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再靠后的后方美军“海上基地”持续服役

2018-06-15史腾飞李仲铀王志伟

兵器知识 2018年6期
关键词:远征路易斯蒙特

史腾飞 李仲铀 王志伟

2018年2月22日,美国海军第二艘远征移动基地船“赫谢尔·威廉姆斯”号(T-ESB-4)在圣地亚哥的通用动力国家与钢铁造船厂举行了服役仪式。其首船“路易斯·B·普勒”号(T-ESB-3)在2017年7月已前往中东地区进行了首次作战部署。多艘该型舰船的持续服役,无疑增强了美军在今后执行航空扫雷、两栖作战、特种作战、反海盗、海上安全、人道主义行动和抢险救灾等远征任务的能力。

发展背景

为满足“全球作战”任务的需求,美海军十分重视全面提高远征作战能力,于2002年7月提出了“21世纪海上力量”的新构想,以及“海上打击”、“海上盾牌”和“海上基地”3种核心作战概念。其中,“海上基地”指将各种联合能力置于海上,使联合部队能够从海上投送进攻和防御火力、从海上实施作战机动和后勤补给,从而大大减少对岸上基础设施的依赖,提高海军的作战独立性。2005年美军出台的《海上基地:联合一体化概念》将其概括为,从海上完成联合作战武器力量部署、集结、指挥、投送和再部署,并不依托陆上基地为联合作战区域内作战部队提供持续的战斗支援、维护和力量投送。虽然之后十几年美海军在发布的各类文件中没有使用“海上基地”类似术语,但是文件中都出现有类似上述文件的表达,并且美海军仍然持续推进“海上基地”概念的实施。

“海上基地”概念的提出,在于降低美国前沿部队对陆上基地的过分依赖,将岸上的军事后勤设施减少到最低限度。“海上基地”使美国及其盟国能够最有效地利用国际海域,克服在海外兵力调动和使用上的局限,减少对岸上后勤设施的依赖,降低冲突和战争初期对战略运输能力的需求,为美国摆脱其它国家对美军基地的限制提供了一种手段。就如2003年伊拉克戰争之初,当时由于土耳其不同意开辟北方战线,导致美军美军第四机步师坐船漂在海上无法登陆,最后不得不调头南下,导致贻误战机。随着美国海外军事基地数量的缩减,美海军将扩展“海上基地”的使用范围。美军认为,如果拥有强大的指挥与控制、监视、侦察以及医疗支援能力,海上基地在部队上岸以后还可以发挥后勤节点的作用,进行来自本土基地的再补给。

发展现状

美军建设的“海上基地”通常由航母打击群、远征打击群以及海上预置部队组成。根据美国前海军副总司令佛朗西斯·多诺万将军的话来说,“海上预置部队将成为海上基地的核心,其将成为把航母打击群和远征打击群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后勤‘黏合剂,其可将各类装备和人员输送到战区,支援打击群”。其中海上预置部队的机动登陆平台(MLP),不仅是海上预置部队各类专业后勤运输补给船舶与前沿战区打击群的连接器,同时也是为前沿部队作战提供兵力投送、后勤补给和机动作战能力的关键装备。

2011年1月,时任美国海军部长雷·马伯斯宣布,美国海军首批3艘MLP将被分别命名为“蒙特福特角”号(USNS Montford Point)、“约翰·格雷”号(USNS John Glenn)和“路易斯·B·普勒”号(USNS Lewis B. Puller)。其中,第3艘MLP“路易斯·B·普勒”号与前2艘船型不同,采用了双层甲板设计。2015年9月,美国时任海军部长雷·马布斯宣布用字母“E”代表“远征支援船”,将前两艘MLP改成为“远征运输船”,代号ESD。将第3艘MLP“路易斯·B·普勒”号改称为“远征移动基地船”,代号ESB,并宣布再建造两艘远征移动基地船。

“蒙特福特角”号(T-ESD-1)于2012年1月开始建造,2012年11月下水,2013年5月交付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2015年实现首次作战部署;“约翰·格雷”号(T-ESD-2)于2012年4月17日开始建造,2013年9月下水,2014年3月12日交付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路易斯·B·普勒”号(T-ESB-3)于2013年11月开始建造,2014年11月成功下水,2015年6月交付美国海军,2017年7月前往中东地区进行首次作战部署;“赫谢尔·威廉姆斯”号(T-ESB-4)于2015年10月开始建造,2018年2月22日交付美国海军使用;第三艘远征移动基地船T-ESB-5预计2019年交付美国海军使用。

“蒙特福特角”号是一艘半潜船,长233米,宽50米,设计吃水12米,空载排水量约6万吨,满载排水量8.3万吨,最大航速15节,拥有2 322平方米的作业甲板可用于存放登陆艇等装备,其还可装备1 439立方米的JP-5航空燃油。“蒙特福特角”号的右舷可同时发送和回收3艘以上的气垫登陆艇(LCAC)以及美军最新研发的超重型两栖登陆艇(UHAC),每艘气垫登陆艇都有独立的导轨,既可运送人员和物资,也可运载M1主战坦克这样的重型装备。右舷工作的同时,左舷可以通过45.7米长的货物装卸斜坡同步接收货物。此外,其甲板还可以作为大型的降落甲板,保障各类直升机起降。2016年3月13日,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下属的“蒙特福特角”号和“斯托克姆”号滚装船(T-AK-3017)参与了韩美“鹞鹰”军事演习,演习中,两船并列靠泊在一起。储存在“斯托克姆”号内的海军陆战队主战坦克、步兵战车等装甲车辆,通过滚装跳板直接驶上了“蒙特福特角”号宽大的装卸平台,通过装卸口,直接开上了停放在舰艏部右侧船坞内的LCAC气垫登陆艇。气垫艇装载这些车辆和物质,迅速登陆上岸,时间和效能成倍增加。

与“蒙特福特角”号主要履行后勤保障职能不同,“路易斯·B·普勒”号(T-ESB-3)远征移动基地船被建设成了作战基地,其主要执行支援海上扫雷、反走私、特种作战、海上安全和人道主义救援与减灾等作战行动,因此在设计上与“蒙特福特角”号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路易斯·B·普勒”号长233米、宽50米、吃水7.8米,满载排水量78 000吨,航速15节。该船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双层甲板设计。其上层飞行甲板面积为4 831平方米,由13根立柱支撑,拥有直升机夜间起降能力,15个起降点可供CH-47、MH-53、MH-60、MV-22系列飞机起降。此外,上层飞行甲板还拥有2个大型机库,配套了零备件仓储设备。下层甲板空间开阔,由模块化的集装箱任务舱组成,这些任务舱主要用来存储特种作战支援装备、小艇和武器弹药。此外,该层甲板还拥有1台13吨的吊机和1台40吨的吊机,主要用以调运特种作战支援装备、12米特战快艇以及其它重型装备。2017年7月10日,美国首艘远征移动基地船“路易斯·B·普勒”号离开诺福克海军基地,前往中东地区进行首次部署。

“蒙特福特角”远征运输船与“路易斯·B·普勒”号远征移动基地船的服役,标志着美军谋划十几年的“海上基地”战略构想从理论走向了实践,从此美国海军将逐渐减少甚至摆脱陆上固定基地的依赖,通过分散灵活的前沿部署,向对手发动更加突然和持续的打击。

主要优势

美军发展“蒙特福特角”远征运输船与“路易斯·B·普勒”号远征移动基地船的目标是依托两种平台为其前沿部队提供驻地、装备和保障,同时还能担当后勤节点。可以将基于两种平台的保障流程概括为“接力式”保障模式,即由美国本土或任务临近基地对海上预置部队提供保障,由海上预置部队对作战部队提供机动保障。

这种“接力式”保障能在最大限度减少陆上基地储备需求和海空需求的情况下对登陆作战部队提供多层次后勤保障和多途径的作战支援,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经济性好

这种保障模式的关键装备就是ESD和ESB,其中ESD是基于“阿拉斯加”级商用远洋油轮设计而来,ESB是基于马士基S级6600箱集装箱船设计而来,因此,其大大减少了先期研发费用,而且两型船的建造已经相当成熟,对于后期的改装及新建费用都将大大减少。

机动能力强

ESD與ESB一旦大量投入使用,将大大降低美军对海外军事设施的依赖,增强自身行动的独立性。执行重大战斗任务时,在无法获得其它国家的基地和港口等使用权的情况下,美军可在作战地区附近建立海上基地,而不再受其它条件限制。此外,美海军还可以通过ESD与ESB,结合垂直运输资源(CH-47、MH-53、MH-60、MV-22系列飞机)、气垫登陆艇等装备的组合,将各种战争资源通过战略海运和自主部署,迅速到达目标地域的任意多个地点,压缩以往接收、分段运输、向前输送的传统进程。这种机动能力使得美军可充分掌握战略主动,增强了美军进攻的突然性和隐蔽性。

补给能力灵活

ESD与ESB具有灵活的补给能力,其可通过模块化物资处理方式,保证对物资包和力量包做出精确的识别和投送,这种补给能力使得指挥官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在不同方向、不同地点精确分配部队、装备和补给,从而加快作战或人道主义救援任务的节奏和效能,节约时间和减少支援需要的有关装备和人员的数量。

执行多样化任务

ESB可以根据不同的威胁环境和作战任务及时变换配置。其在开阔的下层甲板空间拥有多种模块化的集装箱任务舱,可以随时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来安装不同的任务模块。例如,面对非战争任务的扩大,抢险救灾任务的增多,该级船上可搭载执行多种任务的多种型号直升机和大量救援物资,以及设施齐全、床位充足的救灾医院船,从而实现随时通过模块组合,迅速变成一艘新船。

◎ 夜间的“路易斯·B·普勒”号远征移动基地船

猜你喜欢

远征路易斯蒙特
Looking Forward/by Robert Louis Stevenson期待
为重回监狱而奔走的犯人
拳击手的生死劫
三十六计之打草惊蛇
与男上司斗法一地鸡毛
快乐的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