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者”进城去……
2018-06-20宝丁
宝丁
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入役,到90年代末期才退出现役,A-6“入侵者”舰载攻击机是足足30余年间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中型全天候攻击机的首选。追随着美国不断对外干涉的步伐,A-6攻击机的身影出现在多场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中,而这种飞机对别国的首次入侵,发生在堪称美国人恶梦的越南战争期间。
新中队登场
越战是A-6所参与的第一场战争,也是历时最久的战争,而第一个卷入越南战火的A-6单位,乃是VA-75中队(第75舰载攻击机中队)。1963年7月,这个中队接收了美军的第一批A-6攻击机,当时配置在“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上,而在1965年春季完成紧急备战员动员后,这个攻击机中队在当年5月转隶“独立”号航母的第17舰载机联队,随母舰奔向越南战场。
从这一年的7月开始,第75中队的A-6正式投身到空袭北越重要目标的行动中,并且很快就成了中低空空中打击的主力。为了提高打击精度,A-6的绝大部分任务都是低飞投弹,这就让其特别容易成为北越军队防空火力的拦截对象。
到了7月14日,第75中队的A-6就蒙受了第一次损失。当天下午,执行当日第二次任务的飞行员唐纳德.波克尔上尉和领航员多纳德·伊顿上尉在攻击北越交通线时陷入高射炮火网,A-6右侧主翼中弹,炮弹的爆炸令右侧发动机停转并引发火情,几秒钟后,左翼发动机亦受到连带影响而失灵。已经无法控制飞行的波克尔和伊顿双双跳伞,两人都活了下来。
尽管踏上战场不久就有损失,但是在打击交通要道、发电厂、军需仓库、兵站和桥梁的过程中,A-6基本上符合设计者和使用者对它的预期。作为美国海军和陆战队武库中能力最强的全天候攻击机之一,A-6高达8200千克的有效载荷为它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火力方案选择:可以携带超过30种不同类型的武器,甚至还有战术核武器。
A-6拥有用来实施精确打击所必需的航电设备,而且随着型号的改进而不断升级。最初的也是装备数量最大的A-6A配有先进的数字综合攻击/导航系统(DIANE),理论上它可以引导机上的双人机组在包括夜间和狂风暴雨等复杂情况在内的各种天象条件下从容驾机接近目标、攻击、然后返回航母。
至于少量实施了改进的A-6B和A-6C就装有更加复杂的设备。旨在重点打击北越防空体系的A-6B特别配备了目标识别/截获系统(TIAS),使用的主要武器是“百舌鸟”和“标准”反辐射导弹。
而作为“入侵者”家族中第一种配备光电传感器的型号,A-6C安装了前视红外装置(FLIR)和微光电视系统(LLLT),这些设备旨在帮助机组成员有效搜索隐藏在山林地带中的北越交通线,毫无疑问,这指的就是著名的“胡志明小道”。
在第一个A-6单位出色表现的鼓舞下,美国海军和陆战队不断向越南战场投入更多的攻击机中队。1965年11月,“小鹰”号航母载着第二个A-6单位也即VA-85中队驶至越南附近水域,并从那里开始以北越的重要目标发动空中打击。接着,是更多的A-6中队……
冲击波和橙色火焰
1966年4月,“勇猛”号航母驶赴越南执行任务,舰上搭载的舰载机联队是美军第一个全部由攻击机中队组成的联队,其中的VA-165中队装备着A-6A。参战一段时间后,这个中队的日志根据机组的反馈记录了下面这样的内容。
“愉快的飞行。机身坚实可靠,是投掷炸弹的理想平台,当然这种亚音速飞机并不以速度见长。”
“主翼宽大,转弯半径能和米格机相媲美。它的滚转率很高,在天空中具有和攻击机定位不相符的灵活性。”
“A-6在执行任务时几乎没有什么限制,最关键的是它能够携带数量惊人的武器。”
和另外几个中队一样,VA-165的重点打击对象是“胡志明小道”。一位名叫皮特杨的A-6领航员,在很多年之后都还记得自己第一次飞越这条北越运输线上空的情景。他的那次出擊具有诗意般的开局,“太阳从海平线的边缘跃升而起,我们的飞机沿着弹射轨道飞离甲板,投入到清晨的空气中……在古城顺化上空,我们开始越过越南狭窄的脖颈地带,朝下望去看不到任何东西,只有如丝带般的水流蜿蜒着穿过山地和丘陵。”
构成“胡志明小道”的土路和铁路网络,正隐藏在这样的山地和丘陵中。经过20分钟飞行,杨所在的A-6来到了一处丛林无人区的上空,这架攻击机在8500米高度上和正等着它的前进空中管制飞机接上了头。呼号为“盲蝙蝠22”的管制机是1架装备有红外探测装置的运输机,负责为攻击机群标定打击对象,杨的飞机是这架管制机需要引导的最后一架攻击机。
管制机的机组已经捱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他们急切地想要返航,杨可以从无线电里听出他们不耐烦的声音。“好吧,目标是一些卡车,”引导机组的人说道,“附近有开阔地,卡车就会出现在那儿。”
杨觉得这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之前他听说“胡志明小道”上的目标总是神秘莫测的,难道这些卡车会大摇大摆地行驶在阳光下的林间开阔地上?“那个地区有高射炮吗?”杨问道。他从管制飞机那里的得到的答复是,什么也没有。
在目标区域盘旋了一圈后,飞行员罗杰-肯尼开始降低高度准备进入攻击姿态,“经过在太阳下的短暂平飞,A-6进入了俯冲轰炸动作的陡峭滑行航路中。我的飞行员开始集中精力确定投弹点。”
就在那时,杨看到“左边的一片树林里有一阵短促闪现的白色火焰,一连串明亮的橙色火球随之慢慢地升起来迎向我们”,A-6受到了高射炮的攻击!第一波炮弹从攻击机身旁划过,划过A-6的机翼,划过A-6的座舱罩。副座上的杨大吃一惊,“我发誓,这些炮弹太近了,我都可以清楚地听到它们的嘶嘶声,这些炮弹相继爆炸,间隔大概1秒钟。”
现在这架A-6全速进入了投弹俯冲,当又一轮曳光弹掠过时,肯尼喊起来:“全力攻击!一次性投放!”
杨在武器控制面板上拉下了可以让全部炸弹瞬间释放的开关,炸弹迅速下落时,骤然减去数吨负重的飞机剧烈颤抖了起来。肯尼努力地抓住操纵杆,令这架A-6不断飙升,终于在高空中找到了庇护所,追逐着他们的最后一道曳光弹消失在了下方。
楊在那时有机会向下看去,“炸弹大约在脱钩30秒钟后落地。先是一个突起的冲击波,这个冲击波从一个不断扩大的圆心向外扩展,席卷周边的烟雾和枝叶。紧接着,一团橙色的火焰冒了出来,有如喷泉一般向各个方向进射而出。”
比F-4“鬼怪”更强
袭击“胡志明小道”的行动指向崇山峻岭,而另一类空袭行动的环境则迥然不同,那就是空袭北越首都河内。参与其中的美军机组都把空袭河内的行动称作“进城去”(Going Downtown),当然了,这样的行程注定不会轻松。
1968年春天,“小鹰”号航母上的VA-72中队的指挥官杰里·扎查里亚斯中校向部下宣布自己即将“进城去”,他还会另外再带上队里的1架飞机。原来那时巡航期届满的“小鹰”号即将被“企业”号所接替,而后者奉命尽快向河内的内河码头发起打击。尽管空袭主力将是“企业”号上的VA-35中队,不过已经在越南轮战一段时间的VA-72中队将派出2架A-6协同行动。
在一个波平浪静的午后,扎查里亚斯中校带领他的双机小队降落到了“企业”号航母的甲板上。空袭定于次日凌晨2时展开,他还有时间和VA-35的人交流一番。任务简报结束后,这位中队长向身边那些饶有兴致的“听众们”讲述了自己驾驶A-6参战的感受。
扎查里亚斯觉得A-6最令人难忘的特质就是惊人的载弹量。他回忆自己的一次初期行动,当时要求他在指定会合点上与另一架攻击机取齐,结果由于对满载炸弹的飞机自重估计不足,他在指定点根本刹不住脚,一直冲过了头。
“虽然我们的飞机不是超音速的,但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比那些F-4更强。”他告诉VA-35的中队长格伦-科尔曼中校,“A-6典型的负载是16枚500磅炸弹,当遂行攻击任务时,F-4只能携带6枚500磅炸弹。在一次联合行动中,我在无线电里听到身后F-4飞行员要求我们减速的呼叫,为什么?因为他们如果不打开加力燃烧室,就完全跟不上我们!”
就在扎查里亚斯做经验介绍之时,“企业”号上的机械人员却出了点小岔子,他们没有正确的设置“小鹰”号A-6的大气数据惯性系统,他们设置的模式适用于北纬或南纬65度以上地区,而当晚的任务空域处于北纬19度。
这样一来,扎查里亚斯在弹射起来后才发现他几乎无法从垂直显示指示仪(VDI)上获得正确数据,结果当他按照计划那样从1架加油机那里空中受油时,同行的另外飞机已经全部提取完燃料杀奔河内去了。
和编队意外脱离后,扎查里亚斯和他的领航员迈克.霍尔少校简短讨论了一下,两人一致决定单独飞向目标区域,尽管航电设备显然是有问题,但这两个资深空勤人员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正确的路线。果然在飞行22分钟之后,这架孤零零的A-6开始飞越河内西南部的山区地带了。
“进城去”大不易
就在这架A-6开始进入红河三角洲上空之际,领航员霍尔报告机长称他发现俄国制造的“扇歌”雷达正在追踪自己,这意味着萨姆-2防空导弹已经在某个地方虎视眈眈——这是“进城去”必不可少的风险项之一。
扎查里亚斯开始压低飞行高度,在A-6到达80米高度后不久,机上的导弹预警器开始嘀嘀作响,他蓦然发现“11点钟方向正有不明物体向我们袭来”。他告诉领航员,自己将进一步下降,当A-6的高度仪指针指向30米时,一个黑乎乎的物体在一片黑暗的环境中从左侧挡风玻璃附近呼啸而过,那正是1枚萨姆-2导弹。
扎查里亚斯开始加速,他的A-6达到了840千米/小时的速度,然后就在那时又有两枚导弹飞上来了。当第1枚导弹即将接近时,扎查里亚斯投下了干扰弹,同时向右滚转,接着猛然拉起机首爬升。
“第1枚导弹穿过了我们刚刚还在那儿的空间,紧接着第2枚导弹在我们下方爆炸,机身发生了猛烈的震动,弹头破片在我们的左翼上开出了一个小孔。”扎查里亚斯后来在这次行动的书面报告中如是记录道。
河内上空已经有火光,扎查里亚斯估计自己比空袭编队的其他成员晚到场了大约25分钟。“当我们接近目标时,河内的每处防空火力点都已经开始射击,这么多的高射炮竞相开火,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红河流经河内的情形,至少我知道自己此行没白来。”
凌晨4时20分,扎查里亚斯的A-6在河内港口上方投下了18枚Mk 36型500磅磁性空投地雷,这些东西将封闭河内的内河航道。接着,这架攻击机在150米高度上越过了河内市中心。“在离开时,我会选择在两个正在发射的高射炮阵地的中间飞行,事实证明这样做被击中的概率是相当小的。”
此举颇为奏效,A-6逐渐远离了河内城区,扎查里亚斯对他的副座说道:“嗨,迈克,我们要回家了。”这句话刚说完,机上的导弹预警器就又响了起来——萨姆又来了!
扎查里亚斯在120米高度上向右滚转,同时投下了一批干扰弹,接着向左扭转,又投下了剩余的干扰弹。“1枚导弹高速划过,另一枚导弹不知为何坠到了我们下方的农田里,化成一团灿烂的火球。”接着这架A-6便急速拉升,飞向安全空域去了。
在清晨5时许降落到“企业”号上之后,扎查里亚斯的这架攻击机在3小时的飞行后只剩下够飞15分钟的燃料了。在机组休息室,扎查里亚斯和霍尔才吃惊地得知当晚总共只有2架A-6到达目标:1架是他们的,另1架是VA-35中队长科尔曼的。
至于出击的其它A-6,有的发生了机械故障提前折返,有的因为领航失误把水雷投到了距离河内足有20千米远的地方,简直就是“找不着北”。看起来,就算A-6足够坚固也足够强悍,“进城去”也仍然不是一桩容易的差事!(文中1磅约合0.45千克)。
责任编辑:王鑫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