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市农区奶牛规模化养殖的调查报告

2018-06-20贾志宏卫利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乳牛单产存栏

贾志宏,曹 平,卫利选

(西安市奶牛育种中心,陕西 西安 710000)

我国奶牛养殖主要集中在北方农区,东北、华北、中原、西北地区为大规模集中养殖区,长江以南区域养殖分散且存栏量小,区域分布与奶牛的基本生理习性、地区气候条件和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程度相关。我国奶牛主要饲养区域适宜能量饲料玉米种植,其中秸秆作为饲草既可以节约成本有利于生态循环。陕西省关中地区是我国农区奶牛养殖的重要区域,玉米种植广,玉米青贮草源丰富,奶牛养殖起步早,品种资源基础较好,养殖技术普及居我国奶牛养殖区域较好水平。在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示范推动下,奶牛生产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形成了西安临潼-阎良-灞桥、咸阳泾阳、宝鸡千阳-陇县、渭南合阳县等优势养殖区域,奶牛养殖发展在我国具有典型代表性。2016年12月~2017年3月我们对陕西关中西安地区奶牛养殖现状进行全面调研,旨在为关中奶业发展提高参考。

1 西安农区奶牛养殖现状

1.1 存栏量

2016年奶牛总存栏为2012年的98.82%,基本持平,成乳牛为2012年的53.78%,下降46.22%,成乳牛存栏大幅下降。成乳牛平均头日产由2012年的17.6kg提高到2016年的22.5kg,成乳牛平均单产水平提高27.84%。调查发现平均挤奶利用胎次在2~3胎,约2.6胎,利用年限进一步降低。2012年同期牧场占53.48%,2016年全部转型为牧场模式,农户散养几乎全面退出。大多数奶牛养殖场转型为育成牛或育肥牛场,出售成牛、育成牛,部分进行育成育肥混养。正常挤奶售奶牧场占牧场总数的51.28%,奶牛存栏占总存栏的68.64%。

1.2 饲养管理

正常挤奶牧场设施设备完善,挤奶机器化、管道化,冷藏设施完善,防疫消毒设施良好,档案记录完整,粪污处理设施正逐步完善。但由小区转型而来的牧场,离居住区较近,存在分群、分区不清,管理粗放,技术人员短缺且流动频繁,系统化育种改良持续不够,奶牛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淘汰率居高不下,牛群利用年限低,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1.3 奶牛饲草饲料及原料奶价格的变化

目前多数奶牛场使用乳品企业要求的成品全价精补饲料,自行购置干草类饲料。2016年主要饲草饲料原料价格平稳,玉米、豆粕和棉粕等原料低位运行,近期大幅上扬,苜蓿,麦草价格较上年下降。高产群全价精饲料3100~3150元/t,中产牛全价精饲料2800元/t,中产自配料2300元/t,外购精饲料价格平稳微有下调,饲料原料价格下调对奶牛养殖场生产成本未形成实质性改善。2016年12月原奶平均价格约为3100元/t,后半年奶价有一定回升,各牧场差异较大,3000~3600元/t,尽管主要饲料原料同期较大幅度下降,因大多牧场使用成品饲料而饲草料成本变化较小,原料奶收购价格降幅较大。

表1 奶牛存栏及结构变化表

表2 主要饲料原料及原料奶平均价格表 (元/t)

表3 成乳牛日粮结构及日粮投入

1.4 成乳牛日粮结构及日粮投入

成乳牛基本日粮为全价精饲料、青贮饲料和干草,全价精饲料以成品饲料为主,多由乳品企业推荐的产品,分为高产与中产两种,成乳牛青贮为带棒青贮玉米秸秆,干草以苜蓿为主,约占60%比例,其次为干麦草,部分场使用燕麦干草。日粮结构变化明显,精饲料量稳定微降,干草量尤其是蓿苜干草使用量大幅提升,青贮使用量下降,使得奶牛单产提高,奶料比上升,日粮结构改善。2016年调查区域成乳牛平均日粮投入45.41元,较2012年有一定增加。

2 西安农区奶牛规模养殖综合分析

2.1 奶牛养殖模式调整

调查地区的奶牛养殖模式发生重大调整,单从资产结构看牧场化转型基本完成。自2014年以来奶牛养殖行业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2012年末牧场化奶牛养殖占53.48%,小区化奶牛养殖占46.52%;2016年末牧场化奶牛养殖占100%,小区化奶牛养殖已基本退出。一方面乳品企业对奶牛养殖规范化要求大幅提高,对管理规范化水平低、存栏少、饲养管理及卫生防疫管理差的奶牛养殖单位降低或取消收购额度,或大幅扣价收购。另一方面价格调整及管理机制对奶牛养殖行业的影响进一步显现。从调查结果看48.72%的奶牛养殖单位效益差难以正常产奶运营,或转型为育成或育肥场,或改造升级,或停产转行,奶牛养殖行业的调整还在持续。

2.2 奶牛养殖生产水平及效益分化

调查地区奶牛养殖单位持续分化,行业比较效益差,行业面临持续调整与分化。随着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国外乳品的持续进入国内市场,行业监管力度增大,乳品企业对原料奶生产工艺、流程及原奶质量等严格监管,对品质及产量从严要求,采用配额管理,划类管理及差异化价格等措施,使得一些管理水平及规范化程度低的养殖单位无处交奶或低价售奶,大量亏损无法运营,转型为育成或育肥牛场,大多在观望等待行业时机。而管理和规范化程度较好的牧场,平均成乳牛单产持续提高,据统计单产达到22.5kg,以2016年平均售奶价格约3.1元/kg计算,正好处于行业盈亏平衡价位,在繁育指标等主要生产指标正常的情况下维持平衡,部分单产水平高,管理好的牧场仍可获得相应利润。

2.3 饲养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牧场化管理经验正逐步被转型的牧场应用。经济效益较好的牧场具有良好的布局,功能分区清晰,采用精细化管理,能够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管理制度,执行操作规范,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注重过程管理和细节管理。并不断接受和使用奶业新技术。使用TMR全混合日粮技术,持续优化饲料饲草日粮结构,持续参加DHI泌乳性能测试,并及时分析改进存在问题,优化饲养,充分发挥奶牛生产潜能。坚持系统性开展奶牛群体改良工作,持续执行育种改良目标,开展牛群体型外貌鉴定,选配及选淘方案。不断提高生产水平,降低综合成本,在行业景气时可以获得良好的效益,在行业不景气时保持一定盈利,使企业具有长期持续的竞争能力。

3 农区现代奶牛养殖发展战略探究

3.1 奶牛养殖企业化

我国奶牛存栏量已有基本规模,单产提高的潜力很大,改善组织与管理,提高效率,总产就能大幅提高,基本满足国民对奶产品的需求。企业化管理具有管理高效率、产品高质量及竞争力强的特点,把企业化管理应用到现代奶牛养殖中,能快速推进奶牛产业发展。现代奶牛养殖组织方式的最基本特征是养殖组织单元的企业化,实行企业法人治理,统一管理,具有良好的工艺及设施,高度自觉的现代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独立或联合参与产业链条合作者价格谈判及价格确立,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奶牛养殖行业已基本形成企业化牧场饲养组织模式。企业化牧场奶牛养殖技术进步快,专业化程度高,已形成专业化品种,专业化改良体系,平衡的奶牛膳食营养。奶牛养殖已进入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时代。

3.2 奶牛养殖及奶品加工国际化

国内奶牛存栏及牛奶产量已基本满足国内消费量,而奶产品国际化步伐加快,牛奶产品竞争加剧,市场对原奶质量提高及成本降低的要求日益提高,要适应国际化的竞争就需要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效率。我国奶牛应采用舍饲化方式,奶牛单产应提高到8000~9000kg水平才能适应国际化流通的竞争。

3.3 发展农区适度规模奶牛养殖

我国饲草饲料原料资源严重不足,与正常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加工贮藏方式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加之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人均粮食占有多年来徘徊在400kg/人水平,饲料用粮短缺。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受到关注,牧区山区实行退耕退畜还草还林,农区为促进环境改善已不适合小散养殖,大型集约化养殖场建设也需要与粪污处理能力相适应。我国农区作物秸秆丰富,且玉米秸秆青贮已成为奶牛最重要的饲草来源,其他秸秆也有一定程度的利用和利用潜力。玉米秸秆青贮普遍应用,技术较为成熟,秸秆利用空间仍很大,可以支持草食家畜数量的更大发展。

奶牛养殖基本单元需适度规模规范化生产,须有基本的原奶产量才能运营,当前日产2t以下的奶牛养殖单元,因储藏运输等成本因素,已不适应运行,以目前奶牛生产水平须具有100头成乳牛基本存栏,约200头存栏规模方能适应。

结合我国奶牛养殖资源环境和环保要求,在农区发展适度规模奶牛养殖是我国奶牛养殖的主要战略需要。要以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粗饲料,以舍饲养殖方式为主发展奶牛养殖方式,以存栏200~1000头规模为主体,大规模奶牛养殖应与管理能力,环保处理能力相适应。

3.4 加快奶牛养殖调整与转型

我国奶牛养殖行业以奶牛养殖小区为主体的生产组织方式必须加快转型,这种组织经营方式严重制约奶业管理水平提高及技术应用,当前人均饲养头数约30头,成乳牛约20头,成乳牛单产约5200kg,世界平均奶牛单产约6000kg,生产效率低,根本不能适应全球大流通国际化竞争的市场环境,调整转型越快越深入越能促进先进奶牛组织养殖模式的建立,阵痛期越短越能解放奶牛养殖生产力,减少资源浪费,当前奶牛养殖行业的重心是调整中提高,调整中做强,其根本途经是加快奶牛养殖组织方式的转型。今后应主要通过市场机制促进奶牛养殖的调整与发展,通过市场机制淘汰落后组织方式及产能,鼓励家庭奶牛场,股份合作制奶牛场,独资或合伙奶牛场的大力发展,使奶牛养殖经营的主体成为以奶牛场企业为主的经营组织形态。核心目标是全国奶牛养殖行业基本依靠自身饲草饲料资源达到世界先进奶牛群体遗传水平和生产水平。

今后5年是奶牛养殖深度调整转型的重要时期,大力推进现代奶牛养殖组织方式的发展,对国际奶产品进入可采取前松再紧的策略,为调整创造更好机遇期,优质母牛转向奶牛场饲养,劣质母牛进一步淘汰,发展一批适度规模养殖场,部分示范奶牛场,期末全国总存栏维持约1300万头,成乳牛约650万头,牛奶总产达到5000万t,奶牛场存栏奶牛达到总存栏的65%~70%,平均成乳牛单产大幅提升,达到8000~9000kg,超过世界平均单产,达到发达国家舍饲养殖单产的85%~90%的生产水平,奶牛养殖的发展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大幅改善经营效益,提高产品,改善行业协会服务指导职能,必要时应研究建立奶牛养殖场注册登记制度,推广普及奶牛养殖技术,促进奶牛养殖可持续发展。

[1]秦志锐,等.谈谈我国奶牛业发展的技术措施[C].中国奶牛1004-4264(2002)02-0004-02.

[2]李胜利.中国奶牛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畜牧杂志,2008,44(10):45-49.

[3]孙洪仁,等,中国奶牛养殖业的症结和出路[J]黑龙江畜牧与兽医,2007(12):1-3.

[4] 曹平.理性看行业,质量创效益[J].饲料博览,2006(11):11-12.

[5]于春英.加拿大奶牛业发展现状及启示[B].山东畜牧兽医2011(32):68-70.

[6]吕玉才.中国原乳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7]于法稳,等.国外发展奶业的启示与我国奶业发展对策[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20(7):4-6.

[8]曹平,等,中国奶牛养殖模式及效益分析[J].家畜生态学报,2013(8),28-35.

猜你喜欢

乳牛单产存栏
乳牛场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感受
农业部发布 2017 年 4 月 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