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初三学生古诗文默写准确率的实践探究

2018-06-15刘君慧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刘君慧

摘 要:面对语文中考中最易得分的古诗文默写题,多数学生失分严重,本文作者观察并研究了学生默写失分的原因:欠缺分析理解、缺少反复巩固、识记内容张冠李戴、错别字现象严重,针对以上原因,采用系列训练帮助学生提升古诗文默写的准确率,教方法强记忆;“反复订正”勤练习;“错字整理”抓落实。

关键词:古诗文默写;失分原因;分类辨析;反复强化

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蕴涵着中华古典文化的精髓,彰显着古人的文化智慧,《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提出如此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我认为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不仅能使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还能接受文化的熏陶,提升语文素养。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能够熟读成诵,精准默写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考分值为7分的默写题,如此难度小、易得分的题目得分情况却不容乐观。每年初三模考诗句默写题平均分都让老师们心灰意冷,暗自伤神。

经过长期的收集并观察研究学生的默写,我发现学生失分,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种:

一是没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具体而言有这几个方面:1.同音字混淆。背诵时只记住了字音,却没有理解字义,又对字形不熟悉,所以找个同音字代替。例如:“为有源头活水来”写成“唯有源头活水来”;“凫雁满回塘”写成“浮雁满回塘”;2.形似字混淆。因理解不到位,字形只记得大概,所以出错,如:“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晖”只记得有光,写成“辉”,如“浅草才能没马蹄”错写成“渐草才能没马蹄”;3.通假字记反。“焜黄华叶衰”写成“焜黄花叶衰”,“窥谷忘反”的“反”写成了“返”。

二是缺少反复巩固。大部分学生对老师要求的背诵篇目只利用课上的时间记忆,回家从未巩固,易遗忘。尤其是给定下句,默写出上句的考题,学生作答时往往是大片空白。

三是识记的内容数多量大,张冠李戴。尤其是八年级上下册的写景散文《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都在描绘大自然的美妙风景,也都抒发了沉醉于自然之境的快乐,学生容易混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位文豪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其中对洞庭湖阴晴景物的变化和滁山四季早晚景色的变化的句子竟也出现“混搭”的错误。

针对以上失分原因,我在古诗文教学中特意采用了一些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默写的准确率。

一、“分析理解”强记忆,“授人以渔”教方法

理解是识记的基础,诗词的背诵如果不理解意思,只是死记硬背,即使能够记住,也很快就会忘记。所以每到初三,就给学生印发初中六册书上所有古诗词(共89首),其中有21首是属单元内古诗词,无论单元内还是课后的古诗,利用每天语文早读的时间给学生鉴赏分析。学生只有理解了诗词意思,才能增强他们长久的记忆。为此,我有意识地将这些诗词归类,并教给学生鉴赏的方法,尽量每周一个主题。

古詩主题可分为山水田园诗、送别诗、边塞诗、闺怨诗、咏史怀古诗等。然后加以方法指导分析。

例如:我将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杨炯《从军行》,岑参《走马川行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范仲淹《渔家傲》,王维的《使至塞上》归为边塞诗系列。让学生掌握边塞诗的有关特点。如:其题材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主的诗。诗歌意象多为——黄沙白云、冰川雪山,烽火、狼烟、铠甲、孤城、琵琶、战马,雁、鹰等。风格苍凉、悲壮、雄浑、豪放、浪漫、瑰丽等,以此来表现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强烈的思乡情思以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有时又按作者分类,将其初中阶段出现在课文中的诗词归类,如:将李白《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月下独酌》、《行路难》作为一个系列。用一周的时间讲解指导,基本按以下步骤推进。

(1)介绍生平、知人论世。(2)细读诗题、分清类别。

如以上所举诗中诗题中有交代地点的,如“峨眉山”、“洛城”、“荆门”“宣州谢眺楼”;有交代时间的,如“月下”“春夜”;有交代事件的,如“饯别校书叔”“送别”“闻笛”。诗的题目也可区分是的类别:或是表达与友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的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灵澈上人》《送友人》;或是托物言志,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的咏物诗,如《卜算子·咏梅》《石灰吟》等;或是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借古讽今,批判现实的怀古诗,如《赤壁》《潼关怀古》《骊山怀古》等。所以告诉学生,在诗歌背诵、鉴赏时一定要细读诗题,分清类别。

二、“求同存异”辨混淆,“反复订正”促提高

1.同音异义多辨析 汉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较多,使学生容易混淆造成错别字。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默写中经常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放在一起让他们辨析。

例如:可以从季节上和情感上区分“燕”和“雁”。

在古诗词中,燕子是春天的使者,雁是秋天的先知。所以在默写时,只要稍加注意,该诗是写春景的,还是写的秋景,就不会混淆了。小燕子带给人们欢欣愉悦的心情,大雁则渲染了苍凉悲壮的情感,如范仲淹《渔家傲》中写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渲染了边塞的荒凉,衬托了戍边将士功业未立、有家难归的忧伤情怀。

其他还如:“为有源头活水来”,“惟吾德馨”,“山山唯落晖”,中“为”“惟”“唯”;“海日生残夜”,“赢得生前身后名”,“全仗你抬声价”中的“生”“身”“声”;“便引诗情到碧霄”,“疑怪昨宵春梦好”中“霄”与“宵”;“莫道不消魂”,“折戟沉沙铁未销”,“举杯消愁愁更愁”中“消”“销”等等的区别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识别记忆。

2.重复重复再重复 有些学生,平时背诵文言、诗词时只是跟着感觉走,漫不经心,记忆模糊,默写时就会颠三倒四。比如学生经常对“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中“戚戚”、“汲汲”颠倒;将“赢得生前身后名”写成“身前生后”等。平时认真记忆,利用每天的早读课对易错句反复巩固,批改时把错字别字标红,改正五遍。下次听写再“落入同一条河里”就改十遍,用“重复是学习之母”的方式,反复默写,反复听写,反复订正,错误逐渐减少了。

三、“书写规范”勤练习,“错字整理”抓落实

有很多学生,在临考前经过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毯式默写,对整首诗都背得滚瓜烂熟了,但到考试时,往往因为写错别字,甚至书写潦草而丢分,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比较分析,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提高准确率,保证万无一失。

1.书写端正最重要 语文是工具性学科,书写端正也是其基本要求,中考试卷中对书写的要求很高。有的学生花了很大力气把名篇名句背熟了,最后却因为书写不清楚而丢分数,这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在考试时一定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不留遗憾。

2.勤加练习生僻字 生僻字是一般不常见、使用频率低,或结构复杂、笔画繁多的字。对于这类字,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看、勤练。例如:在曹操《龟虽寿》中“螣蛇乘雾”的“螣”,又如“槲叶落山路”中的“槲”,“决眦入归鸟”中的“眦”,“年少万兜鍪”中的“鍪”等字,都要重点记忆,反复书写成熟字。

3.错字上本时时看 对于听写本上、试卷中经常出现的错别字,我会让学生进行错别字整理,专门把错的句子、错的字词记录在记错本上,时时翻看,加深印象,同时也锻炼学生对错别字的反应力、观察力,以后再做题就很少出错。

总之,对初三学生而言看似得分容易的古诗词默写实则需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训练,同时又要讲究科学有效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这块“必争之地”的得分率,稳夺高分。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四中学 8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