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导向”国际化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质量提升
2018-06-20杨立群刘红敏
杨立群 刘红敏
[摘 要] 在国际化背景下,培养满足适合社会发展的国际化护理专业人才,结合“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和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标准,分析和构建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护理学专业教育教学从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提出了全面提高国际化护理人才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策略,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0%以上,就业率100%,国际就业率逐年增加。
[关键词] 三导向;国际化;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4-0107-02
近年来,我校基于“三导向”的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质量提升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包括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护理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综合素质培养标准和考核体系等内容。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使学生的护理职业素质与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一 “三导向”国际化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三导向”国际化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坚持把研发“三导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国际化护理教育模式有机融合,形成了独特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三导向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以职业情感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二是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三是以社会适应为导向的身心素质养成。
(二)“三导向”国际化护理学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
依据国家《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的相关要求,局域“三导向”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比较系统地掌握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并且有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在国内外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社区护理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
专业特色为:遵循《国家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实施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的“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在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前提下,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人文素养、执业能力、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同时为适应社会需求,开展特色培养精神科护理和助产护理方向護理人才。
二 “三导向”国际化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
(一)明确教育理念与实施
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一学生为中心”,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交流、评判性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通过顶层设计,确立适合护理学人才培养的指标内行,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提升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立项目和课程团队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建立了项目和课程团队,主要负责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对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人才培养方、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教学方法改革与实施、教学评价及人才培养质量等进行研究、实施、评价、反馈、整改、提升,利用美国质量管理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控制管理。
(三)构建“三导向”护理学专业“五结合—四模块”课程体系
按照“三导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依据国家护理学专业的教育标准,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坚持整合课程体系,兼职“五结合”原则,即理论与实践项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人文与及科学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打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设置体系。构建四个教学模块,并且每个教学模块中融入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课外时间环节,形成横向、纵向交织成网络的完整课程体系。
“四模块”为:一是,以护理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块: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护理人文教育和护理职业发展教育三个课程群,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学专业、待病人如亲人、富有爱心、耐心和同情心的高尚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护理职业精神的护理人才。二是,以“护理执业能力”为导向的护理专业素质培养模块,包括基础医学知识、公共卫生知识、护理学理论及实践技能培养、科研教育和毕业生产实施六个课程群,护理技能实践教学模块,包括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实践教学、课间见习、临床护理综合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通过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护理学基础和专业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的护理人才。三是,以“社会适应”为导向的护理人才身心素质养成,包括军事、体育教育和生命教育、心理教育两个课程群,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和健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护理学专业人才。四是,“护理教育国际化”涉外护理教育模块,包括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课程群,公共英语课程包括公共英语精读、泛读、听力、口语、写作等。专业英语课程包括涉外英语、英语国家概况、护理英语文献阅读与交流、针对临床常见场景开展护理口语训练、CGFNS考试、RN试题训练与讲解等课程。培养学生涉外护理工作的英语沟通能力和护理工作的素质与能力。
(四)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适应新形势劳动力需求,课程负责人要根据教学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职业精神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的结合。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原则,充分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如在护理学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PBL、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体验式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同时,注重评判性思维培养,关注人文关怀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养成。重视护理实践教学改革,护理实践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部分。构建由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实验教学、课间见习、临床护理综合技能训练、毕业实习(含精神、社区)、社会实践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计划中明确各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为了帮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开设了“护理职业体验课”,大一第一学期到临床一线体验护理工作。学生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心开展课程实验教学与临床护理综合技能训练;到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基地、国际型医院及社区卫生中心进行早期接触临床、课间见习与毕业实习;走进医院、社区、养老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加大了护理技能训练,本校学生参加国家护理学本科专业临床护理技能大赛分别获得第一届、第二届的二等奖和三等奖。
(五)构建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教学计划的实施及教学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行,依据《齐齐哈尔医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条例》、《齐齐哈尔医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制定了《护理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条例》,实施“学校——护理学院——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管理。通过教学督导评估、学生网上评教、教师学生座谈会等环节,形成了领导、教师、学生和行政管理人员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依据《齐齐哈尔医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案》、《护理学院领导听课制度》、《护理学院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护理学院课程建设管理规定》等标准,对教学各环节进行质量评价。
“三导向”国际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促进了我校护理教育与国际间的交流,推动了我校高等护理教育改革,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热爱本职工作、护理职业态度、护理职业情感、执业能力、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均超过90%,国际就业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护理学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国际就业率也在逐年提高。在“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引下,我院于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的护理学专业认证,教育部专家组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整合力度、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对学院的护理学专業办学成果给予了肯定。
参考文献
[1]高婧,陈佩仪.国际化形势下高等护理院校开展跨文化护理教育的思考[J].全科护理,2015(17).
[2]刘桂娟,郭玲玲,徐金梅,等.国际化护理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2).
[3]刘吉成,张晓杰,云长海,等.以医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的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
[4]崔光成,张晓杰,白丽,等.以职业情感为导向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
[5]张晓杰,云长海,罗庆东,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专业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
[6]Gabr H, Mohamed N.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on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Enrolled in Nursing Administration Course[J].Int J Academic Res,2011(1).
[7]Garrett BM. Changing the Game: Some Thoughts on Future Healthcare Demands, Technology, Nursing and Int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J].Nurse Educ Pract,2012 (4).
[8]Kelleher S. Perceived Benefits of Study abroad Programs for Nursing Students: an Integrative Review[J].J Nurs Educ Dec, 2013 (12).
[9]薛倩,马然.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7 (11).
[10]杨立群,李强,李美谦,等.“护士职业素质与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