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健身产业报告:都是谁在健身?平均花多少钱?

2018-06-20本刊

记者观察 2018年13期
关键词:健身房体育锻炼机会

健身产业,是“消费升级”的代表产物,在物质需求满足以后,人们开始追求更健康的体魄,更健美的形体,虽说健身也是一门“贩卖焦虑”的生意,但没事运动运动总不是坏事。这份产业报告,从背景、现状、未来三个角度剖析了当今中国的健身产业,一起看看,如今都是什么样的人在花钱“撸铁”。

身体活力及优美体态已经成为个人品牌的象征,健康生活理念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国内的体育消费总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到4.35亿。传统健身房、线下新型健身房以及线上APP是目前我国健身行业主要的三种切入模式。2017年中国健身俱乐部约11212家,健身工作室则超过26414家。如此庞大的消费背景下,新物种不断涌现,传统模式也在继续前行,整个产业都在寻求最佳的形态面对接下来可能面对的变革。我国健身业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上亿级别的赛道上,他们又该如何应战?谁将笑到最后?

都是谁在健身?平均花费多少钱?

现代人注重健康管理,近年来,国人尤其重视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据统计,2009—2014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上升,达到近4亿人,庞大的健身人口数量,未来将为健身行业带来巨大的消费需求。2010—2020年(预计)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明显增加,人民健身意识不断觉醒。

健康意识觉醒

目前,我国参与运动的人群每月运动频次达到7.5次,健身人群平均每年在健身上的花费达到了1万元,种种迹象表明健身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国内健身行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业态发展迅猛

我国健身俱乐部数量自从出现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但在2011—2013年间,健身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出现“关门潮”,增长幅度趋小甚至出现负增长。最近两年随着健身风潮兴起后,参与健身的人数不断增长,以及行业自身盈利模式的改进,健身俱乐部数量增长迅速,整个行业开始有复苏迹象,2015年开始,俱乐部数量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

目前商业健身房一般采取会员制收费,健身房会员总数和健身房收入关联较大。受健身俱乐部数量的影响,会员数量在2011—2013年间也出现了放缓趋势。而近两年来,有意愿参与健身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会员数量出现了显著的增长。

健身需求多样

不同年龄阶层的消费者对于健身拥有不同诉求:在尼尔森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实行的调查中显示,除了增强体质这个共同的原因外,70后、80后重视通过科学系统的运动健身在缓解压力的同时有效预防运动损伤;而85后则重视通过高效的运动内容设计达到塑身修形的效果;90后则将运动作为社交的重要一环,喜欢通过晒运动照、晒运动成果在社交网络中塑造自身健康的形象。

存在的问题

健身观念与习惯仍未形成。国内健身观念与习惯仍在建立过程中:国内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繁重,缺乏体育锻炼的时间与机会,往往错过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对运动兴趣进行培养的最佳时期,造成成年后对体育锻炼的忽视。近年来,一方面家长和学校开始重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培养体育特长,另一方面国外健身风潮刮至国内带动成年人走进健身房,健身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方兴未艾。

国内健身成本较高。早在2015年,美国线下健身房市场规模就达到了258亿美元,会员5531万人。健身人均消费466美元/年,占其年人均收入的不到1%。而与此相对应,我国目前商业健身房基本以年卡销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年卡价格基本在5000元左右几乎占到年人均收入的11%左右。

国内健身行业业态较为单一。目前国内健身房盈利模式单一,主流健身房皆采取年卡+私教模式,面向的客户群体多为一二线城市高收入阶层,提供服务内容同质化较为严重。与此相对,美国健身房拥有面向大众阶层的平价连锁健身房,如Planet Fitness;面向中产阶级的高端连锁健身房,如Life Time Fitness;以及面向专业运动员或对某专项运动领域感兴趣的健身人士的小型健身工作室,如Soul Cycle;丰富的业态吸引了更为广泛的消费者群体走进健身房。

国内商业健身市场品牌分散,行业标准及门槛较低。商业健身行业竞争壁垒小,市场品牌分散。健身行业不依赖上游设备供应商,投入资金量可大可小,除了设备投入外只需要合适的选址和员工,行业进入障碍低,日益扩大的消费群体又吸引了大量新加入者。大量竞争者导致国内商业健身市场品牌分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在经历洗牌后,大型健身俱乐部将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消费升级下的趋势与投资机会

1.具有非常强专业化内容能力的健身连锁俱乐部依然具有重大的投资机会。

美国健身连锁领域已经出现40亿美元级别公司,中国庞大的健身消费市场同样也存在这样的投资机会。前提是该健身俱乐部具有良好的内容与研发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健身教练孵化、认证、培训能力,这样才有机会实现规模化扩张的可能。

2.三四线城市还有广阔的健身俱乐部投资机会。随着三四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消费习惯的逐渐接轨,具有广阔的投资机会,投资机构可以重点投资区域性品牌,未来有机会被一二线龙头品牌整合。

3.专业的内容研发商还非常稀缺。健身领域的内容研发商如同餐饮产业的专业供应链服务商,未来有哪一个品牌具备超强内容研发能力,就有机会以内容为切口切入教练培训、认证、孵化的生意,再往后切入则可以成为专业的健身物业运营商,所以建议投资机构重点投资具有内容能力的头部品牌。

4.单个的专业化健身工作室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比如垂直在某个细分领域的工作室。如果团队有很好的内容研发和系统培养教练能力,该细分品类在中国人群中就会具有较大广普性,建议工作室投资机构可以重点投资若干个头部品类。

5.满足用户更加个性化需求的健身服装、食品的本土品牌还很稀缺。对比lulumoon这个超级巨无霸,中国也应该具有类似本土品牌的投资机会,同样在专业的食品领域和健身代餐产品领域也有机会,但同时也要求该产品要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6.低价健身产品的投资机会。任何原来小众专业级产品都存在通过降低专业难度和成本价格实现大众普及化的可能性。所以谁能创造低成本性价比产品就如同如家酒店在酒店业的革命一样,谁就可能会带来这个行业的重大变化。健身器材领域小型化和平价化也是一个趋势。

总之健身领域存在着大量的投资机会,包括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工具等领域也有机会,需要投资者们从上游往下游布局。

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健身房体育锻炼机会
给进步一个机会
没机会下手
日本流行“黑暗健身房”
不好意思,去健身房我也不想和你撞衫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
FIT最舒适
新闻速递
有些……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