隙中窥月,授之以渔
2018-06-20魏彩仙
魏彩仙
一、引子
古人有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正所谓“一轮皓月当空照,千江有水千江月”。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少年,读书正是“隙中窥月”的阶段,“窥月”得法,方能“别有洞天”,领略到“月色”另一番滋味。
二、课的缘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古人的体验,对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也有激励作用。课外阅读是中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过程。我始终认为教师应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卷有益,只要学生读,就一定会有收获。为此,我参加了福建省立项课题《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创建书香校园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并负责主持南平市级课题《促进农村校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的实践研究。在对我校(农村初中校)学生进行的课外阅读问卷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不会阅读,没有什么好的方法,都希望老师能够在阅读方法上进行指导。因此,我要求我校课题组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一节阅读指导课。活动过程是:实验教师选择课型——形成详细教案——年段备课组集备——实验教师上课——全组教师听课、评课——推介一至两名老师在教学开放周上展示——再次交流研讨,修改后形成完案,全校推广。我的《〈伊索寓言〉阅读方法指导》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最初构想
我们现在常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在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主动性的同时,更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这才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本课既然是阅读方法指导课,重心就应落在“方法指导”上。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常用的两种阅读方法——略读法和精读法。通过本课学习要明白:什么是略读法,怎样略读;什么是精读法,怎样精读。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初中阶段起始年级的学生来讲,让他们学会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增强读书效果,养成动笔读书的习惯,显然是第一要务。因此教学目标不在多而在于精,只需达成两点即可。一是了解和掌握略读法和精读法;二是使学生掌握圈点勾画、做批注的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目标有了,如何达成?思虑再三,课的效果要最大化,一定要讲究策略:以文为例,授之以渔。选文是关键,我选的例文《狐狸和葡萄》短小精悍,切入口小,目标集中,学生有充裕的时间阅读、思考、批注。我希望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見”,改进“教”的法子,用好“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伊索寓言》虽简洁却生动而充满智慧的语言,让他们熟悉语言,品析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完成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阅读”、“教会学习”的蜕变。
四、打磨完善
依据最初构想,我设计如下教学环节:首先,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导入新课,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第二,通过游戏形式,对《伊索寓言》阅读情况做个检测;第三,评价检测情况,引出要介绍的阅读方法——略读法和精读法。关于略读法的学习:什么是略读法——怎样略读——略读实践;关于精读法的学习:什么是精读法——怎样精读(依托例文《狐狸和葡萄》详细解析)——归纳总结精读规律——精读实践(课后完成)。最后,总结课堂,回应导入。
1.校内磨课:课题组和教研组其他老师听课后,认为这是一堂成功的阅读方法指导课。既定内容能完整呈现,环节大体清晰流畅;方法指导循序渐进,层次分明;能关注课堂生成,有效引导;学生发言积极踊跃,课堂氛围活泼生动。但是,在略读法过渡到精读法时,略显生硬。为此,我又在“略读实践”后增设了一个环节——哪些书或阅读物适合略读法。在学生回答后,用“没错,有的书只要略读浏览就可以,但有的书思想博大精深,需要精读”这句话顺畅地过渡到精读法。
2.县市展示:本课在学校教学开放周上交流时,被我市进修学校教研员相中,并作为建瓯市优质课“送教下乡”,还在全市《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创建书香校园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会上观摩展示。与会老师评课意见:教学环节设置合理,课堂流程清晰自然,环环相扣,行云流水;教学注重“法”,总结精读规律,便于学生迁移,让学生终生受益;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得很好,老师擅长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很敢说,对文本的解读精彩,说明老师平常上课就很注重这方面的引导。本课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圈点批注文本,如果老师能在文本上做示范批注,然后复印给学生作参考,也许效果会更好。
我采纳了他们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听课老师太客气了,不好意思讲更多的缺点。其实,我有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缺陷:孩子们真的很聪明,对短短几十字的《狐狸和葡萄》的解读赏析精彩纷呈,让有思维定势的我惊讶和欣喜之余,大有招架不住之势。面对学生出乎我意料的解读时,我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应对课堂生成的智慧不足,有两三处的点评都不够到位。例如学生谈到找人帮助摘葡萄时,我肯定了与人分享,却没有和前文的关键词“溜”结合来解读。“溜”体现了狐狸是偷偷进葡萄园的,所以不能找人帮忙。可见,回归文本要启发细腻的文心,哪怕是一个词!
3.地区角逐:经历了几次打磨,本课渐趋完善,我带着它,参加了南平市语文科课堂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了一等奖。此课堂实录记的就是当时的情景。还记得在场的听课专家廖林英老师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她说:“本课选材精当,用材充分,以文为例,授人以渔。课堂充满活力和张力,不生硬,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是一个典型的好课例。”并勉励我“要把阅读的课题进行到底,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五、结语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那么读书也有道,一凭勤奋和毅力,二靠规律和方法。凭勤奋和毅力可以水滴而石穿,靠规律和方法能够事半而功倍。所以在少年“隙中窥月”时,老师应该“授之以渔”,让他们学会智慧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