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文化与服饰文化的内在联系探究
2018-06-19王甜甜王媛
王甜甜 王媛
摘要: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样,中华服饰,也影响了华夏五千年。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他们都发生了些许变化。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将武术与服饰的起源、形成与发展;武术与服饰的儒家思想之礼仪、忠孝;以及武术与服饰的现代发展趋势作简要的探究,以寄望验证中华文化的相关联系。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 武术文化 服饰文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2018) 4-0036-03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产生于文明古国的文化都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任何文化的形成、发展、传承、相融都离不开人,人是文化的主导。武术与服饰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承载着众多文化,如民族文化、制度文化、审美文化。武术文化和服饰文化的起源与形成都是围绕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便于人们更好的生存,更加适应生活坏境,而后渐渐的武术发展到养生、服饰则是区分性别后,人们得以知羞耻。在人类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武术文化与服饰文化又受到影响最为深远的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影响。其中在两者文化中相通性较强的则是礼仪与忠孝观。在现今的全球化发展时代,相对而言的世界范围逐渐缩小,各国之间联系紧密,文化渗透性加强,中华武术文化与服饰文化的影响也随着国家的国际影响力而逐步增强。
1 武术与服饰的起源与形成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同时人类想要生存,也必须经过自己的战斗,从远古时期和兽斗到后期的人类种族斗争。
1.1 武术的起源与形成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武艺是武术的起源,但不等于武术就是武艺。刘秉果先生曾提出,对于中国武术说来,它不是武艺的再現,也不是单纯的技击动作,而是吸收了舞蹈表演的美、杂技动作的险,以及武打配合的巧,还有中国古代健身哲理等等。[1]汉代是武术从武艺中分离发展的初始阶段,唐代是武术发展逐步成熟的阶段,而宋代便是武术形成的阶段,在明清时期得到补充发展。[2]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挖掘整理的129种拳种,但较为活跃的只有40多种,诸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象形拳、罗汉拳、查华炮为代表的长拳等。
1.2 服饰的起源与形成
服装的起源,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说法,诸如保护说、装饰说、巫术说、遮羞说、性吸引说等等,不论服装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但其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这是人类的本能。这种本能延伸的结果就是服饰。[3]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曾用兽皮、树叶遮羞。中华文明古国,地大物博,由于民族多样性,以及跨越了长久的历史长河,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服饰,其中以朝代为参照,如汉代女服的灵巧娇美、唐代的雍容华贵、明代的流光溢彩、清代的端庄明丽,一代又一代变幻不断地靓饰艳妆,给中国服饰文化增添了生动和潇洒。[4]以民族为参照,如苗服、汉服、藏族服、满服等,几乎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服饰。
2 武术文化与服饰文化的儒家思想
武术文化与服饰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都经历了在几千年的历史,它们都深受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
2.1 “彬彬有礼”的礼仪观
“礼”为儒家治世之术的根本,如何建立一种礼治秩序来维持社会政治稳定是儒家哲学思考的核心问题。[5]儒家思想的“礼仪观”影响着华夏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其中武术的武德,所谓习武先习德,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6]传统武德的道德精神表现实质上是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在武术领域内的体现。而武德中“礼”在武德中具有实践意义,它不但告诉习武者“应该做什么”,而且还告诉其“应该怎么做”。另,在古时的“江湖”界,习武之人常称“五湖四海皆兄弟”,各门各派见面行“抱拳礼”以示尊敬[7]武术中还有拜师一说,这也是长久以来中华艺术的独特之处。拜师礼节、门规师训代表的是尊师重道,仪式的过程提升的是内在修养而非机械的演绎过场。拜师仪式是保护了传统武术的传承,是一种传统文化礼仪。[8]
而服饰文化是以极具代表性的儒家思想的服饰文化,以汉服饰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汉服有一套完整详尽的服饰制度。大圣人孔子极力提倡服饰必须合乎礼的规范性,在重视服饰美的同时,注重服饰本身的社会功能。它要求人们通过衣冠服饰的“合礼性”来注意个人的言谈举止。哲人很久以前就讲述了服饰的穿着大方得体,本身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各种典礼均有对服饰礼仪的严格要求,正所谓“礼乐制度,衣服正之”。[9]
2.2 “源远流长”的忠孝观
中国传统忠孝观是指中国古代人们普遍奉行的忠于国君、谨于事亲的思想。因此从华夏文化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一观念。
危身奉上,艰险不辞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武德之忠:提倡习武者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人有仁有信而不忠,当艰险危难之时,便经不起考验,思想动摇,以致变节叛国,不但仁信尽失,而且为虎作怅,成为人民的罪人;故学武者,应忠于职守,忠于人民,忠于祖国。[10]古有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抗倭英雄戚继光、抗英侵略者关天培等。师仪式的文化内涵是徒弟表达自己对师父的尊敬的一种特殊方式,是确认师徒关系朝向拟亲情血缘迈进的必经之路。[11]正是这种拟情缘关系使得师徒如父子般的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之忠孝观。
“百善孝为先”是华夏文明的象征。 《周礼·春官·大宗伯》有云: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槽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12]古代家国同构,孝道是统治者治理天下的重要思想基础,通过丧服与祭服,以亲疏关系为依据,丧服又被分为五等,这就是常说的“五服”。丧服一般为麻布所制,因此就有了丧礼上“披麻戴孝”的说法。[13]
3 武术与服饰的现代发展
武术与服饰在当今时代发展中都发生了些许的变化,受国家政策、国际形势的影响,武术不再是常用于兵家或军事的主要力量,更多的偏向于一种养生、养心的方向行走,更加大众化,最重要的是成为国家代表元素,作为中国形象走向世界;服饰则也不再仅仅是用来遮掩,它成为人们表达自己身体美的一种媒介。同样,它的格调也充分代表的是民族和国家的形象。他们的兴盛都不仅仅是自身的上升,背后的力量总是与其所在国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3.1 武术的现代化发展
2011年,中国武术研究院、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提出“加强标准化建设”意见,并把当年定为“中国武术标准化年”。[14]尽管众多学者对这一问题提出不一样的观点,但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的确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尤其是在竞技武术和武术段位制已成为重要标志。竞技武术的推广与成就有目共睹,不可否认,但深入其文化性也是迎合中国梦的一大举措。但武术的发展并不能一味的追求其标准化,乔凤杰[14]等提出让标准化的武术来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让传统武术来肩负文化传承的重任,真正守护好中华武术的原汁原味,真正为社会大众服务,为提高人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和丰富业余生活贡献力量,让标准与传统共同构建成现代社会武术多元化发展模式。
3.2 服饰的现代发展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越高服饰的文化底蕴也就更加丰厚,审美的、心理的、观念的东西越来越附和于服饰.使服饰越来越成为人类审美心理的物化表现。[15]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包括56个民族的大家庭,受地域、宗教、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服饰原本极其不同,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服饰的逐渐统一化,大部分以同汉族穿着服饰相同的加入汉元素的西式服装为主。事实上传统民族服饰的装饰性多于实用性的这一特点使得传统的民族服饰不适用于现代服装市场。因此,在追求服装统一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发挥其传统民族特色服饰文化。
4 结语
武术文化与服饰文化的起源都是人类为了生存,且在人类经历了蒙昧、野蛮到文明的过程中,都深受中华其他文化的影响,诸如政治、经济、宗教和哲学思想等的影响,其中以儒家文化最为典型。同时在现代发展过程中,武术也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手段,逐渐转变为一种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方式,许多拳种也逐渐消亡,迎合时代发展的是拳种的接近统一化、标准化等,以长拳太极拳为代表;服饰也不仅仅是遮掩、遮羞,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也有许多的服饰种类消亡成为博物馆展示物,为了简洁舒适适应潮流,现以西式服装为主导。在全球化背景下,既不能闭关锁国、与世隔绝地发展自身的文化,也不能一位的、蒙昧的去追随“潮流文化”。在“中国梦”的大背景下,武术与服饰的中国元素更应得以体现与发挥。
参考文献:
[1]刘秉果.中国武术的起源、形成与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9(06):66-70.
[2]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3]燕 平,傅 成.中华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江西社會科学,2014(9):244-248.
[4]曾艳红.服饰:文化的一种载体及传播媒介[J].丝绸,2013(50):58-62.
[5]张德胜.儒家伦理与秩序情结——中国思想的社会学诊释[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9:159.
[6]王联斌.中华武德文化研究叽学术月刊,1998(10):85-94.
[7]乔凤杰.武术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8]周之华,李春日,李 旭.传统武术拜师仪式的文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306-310.
[9]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黄侃经文句读.礼记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25.
[10]王 勇.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传统武德的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16-17.
[11]吉成名,马洪远.论中国传统忠孝观[J].湖南社院学报,2012(03):65-68.
[12]杨天宇撰.周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78-279.
[13]马胜亮.“服”以载道一汉服的文化内涵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4:6.
[14]乔凤杰,王 刚.让“标准”成为多元之一:论武术的现代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67-71.
[15]王越佳.现代服饰及发展趋势[J].今日科苑,2006(0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