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平榛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
2018-06-17金茜
金茜
摘要:平榛(Corylusheterophylla)为榛科(Corylaceae)榛属(Corylus)植物,是驰名中外的干坚果。平榛是榛属中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产量最多的种。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地区。在辽宁省主要分布于铁岭、抚顺、辽阳、凤城等地。平榛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栽培管理简便,果实口感好,综合利用价值高,是我国北方珍贵的乡土经济林树种。随着近几年辽宁省平榛生产面积的扩大,平榛在生产过程中遭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危害,有些病虫害对平榛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辽宁平榛;主要有害生物;发生;防治
1、主要病害
1.1平榛白粉病
①危害症状。此病主要危害平榛的叶片、果苞,少数也发生在新梢和芽上。在发病初期,叶面和叶背均出现明显的褐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型斑,表面覆盖白粉状物。随后白粉状物逐渐变成灰白色或灰褐色,叶片扭曲干枯,早期落叶。嫩芽受害则不能展叶。新梢受害皮层粗糙开裂,生长衰弱。果苞受害其上生白粉,然后变黄致使落果和瘪仁。秋季在白粉层上散生小颗粒(闭囊壳),初为黄褐色,后为黑褐色。
②发病规律。此病病原菌为榛白粉菌(Erysiphecorylacearun)。以子囊壳在病叶上或以菌丝体在病枝上越冬。辽宁地区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7月上中旬为发病盛期,在被害叶片表面的灰白色菌丝体上形成分生孢子梗,产生分生孢子。发病后期在菌丝体上形成球形的子囊壳。多数情况下气候干旱不利于病害发生,而寄主生长衰弱、植株过密则有利于发病。
③防治方法。及时消除病枝和病叶。如果是中心株,则将其全部砍掉深埋。疏伐过密的株丛,秋季在发病严重的榛园中及时清除、烧毁枯枝落叶。药剂防治可在萌芽后展叶前,喷1次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喷施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月上旬至6月上旬发病前,向林中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发病初期向林中喷洒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5~7d喷1次,连续喷1~2次。
1.2平榛果苞病
①危害症状。此病主要危害榛树果苞和叶片。危害初期在果苞和叶片上呈现不同大小的褐色斑点,后危害面不断扩大,从而促使叶片或果苞呈深褐色或黑褐色干枯萎蔫,影响榛果成熟,榛果瘪仁或半仁。
②发病规律。该病病菌在病叶及果苞片上越冬,翌年春季借风雨等传播到叶、果上危害。在日平均温度25~28℃,平均相对湿度85%以上时发病较重。在辽宁北部地区6月中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发病严重。一般植株生长过密、温度高、湿度大发病较重。
③防治方法。集中收集烧毁病叶,对于过密的株丛,可适当的疏枝或间伐;榛株发芽前喷施1次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于6月上旬发病前,向林中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于每年的7月中下旬发病期,向榛树上喷洒25%咪鲜胺乳油800~1000倍液,每隔5~7d喷1次,连续喷1~2次。
2、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2.1榛实象鼻虫
①为害特点。榛实象鼻虫属鞘翅目、象甲科。以成虫取食嫩芽、嫩叶、嫩枝和幼果,影响新梢发育,使幼果内幼胚停止发育。以幼虫蛀入榛果取食,形成虫果。
②生活史及习性。此虫在辽宁地区2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榛林的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榛树开始展叶时出土在枯枝落叶层内活动。5月中旬成虫在树冠上活动,并开始取食补充营养。7月上、中旬进入产卵盛期。幼虫在果内孵化并取食1个月左右,8月上旬老熟幼虫随榛果坠到地面,脱果后钻入土中筑土室越冬。第3年7月上旬化蛹。7月中旬新一代成虫出现。新羽化的成虫当年不出土,即在原地越冬,待第2年春季开始出土活动。成虫喜光喜温,多在无风炎热的中午(10:00-14:00)活动最盛,阴雨和大风天气都栖息于榛树叶背或中下部的小枝上,静止不动。
③防治方法。8月人工摘(捡)除虫果集中消灭老熟幼虫。对虫口密度大的林分采取平茬的方法降低蟲口密度。在成虫活动盛期即每年的5月上旬至6月上旬喷洒菊酯类(如高氯菊酯800~1000倍液),连喷3~4次,间隔时间为10d。也可用苦参碱插管烟剂,采用多点低烟法。选无风天的傍晚在林内均匀燃放熏杀成虫,667m2用量1.5kg。8月上旬到下旬于幼虫脱孔期,可用50%辛硫磷500倍液地面喷雾,幼虫死亡率可达90%以上。
2.2榛黄达瘿蚊
①为害特点。榛黄达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幼虫为害嫩叶、幼果和新梢,形成虫瘿。使被害幼果果苞皱缩、脱落,被害嫩叶受到刺激后叶片背部出现虫瘿畸形。
②生活史及习性。此虫在辽宁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枯枝落叶层下10cm以上的表土中越冬。翌年榛芽萌动时开始化蛹,4月中下旬出现成虫,5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即开始交尾产卵。成虫多于8:00-16:00在林间活动。夜间和风天在林冠下层的叶背上或草丛中静伏。雨后土壤温度和湿度增大,阳光充足无风的天气成虫羽化的多,活动频繁。
③防治方法。强化榛园管理,在幼虫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人工摘除虫瘿集中消灭或深埋。成虫期用1.2%苦·烟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触杀剂(如高氯菊酯,溴氰菊酯、辛硫磷乳油、90%杀虫单晶体等)按1∶1的比例,500~1000倍液向地表和林冠上喷雾均可收到90%以上的防治效果。5月中旬至6月中旬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树冠喷雾可收到85%以上的杀虫效果。
2.3榛卷叶象甲
①为害特点。榛卷叶象甲属鞘翅目、卷叶象甲科。此虫以幼虫和成虫为害榛树叶片,成虫取食植株中上部及梢部的叶片,被害叶片呈孔洞,有的咬断叶柄;幼虫在卷褶的叶包内危害。
②生活史及习性。此虫在辽宁地区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下、石块下、土缝内越冬。翌年5月中旬越冬成虫出蜇取食,补充营养后交尾产卵。5月下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6月下旬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新羽化的成虫经20多天补充营养后进行交配产卵。第2代成虫8月上旬开始羽化,取食补充营养后于9月上旬开始越冬。成虫白天活动取食,夜晚静伏,不具趋光性,有很强的假死性。
③防治方法。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人工摘除卷叶包消灭幼虫和卵。对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将其人工振落扑杀,降低虫口密度。于成虫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喷洒具有内吸、胃毒作用的有机磷制剂(象甲净、辛硫磷等)和具有触杀作用的菊酯类药剂(高效氯氰菊酯、杀灭菊酯等)1000~2000溶液。
2.4折带黄毒蛾
①为害特点。属鳞翅目、毒蛾科,又名柿黄毒蛾。以幼虫为害叶片,造成缺刻或孔洞,发生严重时,叶片被食光,枝条嫩皮被啃,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②生活史及习性。此虫在辽宁地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洞、落叶层和粗皮缝中吐丝结薄茧越冬。翌年春季幼虫为害,白天群栖于隐蔽处,傍晚分散取食。6月间化蛹。成虫日伏夜出,产卵多产在叶背面,卵块上面有黄色绒毛。
③防治方法。在野外利用黑光灯和信息素进行诱杀,出灯时应以2台以上为1组,灯与灯间的距离为500m,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秋冬季节人工采集卵块,集中销毁,减少虫口密度;害虫大发生时,喷施20%桃小灵乳油或10%功歼乳油2000倍液防治。
参考文献
[1]刘春静,徐辉,武景和,等.榛子栽培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杨国涛,姜薇,成文博,等.榛林经营密度及施肥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1(4):41-42,118.
(作者单位:铁岭市林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