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控制的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
2018-06-19申书显
申书显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行政事业单位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发展,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应进行相应的优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完善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具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单位运行效率及效果直接关乎到社会健康发展,内部控制水平高低则决定了单位的运行状况,所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至关重要。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简介
1.1 内部控制的内涵及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通过内部控制来实现预期的控制目标,构建各种规章制度,贯彻配套措施及流程,动态化管控经济风险。内部控制是国家为了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体系,构建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通过相应方式手段从上到下建立起来的整套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中占有不容小觑的地位。
内部控制与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具有密切的聯系,是一个动态且长期的过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职能作用如规避贪污舞弊行为,加强资产规范化管理,保证资金有效利用等。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运作效率。虽然内部控制能够防控诸多风险,有助于落实单位预期目标,但并不能绝对保证目标顺利实施。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需要单位全员的共同努力,应做好人力资源分配与管理工作,创设和谐的内部控制环境,从而强化单位的风险防控能力。
1.2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首先,保障了社会群众合法利益。构建实践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系统,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根据相关法规开展经营管理活动,规避各种不合理行为,构建公平化、公正化的完善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高相关信息传递速率,确保单位会计报告质量与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精准性,保障社会群众合法利益。其次,强化政府治理能力。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效率,发挥资金整体效用,为社会群众提高优质服务。只有不断健全优化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规范机制,才能降低政府风险发生率,增强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政府各部门管理质量及效果,并全面落实部门的责任、义务。此外,满足发展战略要求。发展战略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宗旨,在市场规模的逐步拓展下,国民经济发展迅速,进一步带动了行政事业单位经营规模及结构变化,这个时候,行政事业单位应不断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力度,特别要构建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保障单位整体健康发展。
2 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工具,其控制水平高低决定了单位管理能否有序运转,关乎到单位公共管理服务效率,能够加强行政体制深化改革。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还有诸多问题,不仅削弱了业务风险控制力度,还无法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效评价。
2.1 结构设置缺乏科学性
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赋予了一定的权力,发挥执法监督等作用,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工作效率,国家加大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持力度,同时配备专业的财政部门开展一系列的相关管理工作。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设置的内部架构缺乏科学合理性。如部门及岗位的职责、义务模糊不清、职业分配不平衡等,这将影响了部分行政事业工作有效运行,进而导致内部控制效果不理想。
2.2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强,未树立科学的财务意识。一旦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低下,将直接导致单位财政管理无序化,更有甚者削弱了社会公共服务效率,阻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2.3 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当前,有不少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更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忽视了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在构建财务管理制度方面的自主意识不强,对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财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算账和管钱,仅侧重于会计核算、成本控制的财务管理理念。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监督核算职能不强,完全按照上级指示开展工作,对单位重大决策活动的参与权薄弱,无法全面掌握单位决策结果。
2.4 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脱离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未构建预算监督机制,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无法从单位实际角度出发,而是完全考虑领导业绩与考核目标,根据相关比例开展编制,这就造成预算编制与单位具体支出相互脱离。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在编制预算时存在严重的不合规行为,影响了预算编制效率。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劳动强度大,导致编制预算难以准确预计,最终带来失控问题。
3 新常态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应从多方面加强优化,如优化内部控制制度,科学设置机构、构建优秀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队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时效性,加快行政事业健康发展。
3.1 优化内部控制制度,科学设置机构
一套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时效性提升具有实践意义。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严格参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优化,同时科学设置内部机构,针对内部控制运行需求建立匹配的监察内审机构等,落实责任追究机制,清晰划分部门及岗位的责任、义务。
3.2 构建优秀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队伍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为教育文化等社会组织提供优质服务,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现阶段,仍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政人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比如专业技能及素养匮乏等,所以实际工作中很难实现财政管理目标,进而削弱了单位财政管理水平及效果,更有甚者发生了严重的贪污腐败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应从财政管理角度出发构建优秀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队伍,并安排组织全员参加业务培训及思想政治教育,以不断增强内部控制团队的专业技能与素养,切实保证财政管理质量和效率。
3.3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一方面,增强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及内部控制意识,提高财务核算的精准性、科学性,设置合理的会计科目,高效编制财务报表,制定完善的财务分析报告。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应选聘专业化程度高的人员根据本单位发展实际构建配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比如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预算管理控制制度等,制度形成后應贯彻各个部门及岗位中,一旦发现制度有不完善之处应立即结合实际作进一步修改,充分发挥制度对单位各项工作的指导作用,对于因人为因素引起的问题必须加大惩处力度,规范人员工作行为。
3.4 加强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监督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立全面预算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单位领导、核心岗位人员、财务人员、各部门主管人员等组成。预算委员会的职责义务是加强监督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单位全员应具备参与预算编制过程的自主意识,各部门负责本部门预算编制,同时财务管理者与领导层对编制结果进行严格审查,最后由财务部门进行汇总编制。预算编制结束后,预算委员会完成相关审核,然后移送财政部门审核认可方可实际执行。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委员会相关人员应根据预算制度要求,加强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定期向上级汇报预算执行偏差问题,从而降低预算编制与单位实际的差异,保证预算有效执行。
4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涉及诸多风险因素,唯有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帮助单位落实预期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并结合自身发展实况,建立匹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运作效率,全面突出单位行政职能。
参考文献:
[1]魏磊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建议研究[J].商情,2016.
[2]林春晓.新常态下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初探[J].财会学习,2015.
[3]赵丽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5.
[4]张桂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
[5]章小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营销,2014.
[6]王雪.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