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2018-06-19黄群

赢未来 2018年35期
关键词:创造教育读后感

黄群

摘 要:抽空拜读了冯恩洪教授所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受颇深。《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关键词:创造教育;适合学生;读后感

抽空拜读了冯恩洪教授所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受颇深。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就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努力实现使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课堂教学中,应旨在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即实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那种无视教学规律的“一言堂”、“满堂灌”式的作法必须改变。把学生从“应试教育”、“淘汰教育”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生动活泼地发展。

2让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首先是看教师能否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首要的任务就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让课堂真正“活动”起来。合作性学习是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而不是四个人简单的作样子。所讨论的问题要具有思辩性,讨论时要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学习,讨论后要进行每组间的组际交流。不要把一看就会,一找就到的问题拿来讨论。如果把真正能表现学生不同见解的问题拿来讨论,那讨论后的学生回答将是各抒己见,百花齐放。这样,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统一认识,这样的讨论才真正有意义。但这样的讨论需要教师认真的备课,了解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才能够完成。

4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课堂上,对于教学重点、难点部分的讲解、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实际。对于疑难问题,只找举手同学答对就完事是不行的。还要考虑到其他层次的学生,给中等或低层次的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让大家帮助分析、解决。这样才能是真正面向全体;这样才能不仅全体都学习,而且力求做到全部都学会。

5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名天才的想象家。所说的创造性学习,应该是在课堂上,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的结果。只要求学生按教师的思路作出预定答案的,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局限于课本内知识的,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是相当丰富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名作家,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名天才的想象家。就看我们的老师能否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启发学生,并创造条件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就看教师能否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谁做到了这一点,谁的课堂就将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那么,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掌握者,更将是有独立见解、有创造力的一代优秀人才。教为了不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心系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掩卷沉思,我们当前的教育确实存在很多弊端,是在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教师很少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 “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围绕中考指挥棒,我们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网内挣扎,这样的教育能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吗?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專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亦军,蒋仕琼.教育现代化理念下“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8,449(35):30-33.

[2]宋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J].教育,2018,000(021):46.

猜你喜欢

创造教育读后感
读后感要联系实际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写读后感有妙招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
数学课程中的创造教育浅议
“创造教育”引领幼儿生活与学习
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幼儿美术教学研究
让思维“轻舞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