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8-06-17付保词

科学与技术 2018年26期
关键词:导图化学高中化学

付保词

摘要:高中化学课程知识点多且关系紧密,将思维导图这一概念融入高中化学的“教”与“学”之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教学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跳出以教师为本位机制的教学固化模式,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等建立记忆链接,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思维导图;高效课堂;教学实践;应用

1 引言

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是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全新颠覆,它给教师的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不断完善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勇于尝试实验导入、探究性学习、互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从而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综合质量。

2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思维导图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最开始的作用是描述一种新型的笔记方式。它虽然属于笔记的范畴中,却在教学上具有比较强的优越性:首先,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集中他们的精力,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以自我为主体来完善知识的内化结构过程。

3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着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高中化学教师结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积极推动各项教学任务的有效开展。

3.1 教师层面的教学矛盾

从教师角度看,当前高中化学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比较陈旧,依然停留在“以考试论英雄”的应试教育观念,他们的高中化学知识体系还很不健全,授课更多停留在考试知识点的讲解和解题思路的传授,缺乏针对学生化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计划,导致很多教学方式都违背了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存在着教与学之间的突出矛盾。

3.2 学生层面的培养问题

从学生层面看,新时期的高中生往往思维比较活跃,缺乏缜密的研究精神,在自主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精神、批判学习精神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需要高中化学必须严格遵循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保证教学方法能够满足认知型教学内容、技能型教学内容、实验型教学内容、思维型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

4 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对高中化学学科发展方向、高中化学教学困境以及学生学习瓶颈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扭转高中化学教学低效的局面、加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升高中生化学学科素养,教师要通过思维导图优化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4.1 运用思维导图,实现知识体系构建

针对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缺乏系统性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将思维导图与板书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思维导图的填写过程。首先,教师应当从教学内容的关键词开始,然后按照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顺序,展示关键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简略的化学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学生从关键词入手,深入探究化学知识。这种化学知识体系的理性构建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学习态度,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4.2 实验导入教学法

高中化学课程需要借助各类实验教学来研究化学理论、化学现象和化学规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辩证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积极落实新课程教学目标中关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相关要求。例如:在高中化学有关钠的氧化物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重点是Na2O和Na2O2的化学概念和Na元素基础知识,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CO2、盐酸反应的系列实验。从而在课堂教学伊始就能掌握Na2O和Na2O2的化学特性、化学反应现象及其相关化学规律,通过Na2O和Na2O2在颜色、状态、氧的化合价、稳定性、生成条件、物质类别、反应公式等一系列合理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化学现象,保证在观察实验中掌握新课改教学目标中的相关能力要求。

4.3 课堂互动交流法

过去存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缺乏互动性与交流性的问题,也可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解决。我们提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关键词的方式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展示出来,展开讲解。但事实上,如果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词都由教师来讲解,这种课堂教学显然不可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高中化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分析能力、思维判断能力、批判性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互动交流教学法。

首先教师可以将各个关键词拆解开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该部分知识的研究与学习,完成某一个关键词的思维导图设计,并鼓励学生派代表将本组的设计成果填充在黑板上,如此循环,直至将板书上的思维导图填充完成。

例如,第一小组的任务是围绕“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展开思维导图设计,第二组学生是围绕“摩尔质量”进行设计,第三组的关键词是“气体摩尔体积”,而第四组的任务是设计“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导图,当每个小组将本组设计的成果一一绘制在黑板上后,整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就全部呈现出来了。教师结合板书内容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并开启“应用拓展”环节,就很好地實现了课堂上的生生交流与师生互动。

其次例如:在高中化学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预习环节制定思考问题:“我们所接触的化学反应是什么现象?”,借助和这个问题来开展课堂知识的预习和教学环节的串联。在诱导质疑环节,教师可以从“物质-微粒-化学键-能量”等四个角度来设计问题教学内容和引导实验,指挥学生体会焓变、反应热产生的具体原因。在实践分析环节,教师可以在实验室开展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互动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归纳总结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此次课堂教学的学习成果,集中思考“如何提高容器热测定的准确度呢?”,保证课堂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也实践检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

4.4 运用思维导图,提供学生复习参考

我们针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设计展开探索,实际上,思维导图不仅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复习提供必要的参考,还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可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思维导图的设计,并辅以一定的解释说明,学生确实可以实现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大致了解,但有些细节上的问题以及知识体系的内化,是无法在课堂教学中直接解决或立即完成的。

因此,课下学生可以根据课上形成的思路,将思维导图绘制在自己的笔记中,以学习笔记的方式保存下来,为后期的复习提供必要的参考。在自主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与绘制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产生很多疑问,这些疑问或是课堂教学中被学生忽略的,或是课后被学生遗忘的,或是由学生的化学学习短板所造成的,学生可以将其一一标记下来,向教师和同学寻求帮助,从而确保思维导图的完整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5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对思维导图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融合进行了细致分析,并结合对高中化学发展前景以及现状的分析。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遵循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经上文研究发现,思维导图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大高中化学教师重视与推广。首先结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特点和思维方式,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师教学理论的创新发展,也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汪细强.将大脑思维与行动研究结合起来——思维导图在主题活动探究实施初期的应用[J].信息技术教育,2005,(12).

[2]房梅,彭立.思维导图在课堂结束技能中的应用研究—以高中化学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4):49-51.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导图化学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