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2018-06-20刘红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活动语文

刘红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指的就是在学校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为目的的,在教师活动的引导和促进下,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的主体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汉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上。有效的语文活动内容和方式是关注学生思维的渐进性、设计有梯度的,而不是随机的,最好做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借着语文活动的台阶步步向上。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这种活动主体表现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听说读写活动。

一、设计教学活动——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先做预设

围绕课文或者每一类活动编制相应的“活动资源单元”,也可以将更多的更新的符合学生兴趣的材料开发为语文课程资源,如历史故事、微故事、流行歌曲、广告语等。

首先,在教學活动的设计中,要明确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活动分别有哪些?设计目的是什么?要明白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的对应和引发。

其次,根据教学目的、活动的类型和学生实际,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比如现代诗歌的教学,可以采用朗读比赛的形式。

再次,最好达成多向活动的综合。在教学中,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锻炼是最高目标,也考验着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

对课堂教学活动资源的开发,还可以沟通课内外,拓展课外语文学习资源。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等,促进学生去收集关于文化遗产、自然风光、风俗民情、方言土语、重要时事等话题的资源,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形式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形式由听说活动、阅读活动、写作活动三方面组成。

(一)听说类活动设计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以诵读类活动、对话类活动、表演类活动为方便实施的活动。

1.诵读类活动

这一类活动适用于诗歌的学习。在一遍一遍的朗诵中,学生会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达成对诗歌情感的共鸣。新教材中的诗歌,一般都有闻一多先生提倡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三种美,通过诵读对学生所能达成的熏陶感染,远比教师单一的讲解活动效果要好。

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我将诵读活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采用整体反复诵读设计,以读带讲,读讲穿插。如:一读,听教师示范朗读并配乐,主要起到示范正确读音及创设诵读情境的作用。二读,男、女生分别读,也就是跟读。一则引导学生想象和描写诗中的画面场景,体会沧海的雄伟磅礴气势。再则,用分男女生跟读,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度。三读,指定读,先读诗前半首一至四句,找出并读出重点词,如“观”“澹澹”“竦峙”等,理解这里的实景描写,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后读五六句,找出两个“若”字,理解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四读,齐读,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讲究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充满豪情壮志诵读。五读,背读。这一系列的诵读,学生活动于不同形式的训练与感悟中,对诗歌用词的表现力、对诗歌中实景的讴歌祖国壮丽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的把握。理解诗人目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后,更加激起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体会虚景描写是诗人实际借助丰富奇特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以沧海自比,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来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豪迈气魄。在多次诵读并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目的。

2.对话类活动

对话类活动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师生之间的对话为主,而且是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记忆和掌握。在新课程背景下所提倡的师生对话,更倾向于“探究性对话”,在这样对话中,是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地交流信息与观点,通过共同探究,在解决问题中,实现对学生认知和经验的拓展与丰富,促进学生更高水平的思考。

如何实现“探究性对话”?要求语文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提问机会,结合学生的提问,引导所有同学一起思考,一起交流,达成语文课堂的生成。以《愚公移山》为例,读完课文后,给学生思考时间,由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要移山,直接搬家不更省时省力吗?”为什么文章中的两个人物分别叫“愚公”“智叟”呢?有什么目的吗?文章中“智叟”与“妻子”的话中称呼“愚公”为什么有区别呢?通过学生的这样“探究性对话”,在解决学生真正疑问的过程中, 师生不断对话,使得学生对寓言的特点,文章主要人物的分析及课外拓展分析深入理解,比直接传授知识点效果更好。

3.表演类活动

学生根据文本进行表演的过程,其实就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语,将叙述性语言转化为对话语言,将文字的表现力转化为动作、表情、口语的表现力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转化过程中,会对文本中的空白进行填补,这是对学生根据情节合理想象力的锻炼,会加深对课文的熟悉和理解,有利于对文本的深入解读,真正对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进行锻炼。如《丑小鸭》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文中的不同场景创作剧本,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对话合理地将文中的叙述语言进行转化,减少旁白。这对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机会。

还可以开设一些口语竞赛类活动、演讲辩论类活动,这一类活动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活动前要做更充分的准备。

(二)阅读类活动设计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在阅读活动中应找准“着力点”,就是首先要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设计出好的语文活动就是解决好“怎么教”的问题。一堂课只有短短45分钟,绝不允许老师面面俱到,因此,在阅读活动中,语文教师应下大功夫进行研究课题。阅读活动可分为提取信息、概括归纳活动,体验感悟、理解鉴赏活动,探究、创造类活动等。

1.提取信息、概括归纳活动

这类活动是为了达成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或者整体把握,锻炼的是学生在大量文字中迅速判断和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要根据具体的选文类型及其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来判断是否需要这一环节。

2.体验感悟、理解鉴赏类活动

语文体验感悟类活动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要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调动起自身的独有经验,融入情境,设身处地,从而使自身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发生共鸣。体验感悟类学习通过情感,使学生的认知达到更高水平,也使情感体验在广度上加以拓展,使学生的生命不断向完整发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体验感悟类活动的形式主要有角色体验、情境体验、审美体验等。

课文《再塑生命的人》,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记叙性散文,讲述了海伦·凯勒在七岁时得到莎莉文老师爱的教育而重获“光明”的故事。虽然学生在小学接触过关于海伦·凯勒的故事,但他们对盲聋孩子的世界没有切身体会,也很难理解他们处于黑暗中的心情。因此教师可以设置游戏环节,请两名同学做盲人猜字的游戏:一名同学按照卡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另一位同学手心上写字,另一名同学猜字。之后请猜字的同学说说感受。让学生切身体会盲、聋、哑的世界。有了生活体验之后,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世界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做到海伦这样的出类拔萃,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3.探究、创造类活动

这一类活动主要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用语言完整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活动过程教师要注意几个问题,活动问题的设置要有价值、有挑战、有互动。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充足的动力,激发起创造潜力,不断突破创新。

教师要不断引导探究的创新走向深入。学生个体或小组在探究和创造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一般是零散的,尚处于感性阶段,浮在表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集体研讨、大胆质疑、互相补充、积极反思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进行概括和抽象,使探究和创新的收获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三)写作类活动设计

写作是語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现代语文写作教育的重点。但从作文题目的出题方式、作文材料的选择、作文思路的确定、作文表达方式的运用等都基本上走入了形式训练的固定套路,王荣生将其总结为“‘闪光点的记叙文、‘格式化的议论文、‘生动的说明文、‘日常的应用文、‘小文人语篇的好作文”五种套路(《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二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127页)。其次是写作题目不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需要,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真情实感,在写作能力的提升方面也比较乏力。还有一点就是作文评改环节,很多教师的点评过于笼统,不够细致,对学生作文的反馈只有一个分数和寥寥数语,学生无法从教师的点评中获得有针对性的提升。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作文题目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多用开放性命题。倡导学生多写真实的记叙文,写自己感兴趣的有话可说的话题,如写身边的同学,写学校发生的有意思的事件,写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写自己的烦恼等。要求学生少写华而不实的散文。

2.用活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写作情境,触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比如,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去活动,观察一花一草一木,真切体验自然,活动之后让他们之间互相交流。

3.作文批改应该活动化。可以在教师评改的基础上让学生之间互相评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参考意见。完成“我 ,我快乐”的作文之后,让学生互相交换评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到彼此丰富的情感体验:或快乐,或忧伤; 或兴奋,或沮丧……毫无疑问,快乐应该是其中最主要的。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头,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当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将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使学生的生活与写作完美地对接;用文字记录生活,在写作中彰显个性和特点,在生活中锻炼写作能力。

结语: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是引导,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学实践验证,在课堂教学中留更多课堂时间给学生语文活动,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活动中,这样更有利于不同学情的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活动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