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催热新专业新课程,了解一下?
2018-06-15新华社,新京报,中国新闻网等
近年来,高校专业、课程设置越来越注意市场的风向标,尤其是人工智能、信息化大数据等大力推进,催热不少新专业。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17年度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新增专业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等专业热度最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空间安全”及各类小语种专业等也较为热门。
尤其是人工智能,国家从政策上给予保障,在教育部日前公布的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名单中,人工智能类入列“新工科”专业改革类涵盖的19个项目群。
对于如何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相关文件给出了具体做法:例如,支持建立人工智能领域“新工科”建设产学研联盟,建设一批集教育、培训及研究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积极搭建人工智能领域教师挂职锻炼、产学研合作等工程能力训练平台。推动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多渠道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人才;引导高校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以下是近期信息化相关的热门专业和课程,以及一些试验班的探索。
大数据专业
目前,已有不少高校新增了大数据相关专业,复旦大学还新建了大数据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相关专业未来就业前景良好,具体可以从事数据分析师、证券分析师、工业工程师等职业。
在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17年度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备案本科专业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尤其热门。以近年来的数据为例,2016年2月,教育部公布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成为首批获批高校。2017年,又有32所高校获批。近期教育部最新公布的高校新增专业名单中,有248所学校获批,是过去两次审批通过额度近8倍。
根据某咨询公司分析报告,预计到2018年,其中大数据科学家的缺口在14万到19万之间,懂得利用大数据做决策的分析师和经理的岗位缺口将达150万。
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等多个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学、软件开发等多方面知识。学生毕业后可到大中型物联网企业从事物联网应用管理工程师、物联网实施工程师、物联网技术支持工程师、售后工程师等职位。物联网工程是一个处于摸索阶段的新兴专业,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尚处在探索阶段。
机器人工程专业
人工智能是一门高尖端学科,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60所高校新增了“机器人工程”专业。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曾表示,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如此快速的增长和发展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人才需求。
区块链课程
区块链技术,是在多方无需互信的环境下,通过密码学技术,让系统中所有参与方协作,来共同记录维护一个可靠数据日志的方式,更稳定,更安全,也更高效。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只在银行方面,还包含制造业、物联网、保险业等。
当前火热的区块链创业领域,也吸引国内高校的参与。近日,浙大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将于今年秋季面向部分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设置一门名为《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的课程。据悉,这是国内首家开设此类课程的高校。
人工智能试验班
近期,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试验班发布仪式在西安举行。人工智能试验班项目主任孙宏滨表示,该项目目标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能够扎实掌握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知识,未来能在中国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并有潜力成长为国际一流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的优秀拔尖人才。
“这里面提出了要培养人才的目标,这些人才应该具备突出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系统思维能力,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带有前瞻性的话语。”钱学森长子、钱学森学院荣誉院长钱永刚认为,要培养国际一流工程师,则要培养其科学家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人工智能领域走得更远、取得更大成就。据了解,人工智能试验班将遵循“优中训优”的原则,每年计划招生40人左右,其中高考招生选拔15人左右,校内新生选拔15人左右,少年班选拔15人左右。通过通识教育、基础科学、专业核心、专业技术、专业选修和专业实践六大类课程构建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体系,课程设置坚持“少而精”,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和知识创造的能力。
同时,该试验班将与相关的企业开展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的企业合作,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聘请企业研究员对学生开设课程、在企业建立实践实训基地等措施,起到“以用促学、以学促用”的作用,形成校企深度融合。