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篇好作文,为什么得了低分?
2018-06-19周.com
周.com
近日,某明星街拍又被媒体吐槽,明明身上都是“秀款”,可搭在一起却成了“灾难”。搭配也是考技术的。就像我们很多同学写的作文一样,明明每段都不错,可总是得不了高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文章的每个部分都很好,但是组合起来就有了问题。什么问题呢?文章的中心旬是《你可知道在歌声响起之前,我们做了怎样的准备吗》,作者对它的理解有问题。在文中,《准备》的含义应该是《预先安排或筹划》,偏向积极、正面的。但内容上,写了同学间的分歧,以及缺乏组织带来的吵闹等消极状态,这些都不在《准备》的范畴,偏离了中心,修改时需要调整。
如何来修改呢?常见的做法是,要围绕中心选材。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个真相。还有个真相长期被我们忽视,那就是即使是所谓的《跑题材料》,也可以通过定的方法驯服它们,使之成为合适的材料。从这个角度看,不是要不要围绕中心选材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能力把看起来和中心无关的材料、与题目若即若离的材料写得符合要求。跑题不可怕,你有没有能力知道自己跑题、有没有能力把跑题的材料给拉回来,才是解决作文问题的重点。
推敲升格1 在歌声响起之前
文/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学校初一(18)班 朱宇畅
①“展翅,展翅高翔。”在我们班的演唱结束后,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论同学、评委,都為这精心设计的动人音乐喝彩。你可知道在歌声响起之前,我们做了怎样的准备吗?
②当听说要举行国歌、校歌歌唱比赛时,班里人声鼎沸,热情高涨。大家都想为班级争光,都积极行动了起来,按照跑操的六队开始了训练。
③排练了一阵,班主任刘老师提醒我们,这个队形太死板了,上不了台面。的确如此,这个队形连我们自己都审美疲劳了,更何况评委老师呢?
④同学们开动脑筋,有人说摆成个几何图形,有人说摆一个“18”的字样,还有人建议做一个“家”的图饰……一时间创意频出,但究竟选哪一个,同学们各有看法。
⑤这时,“毛遂”出现了,他自愿当起了指挥。他将大家的想法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这么个队形图:三角形的屋顶,正方形的墙,中间是一个18,代表18班是一个整体,一个温馨的家。
⑥这是一个完美的设计,刘老师也为我们点赞。为了表现最好的效果,我们又修改了细节,其问又多了一些曲折。
⑦“18”的“1”由女生组成,“8”由男生组成。做好造型后,我们觉得整体颜色很单调,于是又让中间的两位女生身着彩衣,男生同样如此。这样,人的视线在一大片迷彩服的世界中,才会有落脚点。两边的同学排成两竖排,将“18”围在当中,就像是在一大片绿草中开着几朵色彩鲜明的小花,视觉上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使人为之一振。
⑧在一次次的排练、修改、磨合、加工之后,歌声终于响起来了!
⑨“大运河畔,大鸾故乡,有一个风华少年,寻梦的地方………”
②“争光…‘积极行动”,都是积极准备的表现。
③发现了问题,如何解决呢?形成了第一次转折。
④大家出主意的时候,不是争吵,而是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
⑥为了体现“准备”的过程,这里说到“修改了细节”,在以往的基础上更丰富,又是一次转折。
推敲升格2 在歌声响起之前
文/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学校初一(18)班 朱宇畅
①“展翅,展翅高翔。”在我们班的演唱结束后,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论同学、评委,都为这精心设计的动人音乐喝彩。当大家都沉浸在获奖的快乐气氛中时,我却想到了他。
②当听说要举行国歌、校歌歌唱比赛时,班里人声鼎沸,却没人提出个具体可行的做法来,都只是机械地站成跑操的六队,死板地在那排练。
③这时班主任刘老师说,大家应该想个新队形。同学们又吵了起来,有人说摆成个几何图形,有人说摆一个“18”的字样,还有人建议做一个“家”的图饰……一直没个结果。老师对我们很失望,觉得大家一点比赛的状态也没有。
④“老师,我有一个好办法,要不我来试试?”没想到班长跳了出来,自愿当起了指挥。
⑤班长平时人缘极好,上能得老师欢心,下能团结同学。不过人缘好是一回事,活动的组织能力又是另一回事。
⑥他走到队列前面,没有人再说话,看看他能做出什么花样来。“大家的想法都很有创意,现在我要把它们融合在一起,相信你们不会反对吧?”大家都笑了起来。
⑦于是,他构思出了这么一个队形图:三角形的屋顶,正方形的墙,中间是一个18,代表18班是一个整体,一个温馨的家。没想到他的构思,竟让大家眼前一亮,觉得这就是自己心目中所期待的样子。
⑧然后,他又找了一个同学当副手,把男生和女生分别造型。数字“18”的“1”由女生组成,“8”由男生组成,做好之后,大家都觉得不错。他觉得整体颜色很单调,于是又选了两位高个子的女生站在中间的位置,身着彩衣,男生同样如此。这样,人的视线在一大片迷彩服的世界中,才会有落脚点。两边的同学排成两竖排,将“18”围在当中,就像是在一大片绿草中开着几朵色彩鲜明的小花,视觉上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使人为之一振。
⑨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又带着我们走步站位,打磨细节。在一次次的排练、修改、磨合、加工之后,歌声终于响起来了!
⑩“大运河畔,大弯故乡,有一个风华少年,寻梦的地方………”今天的成功也有他的功劳。他用行动告诉了我,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梦开始的地方。
⑩之前我是有些怀疑班长的能力,觉得“人缘好是一回事,活动的组织能力又是另一回事”。但是班长却有自己办法,把同学们的智慧结合了起来,避免了内部分化。他指挥得当,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而且创意迭出,为班级荣誉贡献了智慧与汗水。这个班长值得我们点赞。
①这个开头和升格文1的开头有什么不同?
④作者如何将叙事笔端转向写人的?
⑤试着比较修改一和修改二中的人物描写,有什么不同?
⑦⑧⑨“他”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起到了什么作用?
[11]最后又是如何将主题落实到写人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