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育视角下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6-18黄建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富有创新创造力的英语专业人才,提高就业竞争力,是当下众多英语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从主体性教育视角来探讨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对于有效开展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 英语专业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55-02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in English Maj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ity Education
Huang Jianmi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City,Hunan Province, 410205)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pectations for English major students are becoming much higher.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and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 thats a question for all English educa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ity education,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in English major,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effectiv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Subjectivity Education; English Major; Innovative ability
教育作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1]。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主体性强的人是“力求主宰自己的人,他富有理想,懂得自尊、自立、自强、自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他具有对社会、对人类的使命感,善于合作、敢于竞争;他不囿于传统、安于现状,也不盲目从众、惟书惟上;他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对自己、对社会充满信心”[2]。因此,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是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过程,这种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主体性教育思想,最初源于20世纪80年代对于主体性的哲学研究。其后,主体性问题被引入教育领域,形成一种教育思想理论,即主体性教育理论。它倡导教育的主题应该是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力,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强调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激烈和引导下,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任何一种教育理念的提出,都会激发人们开展教育实践探索。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笔者从主体性教育理论出发,积极思考如何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理念上充分认识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注重语言形式,如语言的流畅性、标准性乃至地道性, 而较少注意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因此课堂教学形式显得机械、单调。事实上,英语学科拥有自身独立的知识体系,它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体现在英语学习可以拓展思维方式、重组价值观念、重塑人格结构,如创新思维、独立自主、与人合作等能力,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戴炜栋在谈及英语本科专业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再思考时提出,理想的外语人才应具备专业知识,语言基本技能、学科素养和批判能力[3]。
主体性教育强调的是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学者提出,“外语类学生学习新语言,并解除异域文化,了解异族思想习惯及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思维更有灵活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4]。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主体必须充分认识到英语学科的人文性。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教师,语言方面的优势,更能敏锐的捕捉到一些新的思想。我们要善于质疑,在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和经验重述,协助和引导学生学习。在传授西方文化思想时,引导学生批判性进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优良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感,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
二、教学内容上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播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些人应该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导读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5]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可以改变英语专业过去纯语言、纯文学的培养模式,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注重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并处理好本科教育与终生教育的关系。
我校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就提出要 “夯实基础、加强融合、尊重个性、提升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重视语言的单项技能训练课程,如:英语阅读、口语、听力、写作以及英美文学、西方文化入门等课程,还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与英语专业知识相关的经济、法律、教育、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修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体育与健康、教师教育、创新创业等通识拓展课程,以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造力。
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属性。 主体性教育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既能较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能触类旁通,文理兼修。通过广泛的涉猎各种知识,学生可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提高社会适应性;从而对自己、对社会充满信心。
三、教学形式上注重平等对话交流
传统的英语教学,大多采用信息输送的形式,一堂课下来,老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甚至很多时候讲授的整堂课都是语言点,唯恐漏掉了其中任何一个。而在当下这个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很多渠道,比如网络、光碟、电子图书等去获取老师讲授的任何一个语言点,知识点。在这种新形势下,老师的主宰和操控地位必须发生变化。“90后”大学生的个人意识普遍较强,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如课堂教授、师生谈心等逐渐失去兴趣,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这些学生更希望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在媒体信息、社会实践和朋辈的成长经历中寻找目标、发现不足、感悟经验、获取力量。
主体性教育,教师和学生处于对等的双边主体,能够开展平等对话,交流协作。对话,意味着共同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能够缩短师生的之间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情感。教师与学生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真诚沟通,互助交流,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精神世界和意志充分拓展,不再墨守成规,人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体的示范性和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教师是学生获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教师的言论行为,品德人格,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因此,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与高校教师的创造性人格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的创造性品质不仅使自己的生活获得成功,而且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富有创造性,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人格的大学生。教师可以以良好的创造性人格如自主性、独立性、开放性以及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等全面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消除人格障碍,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全的创造性人格。
以往学者强调的是学生要具备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主要是考虑当下人才市场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所在高校是一所师范类院校,我校大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从事的是小学英语教育工作,具备创新精神是形成未来人民教师所必须的基本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传达的创新思想对学生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激励学生自主养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并且把这种理念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贯彻下去,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
五、教学评价上强化多元评价机制
英语学习能力的测评一般主要体现为英语四、六级、专四、专八等。从英语专业学习的角度来讲,测评应该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诊断性评价主要是便于教师和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全面整体的评估学生的学习,它包含多种形式,如问卷调查、访谈、建立学习档案、观察、活动记录等。终结性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达成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可以理解为是对一个单元,一个模块,或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对最终结果所进行的评价。
韩宝成教授曾经指出,语言测试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如何看待语言能力,二是如何看待英语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他指出如果把语言能力视作对语言知识的把握,测试就离不开对语言知识点的考查;把语言能力等同于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测试就离不开对这四种技能的微技能进行考查;把语言能力视作为通过听、说、读、写四种途径交流信息、表达思想、阐述观点和看法的能力,语言测试的重点就上升到结合内容对思维能力进行考查[6]。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的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考试不再局限于英语语言点的考查,评价的方式不再执着于语言文字的表述,可以是思维方式的或者框架机构性的综合考量。与文学相关的内容设计文学作品赏析、创作手法的分析、文本的解读等,与历史相关的也可采用文本解析、古今对比等对学生进行考核;写作的考试可以是开放式的,不拘泥于有限的話题。
主体性教育,学生是评价的主体,所有的评价活动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学习,积极参与评价。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社会化,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卷面考试可能能够检测英语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但是知识不等于能力,学生具有多少专业知识并不标志着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人的能力还包含对所掌握知识的运用和转化等。多元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挖掘潜能,激发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林佩燕,王仙锦. 主体性教育视角下的教师角色重构[J]. 教育探索.2004(3):107-108.
[2]丁锦宏.教育学[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P 126.
[3]戴炜栋 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J],外语界,2007(4):2-11.
[4]文秋芳,王建卿.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5]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孙有中,刘建达,韩宝成,查明建,张文霞,彭青龙,李莉文,孙旻.创新英语专业测评体系,引领学生思辨能力发展[J].中国外语,2013(1):4-9.
[7]兰岚,齐峰.主体性教育视角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7-18.
作者简介:黄建密(1987-),女,汉族,湖南湘潭人,文学硕士研究生,教研科副科长。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研究方向英国文学、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