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与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对比分析
2018-06-20田毅
田毅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早期与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4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50例,均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手术时间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患者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早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延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为88.00%、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6;P>0.05);②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尺偏角以及掌倾角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4,0.191;P>0.05)。结论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早期与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早期手术或延期手术)。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早期;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3(a)-0092-03
Comparison of Early and Delayed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TIAN Yi
Orthopedics Department, Xiuwe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Guiyang, Guizhou Province, 550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and delayed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in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unstable distal radial fracture who were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from April 2014 to October 2017 were selected for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the operation time The patients in each group had 25 case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early surgery.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deferred surgery.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①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fracture reduction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88.00% vs 84.00%, respectively) (χ2=0.166; P>0.05); ②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0.144, 0.191;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undergoing both early and delayed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can be treated well. The optimal timing of operation (early surgery or delayed surgery) can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patients.
[Key words] Radial distal unstable fractures; Early; Delays;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Therapeutic effect
橈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及成年人,老年女性极易发生,主要是外力刺激后造成的[1]。大多数的老年人都会有骨质疏松或者骨量减少的情况,再加上挠骨远端是薄弱区域,只要处在低能量下就会造成骨折[2-3],成年人均为外伤暴力较大。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3 cm范围内,常伴有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的损伤,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该手术可以保持挠骨的长度及两侧的轴向牵引,防止挠骨缩短等并发症,使腕关节功能得以恢复[4]。但是,临床上就早期与延期这两种手术时机的选择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为此,该文作者以2014年4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5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50例,均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手术时间为依据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早期手术治疗,其中,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56.45±3.96)岁,患者中左侧骨折有14例,右侧骨折11例;观察组采取延期手术方式治疗,其中,男性6例,女性19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58.62±4.28)岁,左侧骨折16例,右侧骨折9例。该次研究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所有患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两组骨折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后可知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外伤引起的骨折,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②部分骨折涉及尺桡关节半脱位、局部皮肤组织受损等情况;③部分迟来住院的者。
排除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排除了有手术禁忌证;②所有患者均排除了患有重大的内科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早期手术方式治疗,均在受伤后的2周之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取延期手术方式治疗,多数患者在受伤之后出现局部软组织受损重,或石膏外固定后移位改变,或部分迟来住院者等,手术均在受伤之后2周以上。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流程如下:患者采取臂丛麻醉或全麻的方式进行,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在止血带的作用下,选桡骨远端掌侧纵弧形切口约7 cm,切开皮肤及深筋膜,将腕部屈肌腱和挠动脉进行牵开,分离开旋前方肌,使骨折端充分暴露出来,然后清除掉嵌入的软组织,予以骨折断端复位,尽量恢复桡骨的相对长度及关节面的平整,恢复尺偏角及掌倾角,用克氏针简单临时固定,选择匹配的锁定解剖接骨板放置挠骨远端掌侧,予以锁定螺钉固定,术中根据骨折端缺损情况,选择自体骨或人工骨予以植骨,以便于术后愈合。术中、术后通过C臂透视,检查关节面平整、桡骨长度恢复、骨折断端位置对位对线满意,接骨板、螺钉位置安放、固定满意后,再进行伤口冲洗处理,并逐层将伤口关闭。手术完成后要在患者可以承受的情况下帮助其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同时要根据DR片的复查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负重活动。
1.4 观察指标
1.4.1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 骨折复位情况以Lidstrom作为评估依据,分为优、良、差3个级别,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00%,具体的划分标准如下:①优:患者术后没有畸形情况出现,向背侧成角为0°以下,且挠骨缩短长度为3 mm以内;②良:患者术后有轻微的畸形情况出现,向背侧成角为0~10°之间,且挠骨缩短长度为3~6 mm之间;③差:患者术后有严重的畸形情况出现,向背侧成角为11~14°之间,且挠骨缩短长度为7~11 mm之间。
1.4.2 統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尺偏角以及掌倾角 通过X线工作站测量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尺偏角以及掌倾角进行测量。两组统计指标均于治疗后随访时间为1~6个月。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
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为88.00%、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尺偏角以及掌倾角
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尺偏角以及掌倾角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常见的上肢骨折多见于挠骨远端骨折,且不稳定骨折的评估标准有如下:①患者的X线片检查显示背侧成角为20°以上;②患者干骺端背侧的粉碎程度比前后位宽度的1/3大;③患者若为桡腕关节内骨折,其关节面台阶或者间隙为2 mm以上;④患者挠骨的缩短长度为5 mm以上[5]。挠骨长度缩短后会使腕关节、下尺挠关节的前臂旋转功能以及协调性受到较大的影响。有专家学者认为如果挠关节面的移位在2 mm以上时,会使局部应力增加27%~51%,而且也会使大部分应力中心转移至尺骨上面,使腕部的位置与运动发生变化,造成腕部受伤后关节炎,对腕关节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6]。临床上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以往的临床研究中仍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有研究学者发现,采取闭合复位和石膏外固定的方法可以在早期得到较好的复位效果,但是仍然会有多数患者有再次移位情况出现,此时需要给患者进行手术,在采取该方法治疗时,关节面的对位和稳定性很难实现,且极易出现腕关节疼痛等并发症,甚至可能会由于石膏外固定造成皮肤压疮,这可能会给后期的治疗带来难度[7]。但是却有另外一些研究学者提出,背侧粉碎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和石膏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明显改善和恢复患者挠骨远端状况[8]。该文作者为了对比分析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早期与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