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参与学校建设:众筹式项目管理实验

2018-06-19马骉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校长

新校长 2018年6期
关键词:研训管理者项目管理

文 马骉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校长)

做校长的都知道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既来自于职前系统的专业学习,更需要职后的规范研训和实践锻炼。做校长的也都知道,教师的职后专业研训,包括教师个体的自我专业研修和学校有针对性的团队培训,是根很难啃的“骨头”,国家、地方和学校都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精力和物力,但收效甚微。

在筹建杭州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的工作中,有一件事让我豁然开朗。

一场特别开学典礼策划计划.............

在新教师培训中,我们提出了团队自治的管理办法,由每个人参与、策划、执行有关学校建设的议题,其中就包括开学典礼策划。而在此之前,每个学科教师都有自己心中关于开学的创意,于是我们就形成了一个团队策划小组,制定方案、设计环节和内容,将每个步骤分配给不同的老师,最终形成了一张大网,每个老师都是一个关键点,而参与的学生则需要穿过每个点,形成一个面,最后达到终点即是我们整个开学典礼的全部内容。因为整个项目还在进行中,也请期待我们最后的成果,相信来自每个人的创意集结,即是代表我们学校最好的创造力。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想说的是:只要学校管理者能蹲下来倾听教师的需求,并能结合教育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制订专项规划、系统设计方案、注重内容的适切性和形式的多样化,教师们潜在的参与热情与能力还是能被点燃的,要相信教师是自爱自重的,他们十分顾及自身的专业尊严和安全,这是教师参与关及他们自身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情感基础。关键是管理者要去发现、去激发,要顺势而为、因需制宜。

唤醒培训主体教师的内驱力

改变校本培训低效低迷的现状或许突破口就在于此——唤醒培训主体教师的内驱力,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指导他们的参与能力和技巧,让他们既做好受训者,也当好培训者,更是管理者和得益者。

不久前我们学校新教师培训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恰好印证了“关键是管理者要去发现、去激发,要顺势而为、因需制宜”的观点。

新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对新教师的专业研训当然重视有加,新教师是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画好专业发展的线路图,我们未雨绸缪,设计了一整套规划严谨、设计系统的培训方案,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培训途径、培训方法和考核方式我们反复斟酌,力求完美,还准备邀请专家大咖面授机宜。我们期待新教师们的欣然接受和由衷感激。

“校长,新教师的培训可否听听我们新教师的想法,让我们说说自己的需要,我们的想法难免幼稚,可能过于理想,但是我们的心声,我们还是希望这次培训能考虑到我们刚毕业的快要入职的新手特点,设计一个适合我们的培训方案。”一个新教师在一次闲聊中认真地表达了他的想法。

这句闲聊中的认真话,促发了我们对绞尽脑汁才制订好的培训方案的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

培训主题的确定基于他们的需求,并能引领他们的需求。

培训的课程架构的设置尽量贴近他们的现实需要,凸显新教师的特殊需求。

不请任何专家大咖,把整块的时间有设计有要求地交给他们,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主张和见解。把培训手册的制作权交给他们,让他们在动态的培训过程中不断梳理学习内容和学习收获,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认识学习的要求并认同学习的要求。

成立学员自治小组,将培训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经费管理、材料管理、外出活动管理等权利交给他们。

把评价的权利交给他们,让他们自评互评,也让他们评价我们学校管理者的工作效果。

众筹式项目参观

给了信任、给了权利、给了相关保障,培训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新教师的自信、热情、能力和合作精神令我刮目相看。更大的收获还是我们对教师职后的专业研训这根难啃的“硬骨头”作了重新审视,找到了一条啃下这根“硬骨头”的新路——众筹式项目管理。

众筹这个商业融资模式借用到学校的管理中,借用到“教师职后专业研训项目”的管理中,又有了发起引领、目标一致、框架共建、任务明确、合伙关系和利益共享的金融和教育共融的特点和要求。

众筹式项目管理更多的是指向具体的某个项目的管理,校长或者其他学校管理者应该是项目的创意者和发起者,作为发起者必须向有志向、有能力参与项目管理和实施的一线教师阐述清楚项目的意义和价值,尤其要强调项目于他们的利益关系。然后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明确项目实施的原则,确定项目的合伙人关系,明确项目的任务框架,包括项目实施的内容、形式和时间节点,清楚项目的运作方式和成果共享的方式,让参与者既有强大的内驱力,又有明晰的参与方法和路径。

众筹式项目管理实际上是一种顺民意、集民智的民主管理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学校管理者的自我调整和自我革命,必须要改变固有的观念和管理方式,我们在新教师培训的实践中明白,管理者要做的是“给方向、给原则、给权利、给服务和给氛围”,众筹式项目管理,不是管理者让位、更不是缺位,管理者要到位,做该做的事。

众筹式项目管理并非毫无原则、毫无设计、毫无管理的放羊式或放纵式管理,作为项目的发起者必须在项目起始时、过程中牢牢把握住项目的实施方向,保证项目的价值和意义得以充分实现。为了项目目标的达成,发起者还需要与参与者共同商议项目实施的原则,并在实施过程中督促原则的落实和体现,以保证项目的实施不走样。

既然是众筹,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一线教师必须拥有相应的权利。比如对项目实施的表决权,比如在充分了解项目意义和价值基础上选择是否参与的权利,比如对实施的任务分配、形式选择的商议权,比如充分享受项目成果的消费权等。只有当参与者真正拥有相应的权利时,他们才会是真正的实施主体,也才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去落实各项任务,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职后专业研训项目的经验

项目的大多数参与者是教学一线的教师,他们对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并不专业,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的发起者要组织专业的力量给予教师们专业的指导和培训,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服务”。像“教师职后专业研训项目”就需要学校给予项目实施的策略和途径以指导。

为了实施好此项目,学校就需要告诉参与者实施的基本步骤和相关要求,需要按“需求调研、课程架构、资源组织和管理跟进”四个步骤开展工作。

“教师职后专业研训项目”整体规划的前提就是要作广泛的“市场调研”,需要从教师角度和学科角度掌握最真实和最迫切的“用户需求”,并根据引领性需求,诸如国家标准、地方政策和学校要求,将以教师需求为主体的各种需求结构化,成为课程框架的架构依据。

然后在此基础上,依据“用户需求”,依据引领性需求,依据课程建设的原则,架构以学科精神和学科能力为中心的“教师职后专业研训”的课程体系。

架构此体系者应该是学校的每位教师,每位教师就是项目的众筹者,因为他们每个人都需要专业发展,都需要保证自己职业安全。他们的参与过程就是认识、理解和认同项目的过程,项目的实施就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相对专业的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收集需要学校各方的努力。资源必须是适切的、便捷的、综合的,最终要形成以学校教师自身为主的兼顾各种外部资源的资源网络。学校管理者一定要转变观念,变“受训者”为“培训者”,要充分认识到学校那些拥有教学能力和智慧的教师就是最有说服力的培训资源,让他们充满自信地成为培训者,为其他教师培训,从而形成“人人都可能是培训者”的良性局面。

众筹式项目管理模式,不是简单地将教师从受训者转到培训者的一个路径,它为教师们提供了参与学校管理、创造自身价值的一种民主选择机会,教师们借此可以尝试和推广自己的创意。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众筹的过程就是一个问计于民,赋权于民,得益于民的文化浸润过程。正确大胆地使用这种管理模式,能起到筹心(聚集教师的情感)、筹脑(汲取教师的智慧)、筹手(收集教师的实践经验)、筹脚(激发教师的探索精神)和筹嘴(鼓励教师的评价欲望)的综合效应。“教师职后专业研训项目”这根难啃的骨头,借助众筹式项目管理模式得以有效的解决,学校的其他工作也可借鉴而为。

猜你喜欢

研训管理者项目管理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