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爱好

2018-06-15王磊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王磊

摘 要: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原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通过实验独立思考,可使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巧妙的实验教学应该是妙趣横生,紧扣学生心弦,在惊奇中唤起学生的疑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神奇的世界,使之产生一种跃跃欲试急于“我要学、我爱学”的愿望,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巧妙设计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实验能够形象、直观、真实地反映一些物理规律。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中植入一些趣味实验,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学到物理知识。

一、设计有趣味性的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趣味实验是根据教学需要,为了达好的学习效果而设计的小实验,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趣味实验立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解放学生手、脑、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它具有激发兴趣的功能,衔接教学片段的功能。正确应用趣味实验,让趣味实验成为教育学的有效联系载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趣味性实验设计首先要足够“新颖”。那么,设计的“新颖”要达到什么程度呢?这涉及一个“度”的问题,太弱的刺激由于不能引起认知上的不平衡,因而也就不能引起同化和顺应。相反,如果外部刺激超过主体认知结构同化的范围,那么同化和顺应都无法进行,主体的反应也无从谈起。这正如皮亚杰所说的那样:“一个人既不注意太熟悉的东西,因为已经司空见惯了,他也不注意太不熟悉的东西,因为和他图式中的任何东西都没有联系。”比如,我们设计的“测定没有系统误差存在时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得出数据,并求出没有系统误差存在时电池的电动势与内电阻,这比高中教材上的实验“新颖”。

二、延伸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验研究过程当中,他们才会对物理学实验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从而对物理学的知识产生一定的疑问,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也能够对物理实验产生无穷的疑问。这时候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他们对自己产生的疑问做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并得出结果。比如:课后作业的安排中,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指定一些极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课后探索性实验,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物理知识探索,在动手实践中领会物理知识,在反复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坚韧不拔的性格。

三、幽默讲解,巧妙导入,师生风趣谈论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例如,在讲“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时,向学生打比方:“这好比你们小时候还是婴儿时,你爸爸将你抱在怀里;你学会走路了,你爸爸将你牵在手上;你再大一点,你爸爸则说:‘走,外面玩。”又如在讲楞次定律时,可以這样比喻:在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里,当人踩上去时,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你想拔出腿来,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又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实验的程序是:问题——实验——原理—讨论——结论。

教学中师生围绕一定的问题共同进行讨论,这一环节非常关键。有效地谈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选择好讨论题,明确讨论的具体要求 讨论的问题要具体,要切合学生实际,不能太大、太深,也不能太容易。论题的选取要有针对性,要有梯度,能吸引所有学生参加讨论,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话说,题目难度应该使中等水平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同时,也要估计和预设讨论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其解决应对措施。

2.善于启发和引导,创造和谐的讨论气氛 在讨论时,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又要抓住问题的中心,把讨论引向揭露问题的本质。使讨论的重点落在对物理意义的理解、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对物理现象的解释上。在模拟试讲时,我们也可在学生讨论环节设置“插曲”:预设学生的讨论方向出现偏离,或进度十分缓慢等,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予以引导,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教师把问题分成三个阶段让学生进行讨论。

第一阶段:1.上节课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如何把理想化?2.增减砝码的目的是什么?3.在牛顿第二定律中质量的含义是什么?作用力的含义是什么?加速度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通过回忆、分析与讨论,能够准确回答。

第二阶段:1.如果合外力发生时,加速度变化吗?为什么?2.这反映了加速度与合外力的什么关系?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得出加速度与合外力之间的瞬时对应关系。

第三阶段:1.你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对加速度与合外力之间的瞬时对应关系进行具体阐述?小组交流后,派代表用投影仪投影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完善。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合外力决定。

随着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的逐渐增多,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教会他们应用物理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他们觉得“物理就在我身边,物理知识和技能是很有用的。”进一步增强对物理的亲切感,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陈赛.体验探究过程,感受科学方法,提升探究能力——例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J].物理教学,2014(9):23-26.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一中学 835000)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