数目。就是这样一位学生,当年就考上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他就是1995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2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位正式候选人之一,并荣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颁发的“世界杰出人物证书”和美国“世界名人录”榜上有名的欧阳忠谋。在张校长的关爱下,多少寒门子弟改变了命运啊!

张校长将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视为校长的根本职责,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他不仅规定“劳卫制”不达标不得毕业,还甘当学生体育运动场上的“总后勤”,鼓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在他的推动下,南昌三中在体育竞赛场上屡创辉煌,校友称:“市运会夺冠,省运会再夺冠,全运会近夺冠,冠冠相冠”,当时的高三学生付可民还曾夺得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200米冠军。体弱多病的女学生胡小琳,在张校长鼓励下坚持锻炼,竟然成为市运会女子100米冠军。她深切体会到体育锻炼培养了她顽强拼搏的精神,认为“高中时代的运动生涯是我人生中一个亮丽的起跑线”。众多校友凭借强壮的身体,践行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庄严承诺!

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张礼香校长对学生终身负责的仁心大爱。这又一次表明:只有整个社会充满了爱,草莽之中才无“弃才”之哀;只有学校教育洋溢着爱,莘莘学子才无贻误之叹!

3. 护人之“勇”:让校园充满理性之思和人性关怀

张校长不仅爱才、惜才,还有保护人才的刚勇气魄。据载,该校教物理课的胡信康老师,原是华东师范大学的高材生,因为毕业前讲了过激的言论,被打成“右派”,“发配”到江西。张校长获悉后,立刻到教育局将其延聘到校。胡老师教学十分认真负责,讲课幽默简练,很受学生欢迎。张校长及时给他平反“摘帽”,还让他当年轻的黄恕伯老师的导师。黄恕伯成为著名的特级教师后,不无动情地回忆道:“书记招贤,名师带路恩情深!”有人说,领导的责任就是创造激情,张礼香校长激活了胡老师的创造激情,他从高一教到高三的两个班,高考物理平均成绩竟在90分以上,还有不少学生得了满分,创造了教育奇迹!张校长还帮助过不少因为家庭出身问题不被高校录取的学生:有的是他亲自到招生办说明情况重被录取的;有的是他直接与高校负责人沟通而重被录取的;有的则是设法留校后获得继续深造机会的……张校长呵护人才的勇力,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来自他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仁心大爱!

孔、孟倡导勇德,却反对血气之勇,孔子直接批评过“暴虎冯河”的行为。张礼香校长的勇毅不仅包含浓郁的人性关怀,还体现了深刻的理性精神。他的“勇为”,事事都有政策依据,例如:对待“右派”,当时的政策提出要“监督使用”,他使用了,并在使用中监督了,正是在监督中发现了足以提出平反的依据。对待出身“不好”的“问题子女”,党的政策是“重在表现,不唯成分论”,张校长全面贯彻了这一政策。这些足以说明他是“智者之勇”“党性之勇”,是真正的秉持公正。我们的社会要进步,我们的教育要发展,正是需要这种不阿谀、不乱作为的理性的刚毅之勇。

三、留得清气在人间:以独特人格魅力铸就学校之魂

人们称道:“张礼香书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终生为国为民为师生,他的人格魅力铸就了‘老三中之魂。”他自从担任南昌三中领导职务后,直至调离,一直住在校门口办公楼下三间阴暗潮湿的老房子里。他有儿有女,六口之家住在三间小屋里已经不宽裕了,还腾出一间房存放华侨学生的衣物,这样住得就更窘窄了。张校长的妻子曾是“上班族”,由于校長忙于工作,四个孩子需要管教,她主动辞职全力相夫教子,抽空还帮着缝补浆洗存放在她家的学生衣物。

大家都了解张校长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裕,在他任职期间,职工工资有定期调整增加的制度,而他着力考虑的是教职工的工资调整,曾前后给时任语文教研室主任增加过三次工资,而他自己的工资却一直未调。他奉行的一心为公的义利观以及谦让友爱的作风,有效促成学校和谐互助人际关系的形成,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同窗之间充溢着爱心与和睦,大家把学校称为大家庭,将回学校说成是回家—这表达了何等温馨的感受!

留得清气满人间—半个世纪过去了,南昌三中的师生们用满满的深情颂扬张礼香校长,传递他对教育的纯真情怀,有力回击了功利主义对教育的挑战和侵蚀。

我们今天回顾和总结张礼香校长的办学经验,不仅仅为了表达敬仰和怀念,更是为了探寻教育发展变革的规律。教育变革有无规律可循呢?近日,一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此发表了颇有启示意义的见解,他指出:

教育之变,变的是时空,是手段,是数量,是方法,不变的是本质,是规律,是本源,是初心。教育更是变与不变的统一,变与不变的融合。教育的方式、方法、载体、手段可以变,但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精神、教育的内涵不能变。[3]

回顾张礼香校长的大爱仁心、务实求真和一身正气的精神,以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成功实践,这些恰是我们在“教育之变”中应当坚守的“不变”,它们将十分有助于我们遵循教育规律办学。

参考文献:

[1] 魏源.海国图志[M].长沙:岳麓书社,2011.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谢为民.在变与不变中奋进[EB/OL].(2018-03-29). http://www. ncedu.gov.cn/info/1522/85708.htm.

猜你喜欢

三中南昌校长
南昌舰举行“大洋成人礼”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对“一线三等角”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