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肠管喂养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2018-06-15史晓菊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机械通气效果

史晓菊

【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鼻肠管喂养取得的效果。方法:取医院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患者98例,利用数字随机划分方式包括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49例,分别给予鼻胃管、鼻肠管营养方式,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相关指标观察,并比较误吸、肺炎等发生率。结果:机械通气期间,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包括前白蛋白、三头肌皮褶厚度、氮平衡与机械通气时间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期间误吸发生率6.12%(3/49),与对照组20.41%(10/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发生率,观察组2.04%(1/49)与对照组14.29%(7/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鼻肠管喂养方式,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积极意义,且可使误吸、肺炎发生率降低,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机械通气;鼻肠管营养;效果

作为危重患者维持生命的主要方式,机械通气过程中需辅以肠内营养营养方式。大多研究资料中均提示,肠内营养方式下易出现胃反流、胃潴留情况,所以如何选择肠内营养方式对患者营养支持成为临床实践中需考虑的主要问题。本次研究将以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鼻肠管喂养、鼻胃管营养方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ICU行机械通气患者98例,利用数字随机划分方法,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9例,对照组男32例,女17例,年龄49-78岁,平均(62.5±6.5)岁,其中颅脑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别为26例、15例、8例。观察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50-76岁,平均(61.0±6.0)岁,其中颅脑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别为24例、14例、11例。

入选标准:①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APACHE Ⅱ评分结果,保持13-21分[1];②无鼻肠管或鼻胃管营养禁忌症,无严重腹腔内感染、肠梗阻与胃肠功能衰竭情况:③患者家属均对本次研究表示知情同意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做比较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均做水电解质平衡维持、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取鼻胃管、鼻肠管营养支持,两种类型管均为聚氨酯材料,无法被x线穿透。置管后12h,需借助x線对鼻肠管位置确定,由胃镜引导,经活检钳将管道置于合理位置。置管后,两组患者均取“能全力”滴注,滴注速度保持30ml/h,根据患者情况在容量与速度上调整,保证维持量合理。

1.3 观察指标

营养支持7d后,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指标观察,包括前白蛋白、三头肌皮褶厚度、氮平衡与机械通气时间等。同时,对两组患者误吸、肺炎发生情况观察,其中误吸判断,按照500ml营养液置入美篮0.2ml标准,观察插管内若有淡蓝色痰液,可判断为营养液误吸,若治疗期间出现误吸情况,需及时做气道灌洗,抽吸反流物。另外,对两组患者肺炎发生率观察,评价取CPIS评分为参照,若评分结果为6分以上,视为肺炎。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WPS xls表格录入汇总,通过软件SPSS20.0做统计学处理,机械通气相关指标均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数据结果组间对比通过t检验;肺炎、误吸发生率采用数(n)或率(%)描述,数据结果组间对比由)(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指标观察

机械通气期间,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包括前白蛋白、三头肌皮褶厚度、氮平衡与机械通气时间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两组患者误吸、肺炎发生率

观察组机械通气期间,给予鼻肠管喂养方式,误吸3例,发生率6.12%(3/49),与对照组20.41%(10/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发生率,观察组2.04%(1/49)与对照组14.29%(7/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机械通气作为ICU患者维持呼吸畅通的主要方式,通常需配合营养治疗。如肠内营养方式,尽管可起到营养支持作用,但易出现并发症如胃反流、胃潴留等,而产生这些并发症的原因包括较多,如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胃动力障碍以及药物应用等,且因胃反流、胃潴留情况的存在,可能增加误吸发生率,这种误吸或反流情况,均可能引起肺炎。部分研究资料中提及,给予肠内营养方式,若体位不当、营养液输注速度不合理或气囊未充气情况,均会引起误吸,若未及时控制,将引发不良事件,影响患者治疗效果。部分研究资料中,对机械通气患者胃反流所引起的误吸情况分析,提及营养液输注速度过快、气管切开或体位不当等,均可能成为气道内有营养液流入情况,而实际解决中可考虑指导患者体位选择半坐卧位,调整输注速度,并及时做气囊充气,一般以20-30cmH2O压力维持为主,若压力值过大,淤血坏死可能性较高,而不足时便可能产生误吸情况。这些方法运用下对于喂养方式的合理选择,使患者反流、误吸等情况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如何解决关键在于此情况,考虑机械通气中采用鼻肠管喂养方法,其安全性相比鼻胃管更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2]。

从鼻肠管喂养方法优势看,主要表现在操作简单,应用安全性较高,且营养支持效果明显。临床应用中,在门静脉吸收营养物质下,可促进代谢调节与内脏蛋白质合成,肠黏膜结构完整性得以改善与维持,且有效避免肠道细菌易位情况。根据大多临床研究结果也发现,鼻肠管营养方式下,与患者生理状态吻合,同时因该营养方式下不会增加肝脏负担以及肠绒毛萎缩的风险,在置管中与置管期间做好管道维护工作,便可将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到最低,与肠外营养方式对比有明显的优势。

既往研究资料中,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可采用的方法做出较多分析,如陈丽丽等在研究中例,选择50例老年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鼻胃管与鼻肠管患者各25例,研究结果提示,在手术相关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上,鼻肠管组患者治疗4周改善明显优于鼻胃管组患者,同时比较并发症情况,鼻肠管组发生率28.00%,与鼻胃管组并发症56.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本次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能够反映出鼻肠管方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械通气期间,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包括前白蛋白、三头肌皮褶厚度、氮平衡与机械通气时间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出两种营养方式取得的营养支持效果均较为显著,但比较误吸、肺炎发生率,观察组机械通气期间误吸发生率6.12%(3/49),与对照组20.41%(10/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发生率,观察组2.04%(1/49)与对照组14.29%(7/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鼻肠管喂养方式在控制并发症上效果明显。值得注意的是,鼻肠管喂养方式下也有一定的弊病,如管道固定困难,移位可能性较高,所以需在营养支持期间适时做好x线片检查,判断鼻肠管位置,保证营养支持效果。同时,鼻肠管喂养方式下,应注意强化管道管理、防止细菌感染以及营养液输注速度与温度的控制,避免置管不合理或细菌感染、输注不当引起误吸、反流等情况。 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鼻肠管喂养方式,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积极意义,且可使误吸、肺炎发生率降低,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镇,郑辉才.鼻肠管与鼻胃管营养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03):473-475.

[2]张宗雪,毛秀莲,徐振虎等.鼻肠管和鼻胃管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不良反应比较[N].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06):849-850.

[3]陈丽丽,赵琳莉,达晓燕等.2种肠内营养途径及护理在老年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8):36—39.

猜你喜欢

机械通气效果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右美托咪定在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分析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